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火热,研学游如何走向研学“优”

2024-07-26 15:33:50 - 江苏经济报

“你家孩子今年去哪儿?”作为文旅深度融合的新风口,研学游备受市场青睐,在暑期里更是迎来高潮。研学游缘何火热?面对日益扩大的市场规模,又该如何真正实现研学“优”?

夏日里的知识盛宴

日前,记者来到南京博物院,只见馆内人潮涌动。来自连云港的张廷瑞带着妹妹,穿梭于各个展厅之间,不仅领略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更在互动体验中收获了新知与乐趣。“既能游玩,又能学到知识,一举两得。”张廷瑞告诉记者,研学游已成为他和妹妹每个暑期里的固定项目。

在江阴,远望2号船、长江大保护展示馆、滨江要塞旅游区等研学打卡点大受欢迎,“抢票”成为常态。“‘亲子研学+旅游’是暑期市场最热的产品之一,也是市场空间所在。”江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旅游推广科科长吴佳琛感慨道。

“今年的热门研学游路线不再局限于国内,新加坡的科技探索以及法国的艺术熏陶等境外路线也逐渐成为学生和家长们的热门选择。”中青旅江苏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一家门店工作人员表示,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研学游的路线也逐渐走向全球化,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学习体验,也促进了学生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升。

今年暑期,研学游热度居高不下。“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研究员肖鹏表示,研学产品的预订从5月中旬就开始起量,截至目前,相关产品预订量比去年同期增长四成左右。携程《2024暑期旅游市场预测报告》也显示,今年暑期,亲子研学类产品相关订单同比增长七成。

“研学旅行是以中小学生为主体对象,以集体旅行生活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教学目的,依托旅游吸引物等社会资源,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游活动。”在南京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钟士恩看来,当下,研学游的火热是多种因素结合的产物。一方面,研学游具有集体性,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我国中小学存在的优良教学传统——春游和秋游。火热的背后,实际上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早已存在多年的实践基础。另一方面,研学游具有教育性,是从课堂教学走向课外学习的创新路径,也体现了教育公平性,学生都能通过学校组织的研学游促进成长。同时,从家长意志方面来看,随着教育意识的转变,家长更愿意也更舍得在孩子教育上花钱,看重研学旅行“出去玩”“长知识”“见世面”“游中学”等优点。此外,中国旅游行业多年实践与蓬勃发展,如交通、住宿、餐饮、景区、旅行社等也为研学游的火热提供了扎实的土壤。知识科普型、自然观赏型、体验考察型、励志拓展型、文化康乐型等不同类型的研学游形式,都能够得到旅游行业的保障和支持。

品质提升势在必行

在研学游市场繁荣的背后,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也逐渐暴露。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消费者认为,研学游项目内容单一,孩子难以从中学到知识。35.2%的家长觉得市场上研学游资源不足。“去年我们参与了一次研学游,价格不菲,但孩子的整体体验并不尽如人意。今年,我们在选择时会更加慎重。”南京市民刘丽道出了不少消费者的心声。如今,家长们的选择正慢慢趋于理性。

“过往的研学游组织主体是学校和老师,研学经费也短缺,主要依赖学校经费支持,旅游行业的参与性低。现在的研学游,组织形式多数‘外包’,旅行社承担了更多。”钟士恩说,在这样的转变中,研学游产品也具有了新的特点。一是全季节覆盖,突出了暑期游、冬令游等形式,表现为多日游、时间长、距离远,对学校和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研学经费、教学时间等多方面的保障要求。二是主题教育更加凸显,旅行社提供的研学游产品类型日趋差异化,如文化型、自然型、拓展型、生存型、体验型、课本游、定制游、名校游、海外游等。三是价格溢出效应明显,相较于一般性的成人旅游产品,研学游价格高昂。

新特点之下,变化正在悄然发生,一场品质提升与内涵深化的转型成为必然。“研学游需求旺盛,市场越来越卷了。”南京科技馆科普活动部部长李燕宁告诉记者,该馆正采取精细化策略,主打一日游短线游模式,旨在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研学体验。为此,科技馆精心设计了多条涵盖紫金山昆虫博物馆、南京古生物博物馆等热门文化场所的一日游线路,注重创新性与实用性结合,确保知识有效吸收。不仅如此,达到课后知识标准的学生可获得学位证书,此举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科技馆还加强导师培训与考核,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为学生安全与健康保驾护航。“我们将继续深耕研学游领域,与国内外优秀机构合作,引入更多创新教育资源,为孩子们打造更加丰富多彩的研学体验。”

记者搜索在线旅游平台后发现,今年研学游产品呈现出更多元化的选择。产品价格上,有数百元的本地产品,也有数万元的高端海外游学产品;项目时长上,有一日游,也有一周到半个月不等的出境长线;线路设计上,则包含了文化探索、科学启迪、自然生态、国际视野等各种体验。

应回归教育本质

有调研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超过1600个,研学企业3万多家,研学市场规模1469亿元;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422亿元。随着研学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一个更加规范和品质化的研学“优”时代正在开启。

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指出,研学游,“游”是形式,“学”是实质。推动研学游回归其本质,注重“学”与“悟”的深度融合是关键。产品之外,需要更多合力。政府应加大对研学游市场的监管力度,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打击虚假宣传和违规收费等行为。同时,积极整合文旅资源,打造精品路线,推动研学旅行朝着研学实践教育方向发展;相关学校或景点应优化预约系统和管理措施,合理控制游客流量和研学团规模,同时设计有特色、有文化、有意义的主题参观路线和研学课程;家长也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盲目跟风报团。

此外,在钟士恩看来,研学游走向研学“优”,回归学校的主导性是重中之重。正如《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中所说:“研学旅行活动应面向以中小学生为主体的全体学生,保障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均等的参与机会。”

钟士恩表示,研学游要回归学校主导性。一方面,研学游不应轻易整体外包,而是需要由学校按照教学目标要求,主导研学游线路和产品的设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研学旅行,让每一个家长都能负担得起。另一方面,学校还应将研学游纳入日常教学管理工作。2019年,教育部将“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正式纳入《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中。因此,国家可以鼓励支持中小学将“研学”写入课表,鼓励中小学引进研学师资,地方政府专门拨款研学经费专款专用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回归研学游的本质。换言之,亲子游可以市场化,但研学游不宜过度市场化。”

江苏经济报记者洪姝翌

实习生张雪晴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