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观点丨杨斌:比起清华教授,我更愿意叫他大先生

2023-09-26 18:51:36 - 清华经管EMBA

总有一些说法,好像七八十年前的大学里先生们的故事,才算得上师道传奇,甚至也常有彼时乃顶峰的膜拜与世风不如古的叹息。也许,是久远的距离感扮演着某种“使……传奇化”的作用吧,对于眼前身边的淡泊中的伟大,就少了本该有的珍惜与郑重。赵老师这一生,逢时代变迁,遇风云变幻,他却只是定定地,笑眯眯地,行走在这个园子里,以爱为根,以善为本,一辈子育人,育人兴华,兴华育人。

名师观点丨杨斌:比起清华教授,我更愿意叫他大先生

 01 

赵家和老师在我上学的时候,是大家都非常景仰的大先生。听许多老师说起他,都赞誉他的大智慧,真的是不约而同,大家都用大智慧而非聪明来刻画自己心中的赵老师。

朱宝宪老师从北大来清华经济管理学院任教,因为学生工作的原因,对我影响很大。朱老师做事儿不惜力,掏真心,工作时拿自己举例子时,就会说起不少他受到赵家和老师提携的事儿,每每都要加上一句,我要是有“大老赵”那个脑袋瓜儿的一半就好了。

这句话反复听到,宝宪老师每每说起这话时生动的神情,历历在目。好友曲家浩还在念书的时候,就被赵老师找去,要求每周用英文写写经济动态,写得他叫苦连天,特别大的感触就是,赵老师英文太好了。而且,曲家浩的二手分享是,我们已经来不及了,英语主要靠上大学之前的童子功,咱们这样只能因陋就简凑合一辈子啦,印象很深。

有一次,我去学院办公室办什么事——那时候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刚卸任学生组长,又回到学生身份开始读博——碰上赵老师在发传真,厚厚的一摞纸,有图有表,应该是电子邮件尚未普及的时代。

赵老师见了我,笑着说:“知道你又开始当学生,那么,就别三心二意,一定要专心致志。接着你干这摊儿的老师,都有各自的思路和干法,多说支持的话,可以私下单独出出点子,但公开地就别太掺乎了。”

我不知道他是否听到了些什么——现在回想,当时确实仍然住在辅导员宿舍,喜欢也好、惯性也罢,学生活动还是参与了不少。他的这个点拨,寥寥几句,但却是我后来教授“组织与领导力”课程时爱举的一个例子。他还特别说起正在传真的那份材料,因为刚出国回来不久,想尽快地把自己掌握的墨西哥金融危机的一些近距离观察和多方了解的情况,以及系统思考,报告给朱院长,算是政策建言。

他说在经管学院当老师,心里却不能只是看书教书,要从活跃着的经济管理实践中学习,并且,位卑未敢忘忧国,有能力,就要报效、做点儿力所能及的贡献。这些话,那时候,半懂不懂,但忘不掉,老在耳边响起,在心头萦绕。 

还有一次,已经是搬到伟伦楼了,我做党委副书记时开始张罗经管学院的第二课堂,连续几次活动都爆满,报告厅乌泱泱坐满了人,有的是学生,有的是蹭听的,非常热闹。学院后勤处有些意见,因为承办活动的学生把大板海报张贴的到处都是,有些老师提了不少意见。

没想到,某一天,赵老师推门而入,进入我当时的办公室,笑眯眯地开始跟我聊起来。先说看到你们干得有声有色特别高兴,夸奖了几句能力和干劲。然后开始问道:“第二课堂是个什么定位?一年当中有个什么布局、设计?是否分成不同的系列?上座率高是不是一定是好事儿?最终拿什么来衡量第二课堂办得好还是不好?是学生或老师还是来讲座的企业说了算?企业讲的是不是都是真话?有什么办法不让他们变成来学校推销自己的公司?”

