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摩根大通刘伯伟:生物医药投资周期长风险高,什么样的赛道和企业值得关注?

2022-08-26 20:06:27 - 21世纪经济报道

来源丨21新健康(Healthnews21)原创作品

作者/季媛媛

专访摩根大通刘伯伟:生物医药投资周期长风险高,什么样的赛道和企业值得关注?

融资是医药创新的生命线,对于推动研发和加速生命科学行业的商业成功至关重要。 然而,2022年上半年,受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生物医药企业投融资项目数量较过去几年增速放缓,投资人变得更为谨慎,生物制药IPO热度有所降温,市场也更趋于理性。那么,在当下竞争激烈、富有挑战的市场中,摩根大通看好什么样的企业和赛道?

近日,摩根大通中国投资银行联席主管刘伯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指出,“生物医药从自身的性质来看,就是一个存在风险的行业。摩根大通在选择发力的赛道和企业时,会看对方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毕竟任何一个产品的市场空间都不是无限的。”此外,刘伯伟还称,作为生物科技企业,在进行的相关产品研发,一切也要以临床数据说话。如今哪怕在经历了九死一生的三期临床产品获批上市,最后“明星”产品的商业化也还是可能失败,背后的市场风险比较难预计。所以,这也要求投资人具备敏锐的眼光以及对于市场风险有着更好的把控能力。

专访摩根大通刘伯伟:生物医药投资周期长风险高,什么样的赛道和企业值得关注?

投融资理性化

著名CVC博世创投蒋红权曾说过:未来十年中国的创投市场可能会超过硅谷,成为世界领先。在这个大形势下,会大力布局中国市场。但是,从数据来看,中国市场今年上半年的投融资进展在不断放缓。

但是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资本大量涌入了医疗赛道,估值也相对虚高。考虑到投资成本,大量机构开始越来越偏向早期项目或者是Pre-IPO项目。2021年中开始,二级市场泡沫破裂,价值体系进行了重构,项目和投资方越来越趋于理性。到了2022年,新药融资依旧维持下行的趋势。

据医药魔方InvestGO数据库统计,2022年上半年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融资趋势整体放缓。2022上半年全国医疗健康领域投融资事件共632起,披露的投融资金额为1152亿元。其中一级市场投融资事件583起,投融资金额671亿元;IPO事件30起,募资金额357亿元;二级市场再融资事件19起,再融资金额124亿元。整体看,2022年上半年,一级市场投融资事件数,同比降低46.7%,环比降低45.9%;IPO事件数同比降低45.5%,环比降低55.2%;二级市场再融资事件数,同比减少57.8%,环比减少29.6%。 

从目前的投融资情况来看,生物医药行业融资总额相较前两年有所下降,这是一个明显的趋势。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究其根源,一方面,由于近两年宏观环境的变化带动了资本市场波动的加剧,且板块轮动、生物医药企业不再处于潮头也是影响融资总额下降的直接因素;另一方面,需要更加关注资本市场对生物医药企业估值大幅回调的现象,估值下降在相当程度上源于美股对生物医药企业的估值体系重塑,且至今尚未得到足够修复,也反向导致了生物医药企业融资总额的下降。

专访摩根大通刘伯伟:生物医药投资周期长风险高,什么样的赛道和企业值得关注?

不过,尽管如此,从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与中国医疗健康行业融资事件、数量、融资额来看,医疗健康产业依然是资本重点关注的赛道。尤其是新冠相关的疫苗、药物企业,以及CXO企业将受到资本一定的青睐。 

刘伯伟指出,回想香港生物科技板块,一开始的市场表现也并不太理想,后来港股市场受到政策的助力迎来较快的发展态势,市场反馈一度良好,想要赴港上市的企业也比较容易在资本市场上获得较好的估值,最终以较快的速度实现业绩稳步增长。这也从侧面反映,在资本市场投融资形势高涨之际,无论企业市场前景确定性如何,可能都有机会保持高质量发展。但是在市场投融资形势普遍面临较大挑战的时候,发展潜力较为一般的企业就更难获得较好资本投融资支持,而即使发展潜力较好的企业,股价也难免会受到波及。

