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长江流域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水生植物保护?江苏省中科院姚东瑞研究员在今日报告会上做了分享

2022-08-26 21:00:53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环境网

长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长江经济带拥有全国40%以上的人口和生产总值,推动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至关重要。长三角区域河流、湖泊、沼泽星罗密布,水资源极其丰富,流域水生植物的多样性体现着遗传资源的丰富性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性。生态修复功能植物具有吸收水体污染物、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保护和稳定水生态系统等作用。因此,加强长江流域水生植物资源收集与保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今日举行的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第九次学术报告日活动上,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姚东瑞研究员分享了他带领团队,在长江流域水生植物资源收集与生态修复功能挖掘利用方面开展的工作。

快讯!长江流域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水生植物保护?江苏省中科院姚东瑞研究员在今日报告会上做了分享

谈及当前长江流域水生植物保护面临的问题,姚东瑞研究员提到,随着长江经济带的快速发展,流域水生植物生境破坏严重,植物多样性锐减,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基础薄弱。优良种质的筛选、鉴定与评价工作不够系统,对生态修复功能植物的生态适应和功能匹配性认识不足。水域生态修复和环境改善涉及多学科交叉,核心技术的开发应用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和前瞻性,且生态修复后的植物去向问题尚待解决。

姚东瑞研究员及其团队,走遍长江经济带11省(直辖市),在612个典型河流、湖泊和库塘等水域及湿地开展水生植物摸底调查,初步了解到长江流域水生植物54科113属212种,其中入侵植物11种、入侵风险植物两种、环境修复功能植物24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荷花等种质资源库。

挖掘水生植物的功能并加以利用,发挥出对水体污染物的净化、吸收、分解作用,同时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将发展与保护相结合的一种生动诠释。2007年的太湖蓝藻暴发事件,让人们重新思考生产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水产养殖为例,好水养好鱼,但要有经济效益,就需要机械化生产,那么污染必然随之而来。而大面积实行有机养殖,农民又无法承担较大的成本压力。如何平衡?

对于这个问题,姚东瑞研究员在会上介绍了相关研究成果。比如,通过挖掘四季常绿水生植物,攻克植物生长季节性与污染物耐受性限制,筛选出四季常绿水芹等系列耐寒植物资源,推动畜禽养殖尾水资源化循环利用。

四季水芹规模化水面种植技术,指资源化利用富含营养元素的畜禽养殖尾水,形成种苗选择、繁育方式、种植塘准备、浮床构建、肥水管理及收割等技术要求的水芹规模化水面种植技术规程。通过畜禽养殖和水芹种植精准配置、水芹—渔立体共生配置,形成“畜禽—菜—渔”多层次循环共生体系,达到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的效果。

据统计,一亩水芹,可以消纳200头育肥猪、50头种猪、20头奶牛、40头肉牛、6000只蛋鸡、1.2万只肉鸡产生的粪污;属于劣Ⅴ类的畜禽废水,在水体停留40天时可达到Ⅱ类水,之后便可达标排放。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