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高碳排放的火力发电厂,遗存变身低碳咖啡馆

2023-09-25 22:49:30 - 文汇报

曾经高碳排放的火力发电厂,遗存变身低碳咖啡馆

一层楼高的圆形灰色建筑,中空部分向外伸展出绿色枝桠,这里曾是杨树浦电厂的净水池,而今经设计师改造,成了大隐于市的低碳咖啡馆——这是绿色低碳理念在杨浦滨江的落地新场景。

作为2023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13个实践案例展区之一,杨浦滨江展区于26日正式开幕。展区分两个展场,包括低碳咖啡馆所在的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和灰仓艺术空间,以及共青森林公园滨江段。展览活动持续至11月18日,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出发,以“共育相生”为主题,策划了十余项艺术展品及多场主题活动,通过多元科普展陈内容和丰富艺术互动体验,展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空间。

曾经高碳排放的火力发电厂,遗存变身低碳咖啡馆

火力发电厂变身共育共赏空间

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和灰仓艺术空间展场以“低碳未来”为主题。杨树浦电厂是中国较早建造的大型发电厂之一。曾经高碳排放的火力发电厂,如今以“遗迹公园”形态重回大众视野,演绎着对“绿色低碳”的思考。

不远处的灰仓艺术空间,保留着电厂粉煤灰储灰罐的形态,三个筒仓的顶层平台铺设了120块经技术改造可踩踏的单晶硅光伏板。“脚下的光伏板产生的电力可直接输送到咖啡馆”,灰仓艺术空间主创建筑师之一秦曙介绍。低碳咖啡馆不单在咖啡的研磨、冲泡环节使用了光电,体现了环保。源头上,咖啡豆的种植、光照都采用了光电等清洁能源;末端,咖啡外带杯和餐具也采用了环境友好的可降解材质。

曾经高碳排放的火力发电厂,遗存变身低碳咖啡馆

杨浦滨江展区的主题,“共育”表达出对公众参与的重视,“相生”强调人与城市、自然不可分割。沿钢结构滨水慢行道步入“灰仓”原有的混凝土架构,一个个将低碳技术与设计展示融为一体的展览依视线铺展。

老旧灰墙、墙内绿植、远处江水共生于视野间——“生态的象限”系列作品由“一吨计划”邀请四位新锐青年艺术家共同创作,“展览内容是根据场地定制的,使用的材质由其他展览活动回收而来。”

曾经高碳排放的火力发电厂,遗存变身低碳咖啡馆

曾经高碳排放的火力发电厂,遗存变身低碳咖啡馆

另一展场——共青森林公园滨江段则以“绿脉共生”为主题,将公园城市的公共性与森林背景的生态性相结合,通过布置生态互动艺术装置等,为公众提供更丰富的自然观展体验。

草花混播废料利用,长出一段绿色滨江

“杨浦滨江建设中,遵循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低碳环保”,上海杨浦滨江(集团)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钱亮介绍,绿色低碳落在随处可见的细节中:延伸到工业围墙上的绿化空间、根据日光明亮程度进行智能化控制的路灯,“再比如滨江贯通的三道:自行车道、步道、慢行道都采用了透水路面,雨水能够渗下去,同时滨江的植物根部采用了树皮覆盖,有效减少了地下水蒸发,从而维持地下水平衡,这些都体现了海绵城市的理念。根据这一理念,我们沿江建了许多雨水花园,明年将有7个雨水花园分布在杨浦滨江各处。”

曾经高碳排放的火力发电厂,遗存变身低碳咖啡馆

“绿色低碳也体现在工业遗产的修复和再利用当中,此外我们从土地收储到在滨江建设都非常注意收集整理‘工业废料’用于滨江建设”,钱亮举例,吊车轮子做成的躺椅,钢管做成的灯杆、垃圾箱,这些城市家具都由“废料”而来,“电厂水泵泵芯造型独特,如今经设计改造变身成杨浦滨江岸线上的艺术装置”。

曾经高碳排放的火力发电厂,遗存变身低碳咖啡馆

杨浦滨江的草木生长也有“绿色低碳”的印迹。与移栽苗圃植株等常见做法不同,杨浦滨江采用了草花混播的生态种植技术,将经过色系设计的各种种子混播于滨江,自然生长,“这样一来,植物呈现的状态是自然的,需要维护的成本也非常低,实现低碳环保”。

近年来,杨浦区正积极推动绿色生态建设,以推进滨江南段低碳实践区建设为核心,持续打造特色经济与绿色低碳“双模引擎”。到2025年,杨浦区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有望比2020年下降13.5%。

作者:刘力源

编辑:周辰

责任编辑:顾一琼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