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聚三篇” 舌尖上的快乐

2024-08-26 01:10:55 - 上游新闻

江津“聚三篇” 舌尖上的快乐

江津“聚三篇” 舌尖上的快乐

□施迎合

江津美食多。民国时期,这里就有享誉巴蜀的名菜江津肉片、江津名点芝麻丸子,民间百姓红白喜事筵席上的“八大碗”;后又相继有高牙香水鱼、长冲罗非鱼、广兴北渡鱼等地方江湖菜肴,香飘在城乡大小码头、酒楼俚巷;近些年又冒出了个“聚三篇”,让外地来客惊讶,让本地好吃之人大呼安逸。

何谓“聚三篇”?就是已被收入《中国美食地理》和“江津非遗”的江津酸菜鱼、江津尖椒鸡以及烫皮兔。别小看这几道出自江津民间的普通菜肴,除沾染了江津富硒山水的灵气外,它还和“双福”分不开。因为,这三道菜都出自双福新区,出自双福人之手。

江津酸菜鱼由邹开喜所创。邹开喜的父亲是当地知名的乡厨,以善烹制“八大碗”而出名。邹开喜从小耳濡目染,自然学到了烹制家常川菜的基本要领。20世纪80年代初,在外闯荡多年的他回到江津双福老家,重操父业,在当地开了一家小餐馆。江津民间,素有泡青菜、泡辣椒、腌酸菜的习俗,不论城镇百姓、乡村人家,大都离不开泡菜坛子。夏日的一天,天气奇热,路过到邹开喜餐馆吃饭的司机们均想吃开胃解暑的汤菜。邹开喜突发奇想,把泡菜坛子中的陈年老萝卜捞起,切成丝与鲫鱼同煮,哪想这不经意的一招,竟让走南闯北的司机们吃后大呼过瘾!受此启发,邹开喜反复实践,改泡萝卜为泡青菜,再把鲫鱼换成草鱼,使鱼片更滑嫩。邹开喜烹制酸菜鱼时,专挑二三斤重的鲜活草鱼,既肥而不腻,又嫩而不散。酸菜则以当年腌制的青菜为主,确保酸味地道醇正,色泽泛金,口感清脆绵长,再辅之泡姜、泡辣椒、大蒜、熟猪油、花椒、精盐、蛋清、料酒等调料,在选材、刀工、火候、勾兑、搭配上既保留了川菜酸辣嫩鲜烫的传统风味,又注入了醇厚香浓的现代口感。如此一来,邹开喜的酸菜鱼风靡一时,逐渐成为与重庆火锅媲美的民间美味佳肴。

江津尖椒鸡以陈有良尖椒鸡最为有名。陈有良乃双福人氏。据传这道菜始创于清代,当时陈家的祖辈都是地主“狗崽子”的马童。马童偷师学艺,在武秀才比武场上连中三元,替“狗崽子”拿到了第一名,还获得赏银300两。马童就用这笔钱创立了当地赫赫有名的客栈——三元栈。从此,世间也多了一道名肴:小煎鸡。烹制小煎鸡少不了辣椒,当地最辣的辣椒叫“朝天攥”(也称“攥椒”)。因主拌料是攥椒,陈家人便把菜名定为“攥椒鸡”。后因“攥”字难写难辨,遂改名为“尖椒鸡”,由陈氏家族代代相传,逐渐成为江津一道地方美食。陈有良尖椒鸡选用4斤左右的仔公鸡,把鸡剁成小块,放进混合了纯菜油和熟猪油的油锅里“梭锅”,待鸡肉七成熟时,用漏勺把鸡肉沥起,锅里剩少量油,放入尖椒和江津本土出产的九叶青花椒等调料,迅速翻炒,待炒出香味后再把鸡肉倒入烩一下,一盘香喷喷的尖椒鸡就成了。陈有良尖椒鸡的特点是油而不腻,辣而不火,肉质鲜嫩,麻辣鲜香,回味无穷。

兔肉是一种非常有特色、鲜嫩可口的食物。兔肉质地细嫩,有“飞禽莫如鸪,走兽莫如兔”之说。到双福镇吃烫皮兔,名叫“聚三篇”的那家餐馆不可不去。店主名叫罗亚飞,是陈记尖椒鸡掌门陈有良的三女婿。所谓“烫皮”,其实并非是烹饪技术,而是一种宰杀畜类时去毛的传统方法,如烫皮山羊之类。一般说来,兔子宰杀后都是剐皮,连皮带毛都扔掉。烫皮兔则采用沸水去毛的方法,让人吃到糯滑而细腻的兔皮。烫皮兔的吃法有三种,也叫“一兔三吃”。这三种吃法都是以辣椒命名的,即红椒烫皮兔、泡椒烫皮兔和青椒烫皮兔,主要看食客的口味而定。在秋冬季节,吃红椒和泡椒味的食客较多;而春夏季,青椒烫皮兔则更受追捧。烹制烫皮兔有一绝招:快、准、狠。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快”,即兔子宰杀烫皮后,要立马斩块码味,两三分钟后必须下锅,否则土腥草臭难以去掉;然后才是“准”和“狠”,即指火候要恰到好处,用料要一次给足。热锅后,先把拌了淀粉的兔肉放到油锅中“滑”一下沥起,锅中剩少量油,把事先备好的姜、蒜、花椒、青椒等调料煸香,再放入高汤、兔肉煮十来分钟,一盘香喷喷的烫皮兔就做好了。举筷入口,麻辣鲜嫩,口味醇厚地道。

江津美食“聚三篇”出自民间,其蕴藏的味道,就像那陈年窖酒,长久缠绵在食客们的舌尖……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