“过去不少私募基金就是以‘广撒网’、‘投赛道’的形式进行资本市场布局,但如今这一行为趋于理性,资本市场也慢慢出现了向头部企业进行价值分化的趋势。”刘伯伟说,在人口不断增长、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生物医药企业依旧是一大朝阳行业。在此背景之下,真正具有创新实力的高质量企业会在资本市场广受追捧,这也要求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探究企业本身是否真正做到差异化发展,而从长远市场布局来看,摩根大通对整个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很有信心。

应对市场“内卷”

当前,中国新兴生物制药公司已到了批量商业化的阶段,未来3-5年,将在资本市场、产品销售表现、国内市场、海外市场等多个维度竞争,迎来全面大考。

特别是在多方利好政策的推动使得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中国医药市场也正在受到因集采使得仿制药收入断崖式下跌、多款创新药因执行新的医保谈判价格市场获利收窄,以及国内疫情使公司产品销售受到冲击等因素的制约,不少生物医药企业收入出现较大下滑走势。也是在此局势之下,不少本土创新药企开始将目光瞄准整个国际化市场选择“出海”。

IQVIA方面也分析认为,近年来中国生物科技公司积极寻求IPO,使得资本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新兴生物制药公司在国内市场正面临多重挑战。放眼海外市场,授权合作同样越发增多,随着更多的国产原研药走向全球,海外市场的竞争状态也越发激烈。 

“作为一个比较可行的方向,本土创新药企可以考虑在较早期的时候前往海外进行多中心临床试验布局,或者以与合作伙伴进行多方合作的方式较早期就将目光瞄准海外市场,加强与海外监管机构的沟通,得到当地监管机构的认可,如此以来,企业将来在国内市场也可能比较容易获得较好的发展前景。”刘伯伟说。

在聚焦国际化的同时,立足当下,在行业变革与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医药行业调整已步入深水期,为了应对当下严峻复杂的竞争环境与产业变革,规模较小的新兴生物制药公司通常别无选择,只能从风投中获得资金。根据IQVIA统计,新兴生物制药公司的研发管线占据制药产品管线的60%以上,因此,机构对新兴生物制药公司的投资正在快速增长,2020年流入生命科学领域的风投比2019年增加了50%。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察,目前,大型制药公司,则是利用其资本储备和现有药物的收入来维持新药研发,而包括恒瑞、科兴在内的更多账上现金充裕的医药企业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对外也开启了“买买买”模式,希望通过投资、做LP打破当前创新产品不足、竞争力不够的困局。如此,能否冲出阵痛期取得更好的业绩表现,也成为业内关注的重点。

专访摩根大通刘伯伟:生物医药投资周期长风险高,什么样的赛道和企业值得关注?

刘伯伟介绍,这一现象的本质还是创新型研发在国内医药行业成为主旋律之后,各家药企会选择拓宽自己的研发和融资渠道,不管是私募投资还是兼并收购,亦或是以License-in的方式引进创新产品,都是药企持续积累研发能力必要的手段。

“从全球医药行业发展情况来看,中国药企的研发费用虽然在不断攀升,但是平均值仍然是低于跨国药企和发达国家的相关药企,加上中国医药科技创业者普遍有在将来成为全产业链商业化药企的愿景,早期私募投资相对于并购就变成了这些创业者比较首选的合作方式之一,这也是头部药企进入私募行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刘伯伟指出,在国际上有很多这样的案例,一些大型药企和初创公司会进行单个药品或者整个技术平台层面的合作,还会保留进行股权投资的权利,在股权投资之后,随着双方合作的产品管线不断推进,也会存在收购整个标的公司的情况出现。

至于资本市场的布局痛点,行业普遍认为,主要在于优质标的供不应求。目前一级市场还是有许多资金可以投到相应的企业布局者,而头部药企的优势就是加入私募领域之后,可以把整个资金池再继续扩大,使得市场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

在刘伯伟看来,企业在发展的不同周期可以考虑寻求不同的融资支持。优秀初创企业的投资入场券一票难求,普通的企业现金流瓶颈也会越来越明显,如果头部药企能够通过自身的能力,再看到一些初创企业的价值,就可以在很早期的阶段创造出协同效应,私募投资有望助力中国医药创新更上一个台阶。在企业发展更为成熟的时期,则可以考虑各自的竞争优势,以及长期的战略发展方向,通过最适当的投融资模式、合作、授权引进或并购等方式,实现未来价值的最大化。

如何筛选优质企业?

