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中国志愿者:百年奥运重回巴黎,感受这座城的变与不变

2024-07-26 18:48:00 - 澎湃新闻

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早已不只是最顶级的体育盛事,它更是一场全世界的狂欢,除了精英运动员和观众,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们,也是无比重要的元素。

“志愿者是巴黎奥运会大家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如果没有志愿者,所有的精彩都无法呈现。”早在四个月之前,巴黎奥组委主席埃斯坦盖就专门介绍了今年奥运志愿者的情况,特别是那些国际志愿者们,“有如此多的国际志愿者恰恰也证明了我们的成功,这是属于全世界的盛会,自然也有全世界的志愿者们参与,我要对他们说声感谢。”

“强调环保、包容和尊重”

来自福建泉州的王嘉祺,就是这些国际志愿者中的一份子。

去年4月份左右,她在网上申请成为巴黎奥运的志愿者,经过大半年的等待,梦想终于变成现实,她不仅成为了巴黎奥运开幕式的志愿者,而且也是为数不多的在赛场能够担任双岗位的志愿者。

“真的很荣幸能够成为奥运的一部分,我也在这段时间感受到了奥运传递出来的环保、包容和反对歧视。”因为奥运的缘故,她最终打破了地域的阻隔和爱人定居巴黎,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专访时,她也分享了成为奥运志愿者之后的一些趣事,以及奥林匹克时隔百年重回巴黎之后,这座城市的改变与不变。

对话|中国志愿者:百年奥运重回巴黎,感受这座城的变与不变

王嘉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她真正决定申请巴黎奥运会的志愿者是在去年的3月份左右,彼时,她看到巴黎奥组委向全世界正式公开招募所有岗位志愿者的信息,然后就立刻申请,并且一口气完成了各种各样的资料填写。

对话|中国志愿者:百年奥运重回巴黎,感受这座城的变与不变

“当时光是我的个人信息就填了七八页,非常细致,然后还有一个关于心理评估的调查问卷。”事实上,在那个阶段,王嘉祺就注意到巴黎奥组委的官方数据,全球有超过30万人申请成为巴黎奥运会的志愿者,其中最终入选的人数预计为45000人左右,看着15%的筛选成功率,王嘉祺并没有太大的信心,“等了差不多7个月左右的时间,我收到了一封官方邮件,当时告诉我可以成为曲棍球赛场的志愿者。”

在成为志愿者之前,王嘉祺对于曲棍球并没有任何了解,不过,按她的说法,“我担心如果放弃了这个机会,可能就真的错过了,所以我立刻就接下了这份志愿者工作,不过,我也同时申请调岗,希望能够从我学习和工作的专业角度,为巴黎奥运会提供更多的帮助。”

幸运的是,又隔了一两个月时间,在志愿者动员大会之前,王嘉祺收到了曲棍球场馆负责人的邮件回复,她成为了协助现场摄像转播工作人员拍摄比赛精彩画面的媒体志愿者。就这样,原本自己口中“不抱太大希望申请成功”的中国姑娘,成了巴黎奥运会上为数不多的双岗位志愿者。

对话|中国志愿者:百年奥运重回巴黎,感受这座城的变与不变

今年三月份,王嘉祺和世界各地的志愿者们一起参加了一场线上的动员大会,彼时,曲棍球场馆的负责人除了简单介绍这项运动的起源和相关信息之外,还给所有志愿者一个不小的惊喜,他们请来了法国曲棍球队的明星球员,给所有的志愿者打气加油,并且邀请大家一起成为“巴黎奥运会的门面”。

在那场动员大会之后的两个多月时间,王嘉祺主要在线上学习巴黎奥组委提供的志愿者服务课程,“在这些课程中有一些是我们必须完成的,课程时长从几十分钟到1个小时不等,然后也有一些是非必选的培训课程。”

到了7月中旬,巴黎奥组委正式组织了线下的培训,王嘉祺终于见到了那些即将并肩作战的“小伙伴”们,当时,曲棍球赛场的负责人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超过100年历史的伊夫·迪马努瓦尔体育馆在奥运期间将有818名志愿者,其中66%的法国本地志愿者,12%是欧洲其他国家的志愿者,而国际志愿者占比为22%。

“我们当时就建了一个十多个人的国际志愿者社交群,其中有一些特意从国内赶来的志愿者。”王嘉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除了有很多世界各地的志愿者,另一个让她影响深刻的就是志愿者培训中心反复被强调的环保、尊重和包容。

“在培训过程中,负责人就希望我们在工作时也能够坚持绿色环保,包括低碳出行以及多吃素食。”王嘉祺记得,在整个培训的过程中,她被强调了很多次要反对性别歧视并且对身体有残障的人士更加包容,“我也觉得这也是让我很温暖的地方,大家都希望这一届奥运会变得更加包容。”

塞纳河干净了,地铁涨价了

王嘉祺从今年4月份开始就定居在了巴黎,不过,这其实不是她第一次生活在法国。4年前在伦敦完成了研究生学业之后,她曾在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做过一段实习生,并且生活了接近半年时间。

