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周:学无止境 精益求精丨遗体火化师①

2024-07-26 10:38:34 - 媒体滚动

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风采录·遗体火化师

郑周:学无止境 精益求精

郑周:学无止境  精益求精丨遗体火化师①

更换工作服、佩戴工号牌、检查火化机……凌晨时分,江苏省南京殡仪馆火化车间里,郑周熟练地完成准备工作,开始每日巡检。

车间内机器轰鸣,炉前温度高达四五十摄氏度。郑周时刻注意着火化炉内部的燃烧情况,适当调整参数,十几分钟的时间,汗水便浸湿了衣服。这样炽热的高温、嘈杂的噪音、散不去的油烟味,交织成郑周最熟悉的工作环境。

郑周是南京市殡葬管理处的一名遗体火化师。在大多数人眼中,这一职业充满了神秘感,但在郑周看来,这是一份普通又充满爱与责任的工作。

大学毕业前夕,《纳棺夫日记》的故事让郑周对死亡以及殡葬服务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和领悟。出于对未知领域的好奇,郑周决定探索殡葬行业,并于2018年考入南京市殡葬管理处,开始从事生命文化事业。

从事殡葬行业的决定,起初在郑周的家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家人逐渐被他的坚持与热情打动。“现在,我父母会跟我谈起移风易俗的政策,或者殡葬行业某个新闻,渐渐开始关注和理解这份职业的价值。”

当郑周真正踏入殡葬行业,从事遗体火化工作后,才发现现实的情况和想象中还是有很多不同:“我以为自己会因此而恐惧或焦虑,可是没有,我内心很平静。”

在郑周看来,火化对于他来说是一份日常工作,但对于逝者家属来说,他的每一次服务都关乎一个家庭未来几十年的记忆与感受,这让他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希望用周到细致的服务,让逝者更有尊严,让家属得到心灵上的慰藉,进而认可我们的工作,甚至改变对殡葬行业的看法。”

在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决赛中,郑周脱颖而出,在遗体火化师赛项中获得一等奖。“比赛不仅是技术的比拼,更是一次验证工作经验、实践方法和个人理念的机会。在反复的自学、培训、竞赛和总结中,我不断吸收新知识,全面提升了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学无止境,精益求精,这是郑周参加此次大赛的最大感触。“在比赛中学到的技巧,或者得到裁判老师肯定的创新方法,我觉得都能运用到未来工作中。”“呼”的一声,炉膛内燃起熊熊火苗,郑周从容地操作着火化设备:“这份工作是技术活儿,更是良心活儿。”

提到遗体火化师,不少人认为这是个“胆子大就能干的力气活”,实际不然。郑周告诉记者,火化设备包含供风及供油系统、电控系统、尾气处理和排放系统等,都需要定期维护,一旦发生故障,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更会影响逝者家属情绪。“这次比赛的设备维修环节,集中考察了遗体火化师对于电路、机械等方面的知识储备和实操能力。”文科生出身的郑周对于机械操作和电路设计并不是很理解,投身殡葬行业后,他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专门研究了火化炉的相关知识。

“我们需要根据每具遗体的具体情况,随时调节风油配比、控制火苗大小。”高质量的火化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烧出干净且相对完整的骨灰。由于遗体的自然状况、冰冻程度、易燃情况不同,必须由火化师凭经验操作,“火化技术需要老师傅手把手地教。”

入炉仪式的难点在于责任心,火化师需要增添一份共情能力。在整个治丧过程中,家属的悲痛情绪就是在遗体被送进火化炉的那一刻达到顶峰。“至此一别,阴阳两隔,永不相见。”郑周说。因此,在入炉前他会反复核对逝者信息,入炉后耐心地安抚家属情绪,举止庄重而深情,让家属感受到尊重。

近年来,像郑周这样的年轻人逐渐成为殡葬行业的新生力量,不少90后、00后的高学历人才加入到遗体火化师的行列中,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打破传统偏见,将殡葬工作视为一份既高尚又普通的工作,默默守护在生命终点站。

“火化是人离开世界的最后一站,护送逝者离去、慰藉家属哀思是火化师的使命,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倾情服务,为逝者守好最后一站,温暖最后一程。”郑周说。(本报记者  周冉冉)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