另据IQVIA数据显示,从管线数量来看,新兴生物制药公司拥有超过4500个处于开发中的产品,占目前在研管线总数的72%,65%的产品为新兴生物制药公司自主研发,7%是由新兴生物制药公司与大公司合作研发。从所属公司来看,有2624家新兴生物制药公司参与了新产品的临床开发。平均每家新兴生物制药公司正在开发2种产品,体现了新兴生物制药公司往往聚焦在少数研究项目,尤其是个别治疗领域。

相较而言,大型制药公司目前占据19%的研发管线,但公司数量在所有参与研发公司中的占比不到1%,这反映了他们的“广撒网”战略,即从新兴生物制药公司和各种组合疗法中获得有前途的研究项目和技术。 

对于投资人而言,如何从众多产品管线中选择最佳的投资标的,筛选出最佳的企业也成为一大关键。作为全球医疗健康行业内经验最丰富的投资银行之一,摩根大通判断企业的发展潜力主要聚焦在5方面的因素考量:

专访摩根大通刘伯伟:生物医药投资周期长风险高,什么样的赛道和企业值得关注?

一是,了解一下同类型的企业包括美国在内的成熟市场表现,各个阶段的企业发展历史。

二是,重点关注医药行业相关领域中的龙头企业,了解这些龙头企业的产品管线布局方向。

三是,关注相关企业在行业中的声誉,了解整体市场乃至包括企业竞争对手对相关企业及管理层的评价。

四是,回到企业本身的质量观察,要了解企业高质量的产品管线差异化在哪里;在同类产品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市场上,产品定位、临床数据表现;企业管理团队人员稳定性、管理层团队和研发团队执行能力;企业是否具有可被验证的创新和研发能力等。

五是,了解企业是否具有全球化视野,战略布局方向是否和国际接轨,是否计划与全球的合作伙伴一起推动产品出海。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市场情况可以说是更健康,越是优质的企业,投资人越会予以关注,且非常愿意进行相应的投资。例如,像传奇生物这样早期就能获得海外市场认可的企业,会受到投资者较高的青睐。如果是成色一般的企业,则可能比两三年前更难获得融资。”刘伯伟说。 

这也要求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药企应该具备不同的特质和能力,才能持续获得资本的青睐。对处于相对早期的创新药企来说,背景深厚的优秀团队,加上自研或者授权取得的强力产品管线,往往能使企业更具有投资前景。但对那些处于相对成熟期,或者有产品即将上市的创新药企来讲,逐步完善的商业能力以及销售网络的建立,才能确保药品在临床被推广使用,从而实现投资者获益。

此外,对于投资人而言,聚焦临床未被满足的需求也是重要的方向。刘伯伟认为,从临床需求方面来看,整个市场尚且存在诸多未被满足的需求,以“卷王”PD-1为例,在肿瘤适用人群中的总体反应率仅约20%~30%,所以,摩根大通将来还会继续关注肿瘤领域的企业,与此同时,涉及感染、神经、罕见病等方面的创新疗法企业,也是摩根大通持续重点关注的方向。

“国内也有很多新兴企业目前在进行肿瘤领域布局,除了肿瘤,医疗健康和其他包括TMT、保险、人工智能等领域,也存在一些交叉互补的领域,会给许多新公司带来很多新的投资机会,这些都是摩根大通会关注的方向。我们也会在不同的赛道中持续挑选最高质量的医疗企业,为他们在资本市场上提供我们的服务和资源。”刘伯伟补充道。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