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两路·一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2024-07-26 18:05:11 - 中国交通新闻网

今年暑期,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再次组建“两路·一梦”社会实践团队,选派5名老师和13名学生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重庆交通大学为建设川藏公路而成立,传承弘扬“两路”精神有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围绕“两路”持续深耕,总结出“深”“精”“广”三字诀,始终坚持课内课外相融合,校内校外相促进,线上线下相辅助,不断将理论教育推向新的高度,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努力上好这堂“行走的大思政课”。

7月8日至14日,实践团深入甘孜藏族自治州腹地,到甘孜县和德格县,与地方政府、教育机关及历史纪念场所等开展合作交流,通过实地调研、理论宣讲、交流访谈、拍摄“行走的思政课”等形式,用青年人的语言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解“两路”精神,在学习中了解“川藏”公路建设的历史与变迁,在讲解中感受川藏公路建设养护的精神力量,让映射在头脑中的客观事物形成“知情意”统一的实践力量,促进大学生以实际行动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重庆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两路·一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两路·一梦”暑期社会实践团在甘孜县庭卡养护站合影。

为深入挖掘“两路”沿线历史文化资源,实践团先后前往甘孜十八军进藏陈列馆、德格县档案馆、张福林烈士纪念馆等主题教育馆,开展一系列调研访谈活动。馆内陈列的革命文物、历史照片和文字记录等,向成员们展示了当年进入西藏之危险、筑路条件之艰苦以及修路成功后当地居民生活的美好图景。这些珍贵的史料让师生们穿越时空的界限,与英勇的筑路先辈们展开了一场心灵的对话。通过深入学习与思考,师生们将这份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刻领悟其内涵,在实践中践行其真谛。

重庆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两路·一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两路·一梦”暑期社会实践团在纪念馆参观。

一条道路凝结着几代人的青春与理想,变化的是从筑路到护路的任务,不变的是交通人矢志不渝的责任。此次活动中,实践团还开展了先进人物的交流访谈。在采访中,实践团了解到了十八军后代以父辈为航标激励前行的故事、全国劳动模范陈德华以路为家奋斗雀儿山的故事、发扬劳模精神的李凯和守护道路通畅的“路三代”付向琼攻坚克难守护公路的故事。访谈之间,成员们感受到了不同时代的人同样的初心和执着。

重庆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两路·一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两路·一梦”暑期社会实践团进行人物访谈。

为扎实推进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实践团成员开展“两路”精神进校园活动,与藏区学校开展联学联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民族团结教育。成员们带领甘孜县牧区学校的学生们,开展了一堂以“石榴籽籽心连心”为主题的思政课,通过趣味问答、破冰活动等形式,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用歌声拉近心与心的距离,让“两路”精神通过实物实景实事得到充分展现。

重庆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两路·一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两路·一梦”暑期社会实践团在甘孜县第四完全小学开展活动。

弘扬“两路”精神,离不开“讲”这一环节。实践团师生坚持做好理论宣传这道“必答题”,不局限于固定的场所,坚持“一路走、一路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两路”精神讲“深”、讲“实”、讲“活”。一路上,成员们经历了折多山机场的暴雨、雀儿山的低温缺氧与高海拔地区的高原反应,但依然不畏困难、风雨兼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两路”精神的深刻内涵。这堂“行走的思政课”让知识从书本到心田,让学生在生动鲜活的实践中求真知、悟真理,同时也点燃了实践团成员反哺西部地区、挥洒热血的激情。

历经7日实践磨砺,实践团成员不仅了解了川藏公路变迁的脉络,同时拓宽了视野边界,深化了认知理解,激发了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与民族自豪感。未来,重庆交通大学的青年学子将把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复兴、民族振兴的伟大征程,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征程中以及在西部大开发的新任务里勇担重任,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贡献交大人的力量。

本文图片由陈鑫文钰鑫提供

原标题:重庆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两路·一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来源:中国交通报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