科普引领,医路向前丨“沉默杀手”HCV的“六宗罪”

2024-07-26 12:01:04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为推进卫生健康事业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黄浦区加强区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建设,建立了由29个学科的专家组成的强大科普团队。近日,由黄浦区卫生健康委员会、黄浦区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主办,黄浦区健康促进中心承办,黄浦区融媒体中心协办的“科普引领,医路向前”系列科普栏目,将专业的医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内容,让老百姓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

本次邀请到的专家为上海市黄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与艾滋病防制科主任医师沈福杰,她将与大家科普“沉默的杀手”——丙肝。

科普引领,医路向前丨“沉默杀手”HCV的“六宗罪”

2020年,HarveyJ.Alter(哈维·阿尔特)、MichaelHoughton(迈克尔·霍顿)、CharlesM.Rice(查尔斯·赖斯)三位科学家凭借在丙型肝炎病毒研究方面的开创性发现,获得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对丙肝病毒的研究,为人类战胜丙肝打下了基础。

丙肝是一种由丙肝病毒引起的、导致肝脏炎症坏死的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9年全球有5800万慢性丙肝感染者、150万新发感染者,其中29万人死于丙肝感染引起的肝硬化或肝癌。而我国丙肝报告发病数从2004年(3.9万例)至2022年(21.9万例)上升4.6倍,是全球丙肝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HCV抗体阳性者约760万,其中约456万为慢性丙肝患者。

丙肝是一个“沉默的杀手”,因肝脏比较能扛,不像其他器官出现问题,会有明显的疼痛感觉,许多患者感染上丙肝并没什么感觉。

科普引领,医路向前丨“沉默杀手”HCV的“六宗罪”

丙肝病毒通常就这样悄无声息地侵害着患者的肝脏,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绝大多数患者将发展为慢性丙肝,并逐渐进展为肝硬化、肝癌,所以,等到检测结果异常就诊时往往已经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的阶段,错过了早期治疗时机。因此,这个“沉默的杀手”让我们非常难受,我们也通常称它为“六宗罪杀手”。

HCV“第一宗罪”:90%以上的丙肝患者未能得到正规治疗;

HCV“第二宗罪”:感染后往往无明显症状;

HCV“第三宗罪”:潜伏期长;

HCV“第四宗罪”:暂无针对丙肝病毒的疫苗;

HCV“第五宗罪”:感染后容易恶化为肝硬化、肝癌;

HCV“第六宗罪”:公众对丙肝病毒的知晓率低。

科普引领,医路向前丨“沉默杀手”HCV的“六宗罪”

这个狡猾的“沉默杀手”给患者和社会都造成了沉重的疾病及经济负担。因此,丙肝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那么,丙肝是如何传播的呢?丙肝病毒与乙肝和艾滋病感染途径相似,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医源性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其中,血液传播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日常生活和一般的工作接触,如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共用餐具和水杯、共用办公用品、钱币和其它无皮肤破损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并不会传播丙肝病毒。同样,咳嗽、打喷嚏、蚊虫叮咬也不会传播丙肝病毒。因此,大家不必对丙肝病毒太过惧怕,更不要歧视丙肝患者。

哪些人容易被丙肝病毒感染?

1.存在与他人共用针管的行为;

2.有输血史或长期血透、接受器官移植者;

3.在非正规医疗机构接受过牙科手术者;

4.在消毒不严的场所接受过打耳洞、纹身、修脚等行为;

5.有不洁性交史或存在多个性伴侣者,包括同性及异性;

6.已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或乙肝病毒者;

7.与丙肝感染者密切接触者。

以下8类人群根据《丙型病毒性肝炎筛查及管理(WS/T453-2014)》标准判断需要进行丙肝抗体或者核酸检测:

1.既往丙肝抗体或核酸检测阳性;

2.肝脏生化指标检测不明原因异常;

3.有静脉毒品使用史;

4.具有医源性暴露史,包括手术、透析、不洁口腔诊疗操作、器官移植等;

5.有职业或其他原因(如用消毒不彻底的工具纹身、穿耳洞、针灸等)所致针刺伤史;

6.有高危性行为史,如多性伴、男男同性性行为者;

7.HCV/HIV感染者的性伴侣及家庭成员;

8.1993年前有输血史或使用血制品史者。

科普引领,医路向前丨“沉默杀手”HCV的“六宗罪”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