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达斯全球CEO比约恩·古尔登:体育是以人为本的产业
金秋时节,阿迪达斯全球首席执行官比约恩·古尔登(BjoernGulden)又一次来到了上海。
“一年前我到这里,走在路上并没有看到有这么多人穿阿迪达斯的鞋。这次我看到有很多人穿阿迪达斯的鞋,我感到非常高兴。这也从侧面说明我们如今在中国市场取得的一些进展。”比约恩·古尔登再一次表达了自己对于中国市场的肯定。
此次中国之行,他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第36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比约恩·古尔登认为,上海是代表科技创新的一座城市,非常希望成为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进程中的一部分,为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提供支持和贡献。
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他也分享了当下阿迪达斯在中国的市场战略和前景,以及如何面对未来的挑战。
自担任阿迪达斯全球CEO以来,比约恩·古尔登曾于去年9月以及今年6月到访中国。“每次来中国都能感受到这里的新变化,感受到我们中国市场、中国团队满满的活力。就城市而言,上海是我最喜欢的城市之一,它的创新、时尚以及运动氛围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古尔登表示。
走出低谷后,阿迪达斯业绩也开始复苏。财报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大中华区实现营收8.22亿欧元,同比增长9.3%。
“在过去几年,阿迪达斯确实面临了一些困难,但在过去几个季度,我们重新调整了焦点。在业务运营方面,我们将焦点重新对准消费者、产品、团队以及零售合作伙伴、运动员。”比约恩·古尔登坦言,虽然阿迪达斯的愿景是全球品牌,但也需要立足本土,依靠本土团队实现在本土的项目和举措。
目前,“中国制造”的阿迪达斯产品已经超过80%,该公司也计划将中国作为一个创新平台,将更多创新产品在中国首发。阿迪达斯大中华区总部、上海创意中心(CCS)以及中国数字化中心(DigitalHub)均落户上海。
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全球各地消费者的喜好都不尽相同,如何深入洞察和判断趋势,也成为考验。中国业务在阿迪达斯全球业务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在比约恩·古尔登看来,中国业务有三个支柱,一是“运动表现”方面的产品,用户会为了马拉松、足球和力量训练等运动购买产品;二是“运动时尚”驱动的消费;第三个是人们对于舒适产品的追求。“不同国家又有不同趋势,比如,在美国可以看到很多街头文化是对于篮球的热爱而驱动,在欧洲,可能对于足球的热爱更加影响时尚。据我观察,在中国,大家对运动服饰的热情更高一些。中期而言,我对中国市场非常有信心,不仅对于体育产业和阿迪达斯本身,而是对整个市场都非常有信心。”
对他而言,竞争并不在于品牌之间,而是自身如何满足消费者需求。“我们的业务当中,50%是理性的,另外50%是关于消费者的情绪和情感,更多的是要去分析人本身。这是一个以人为本的行业和产业。”
此次中国行,比约恩·古尔登接下来还将到访具有悠久体育传统的清华大学。除了行业交流以外,他更关注体育给城市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2024年,是上海进入提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第十个年头。同时,这座城市也正站在迈向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关键节点。阿迪达斯方面建议,上海可借鉴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等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发展经验,充分发挥体育科技的潜在竞争力,推动体育产业的全面升级,实现从“短板”到“跳板”的转化。
体育的社会化、生活化和产业化构建,是构成全球知名体育城市建设的基石和核心动力。这三个关键维度需同步推进。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就感受到中国市场的蓬勃发展。我也一直对此感到非常振奋。中国,过去是制造业的中心,现在不断成为一个大的市场,并且是阿迪达斯最为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我们也看到,中国有很多非常强大的本土品牌,竞争也非常激烈。市场在不断发展,我们也看到中国的年轻人,越来越时尚、穿着越来越休闲风,对运动装备的颜值、时尚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也越来越重视对于中国市场的洞察。”比约恩·古尔登也意识到了这一挑战,他认为跟中国设计师合作很有必要。
而在发展城市体育产业层面,他希望能与所有利益有关方建立起协作、联盟,所有与体育、体育科技、创新相关的组织和机构都应该携手并进。
在社会化方面,阿迪达斯建议上海积极借助科技手段,将体育融入城市更新、拓展公共体育空间、丰富街头体育运动;在生活化方面,推出更多创新产品,从而激发出一波全新的科技消费浪潮;在产业化方面,加速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进而增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响应速度,为上海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才。
市场调研机构Technavio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28年,全球体育科技市场的规模预计将增长378.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3.96%。在其他消费赛道并不景气的当下,体育运动也被各方看作新的突破口。
比约恩·古尔登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我的工作,就是要保证阿迪达斯在短期、中期和长期都能够成为更好的公司。阿迪达斯应该在年轻一代当中,依然成为一个具有统治性的体育品牌。”
在此过程中,本土化尤为重要。他进一步说:“加大本土化的设计、生产和创新,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才能离消费者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