我完全没有想到赵老师居然也去听过几次讲座,还评论学生们的提问暴露出了一些什么问题。更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种循循善诱,让当时心里有些“顶牛”的我,不但情绪化没了,而且醒悟到工作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他并没有说些总结指导类的话,而是通过提出一个个帮助你静心反思的问题,让你自己把结论找出来,让你心服口服,自觉地改进工作方法。赵老师退休后,他常说自己是个“闲人”,其实他心里仍然装着他关心的事业,点滴之处,妙手育人。

名师观点丨杨斌:比起清华教授,我更愿意叫他大先生

  02 

刘迅是我的师兄,赵老师的大爱善举,我从刘迅处早已了解了一些。但听赵老师和刘迅强调叮嘱最多的,无非是“什么也不能说”“绝对不要出这个名”。已经是病重了,每一次我们去探望赵老师,他仍然是笑意盈盈,还特别爱开个玩笑,让我们放松。

他是个讲究科学的病人,谈起病情来,仿佛说的是别人,客观而又理性,拿数据说话,仿佛是循证医学的案例。说起他认识的一些校友的发展,他仍然饶有兴致地听,仿佛人生会永续,自己能够一直看到很远很远的未来似的。有一年春节前,我陪着联系文科工作的谢维和副校长,到赵老师家里去看他和家人。

赵老师穿得整整齐齐,养足了精神,跟我们谈话。谢校长去之前就问,有什么困难需要学校来帮助解决,到了赵老师家里,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赵老师正色道:“我还真是认真想过了,有这么一个建议,提出来给学校领导们做参考。”接下来,他仔仔细细地说起校内的教工宿舍如何应该努力地置换给年轻的和在职的教师,而退下来的教职员工,则应该在离学校远一些的地方,另辟养老设施齐全的公寓,仍然团聚群居,但不必在校园内或校园边上。这样对年轻老师的职业发展最有利,也能够让在职的人少花通勤的时间。“谁都知道能整天守着这么一个大花园是令人愉悦的,只是从有利于学校发展的角度,退下来的老教师还可以以这种方式为学校分点忧吧”。

名师观点丨杨斌:比起清华教授,我更愿意叫他大先生

我已经忘记那个时候谢维和校长是如何作答的,只记得当时有一道夕阳恰巧照进窗来,轮椅上的赵老师沐浴在夕阳下,带着一种慈祥的爱,澄明透亮,温暖着我们的心。生有涯,而爱无限。赵老师让自己的爱与关怀,透过“兴华助学”而绵延不绝,而他服膺守善的仁德也感染激发出更多的善意与善举,丰富着清华精神和中华仁师文化。

炭火能够越烧越旺,也凸显出赵老师在识人、用人上的大智慧。

陈章武老师、刘迅师兄,不仅忠诚于赵老师之托付,更因他们价值观的高度一致以及承继赵老师精神的勉力躬行,持续谱写凝聚着爱与坚持的美好篇章。章武老师总跟我们说,赵老师一直感动着他,让他片刻不能歇息必须做到完美。赵老师托付的这两位,有正气,有能力,还特别有着一种“行胜于言”的朴实与恳切,自身也焕发着德之光芒。

他们不仅宣讲着赵老师的事迹,也践行着赵老师的精神,言与行都在教育着更多的学子后辈。赵老师的学生回忆说,他发言、出题目或是改文章,常有“点睛之笔”。以我浅见,“兴华”,这个赵老师特别定下来的名字,真正就是这几代人历史使命认同上的最大共识,得到兴华的资助支持,投身兴华的学习成长,成为兴华的栋梁脊梁;以兴华这个最大公约数来传承并作育,赵老师的境界与洞察,在这样的细节中仍不动声色地教导着我们。

名师观点丨杨斌:比起清华教授,我更愿意叫他大先生

总有一些说法,好像七八十年前的大学里先生们的故事,才算得上师道传奇,甚至也常有彼时乃顶峰的膜拜与世风不如古的叹息。

也许,是久远的距离感扮演着某种“使……传奇化”的作用吧,对于眼前身边的淡泊中的伟大,就少了本该有的珍惜与郑重。

赵老师这一生,逢时代变迁,遇风云变幻,他却只是定定地,笑眯眯地,行走在这个园子里,以爱为根,以善为本,一辈子育人,育人兴华,兴华育人。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