四年中两段巴黎生活的经历,也让她对奥林匹克时隔百年重回巴黎之后的城市变化和巴黎人生活状态的变化有了更多的发言权。

“如果是从巴黎人的生活状态来看的话,我觉得其实没有太多的改变,大家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几年前还是差不多的。”王嘉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她感觉身边的朋友并没有因为奥运会的临近而变得更加兴奋,即便是整个城市,似乎也处在一种平静迎接奥运的整体状态之中,“如果在巴黎待过一段时间就会看到,其实除了奥运的一些重点区域,很多巴黎的生活区并没有因为奥运而产生太大的变化。”

这一点也得到了过去6年多里一直往返于上海和巴黎的法国人保罗的认同。

“其实在一开始要筹办巴黎奥运会的时候,有一部分法国人并不是特别开心的,因为他们担心这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保罗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巴黎人的性格中似乎天生就有种“对事物改变容易不满”的基因,“不过,在过去几年,这种不开心的情绪已经越来越少。”

用保罗的话说,特别是当巴黎人看到塞纳河的水质真的有了巨大的改变之后,不少巴黎人还是意识到了奥林匹克对于这座古老城市的积极影响。在他看来,虽然依旧有一些巴黎当地人对于包括塞纳河在内的城市治理感到不满意,但舆论的风向正在扭转,“政府用了两年多时间,花费了不少财力和人力才改变,巴黎人也开始逐渐享受这种状态。”

不过,有意思的是,虽然奥林匹克的到来让塞纳河畔变得更美了,但物价的改变还是让巴黎人的生活出现了一些“不适应”。

对话|中国志愿者:百年奥运重回巴黎,感受这座城的变与不变

“可能让巴黎人最不能理解的就是地铁的涨价。”王嘉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7月下旬,巴黎的地铁价格进行了一波不小的调整,从原来的2.15欧元上调至4欧元,票价上调的时间段将覆盖巴黎奥运会和残奥会,至9月8日结束,“巴黎的地铁很多情况下还是用纸质票,所以政府希望大家多用交通卡,而不是和游客去挤在售票机前一起买纸质车票……不过,这样的解释总是让不少巴黎当地人无法理解。”

王嘉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其实上涨的还有短租公寓的价格,她身边的不少法国朋友也都在考虑这段时间将自己的房子变成短租房,然后到郊区去“避暑”顺便赚上一笔奥运财。不过,能够实现这种“生意经”的巴黎人并不多,据美联社报道,奥运期间,巴黎的短租公寓呈现出一种“有价无市”的状态。

保罗就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其实法国巴黎的8月原本就是大多数人放假休息的黄金时段,“因为温度太高,大家都希望减少工作量来这段难熬的时间,只可惜,想通过租房赚快钱并不容易。”

奥运是一座连接爱的桥梁

王嘉祺打趣地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其实她和她的家人也有考虑要不要在奥运期间将巴黎市区的房子变成短租房,但最终,他们还是没有做出这种尝试。

在王嘉祺看来,如今能够成为巴黎奥运会的志愿者,已经让她的人生走在了一条幸福的道路上。

事实上,王嘉祺的爱人是一位法国人。2018年,当王嘉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实习的时候,她和自己的爱人相识、相恋。不过,由于在实习期结束后,王嘉祺没有找到稳定的工作,她就回到了国内,并且在一所广东的高校内任职。

4年多异地相恋的时光并不容易,但他们两人都坚持了过来,并且也一直很珍惜这段情感。王嘉祺

“2023年年初,我们在国内领了证,然后就在盘算着未来怎么样去克服地域的阻隔。”王嘉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2023年3月22日,当她看到巴黎奥运会志愿者的招募之后,她就立刻完成了申请,而当巴黎奥组委给她提供了成为志愿者的机会,奥运会就成了她和爱人真正走到一块的那座桥梁,“4月份我到了法国,然后我们还去肯尼亚玩了一圈,就开始拥抱巴黎的新生活。”

在王嘉祺看来,成为奥运会志愿者是她决定定居巴黎非常重要的原因,也是给她的勇气。

对话|中国志愿者:百年奥运重回巴黎,感受这座城的变与不变

值得一提的是,在学生时期,王嘉祺就热衷于成为各种大型活动的志愿者,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每一次这样的经历都能够让她结交到不少知心的朋友。而在2019年男篮世界杯时,她成为球队合作商翻译的经历,又让她接触到了体育赛事不一样的一面。于是乎,成为大型体育赛事的志愿者,成了她心中一个小梦想。

“其实我的想法很纯粹,我就是希望能够用我学到的东西去服务这些赛事,也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人。”王嘉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而且每一次志愿者服务中,我都很幸运能够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很多能够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的人,都是那些我在成为志愿者时候认识的朋友,这是让我最感恩的地方。”

如今,王嘉祺以巴黎奥运会志愿者的身份开始了人生的一段新旅程,尽管奥运还没有正式开始,她已经有了无限憧憬。

其实在服务曲棍球比赛之前,她还是奥运开幕式的志愿者,主要负责塞纳河西南角的运动员引导工作,就在几天前的现场培训结束后,她在逛开幕式附近的特许商店时,还偶遇了一群捷克击剑队的队员,他们不仅热情地帮王嘉祺和其他志愿者拍照,而且还主动给了王嘉祺一枚徽章。

“这是我人生中得到的第一枚奥运徽章,也是在那时候我才知道奥运会还有交换徽章这样的文化。”这段经历也让王嘉祺感觉很温暖,并且希望更多地参与到奥运服务之中,“我希望能通过这次志愿者服务更了解奥林匹克,也希望我能够帮助奥运变得更好,这样我就很满足了。”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