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岛时评】插上科技之芯 催生振兴之翅

2024-09-26 08:08:50 - 秦皇岛发布

转自:秦皇岛发布

····

甘薯种植多年后,会给薯苗带来多种病毒,让农民望薯兴叹。如何破题?据8月30日《科技日报》报道,卢龙县通过联合高校打造甘薯科技小院,攻克甘薯脱毒技术,对品种结构进行优化。插上科技“芯片”的脱毒薯苗,使种植面积突破12.3万亩,每亩为农民直接增收1500多元。

当很多人还在脑补“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画面时,如今在广袤农村,“耕地不用牛、收割不用刀、喷药不下地、栽秧不弯腰”早已成为农业生产的新画风。从薯农不想种,到如今抢着种,卢龙甘薯种植离不开科技赋能:他们投入3974万元衔接资金,研究选育适种的甘薯新品种,培育了200多家甘薯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经营组织,壮大了河北中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龙头企业,实现产品多样化、产销一体化和品牌国际化,“我们的甘薯淀粉和粉条,远销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是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才让卢龙甘薯种植跑出“加速度”,成为农民增收的“利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里的“器”,不仅是工具,也是方法。找对方法,事半功倍;方法失当,“端着金碗也会要饭吃”。农业发展,重在特色,难在技术。科技强则农业强,科技兴则农业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从“会种田”到“慧种田”,科技赋能不只是田间作业实现了机械化,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广阔农村得到推广应用,让农业生产变得“更聪明”,新农人越来越“潮”:手机成了新农具,流量就是新农资,直播也是新农活,新农人在田间地头也能成新网红。农业科技正为农业破卡点、补短板、强优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农业有奔头,农民有盼头,农村有看头,关键让科技走到田间地头。无论从“望天吃饭”到“看天管理”,还是从会种到“慧”种,让农民熟练掌握各种“新农具”,都是一个学以致用的过程。科技要实现兴农助农,赢得农民认可最关键。一种技术、一项产品即便理论上具有推广价值,最终能不能被农民接受,还要看能不能产生实实在在的效益。流程易操作,成本能控制,经济效益良好,这样的新生事物才能在广袤田野扎根成长。

让科技走到田间地头,关键在人才。更多科技人才扎根乡野,乡村振兴的大舞台才会好戏连台。如今,不是在乡下就是在去乡下的路上,是许多基层干部的工作缩影,“好点子、好思路往往来自田间地头”是大家的共同感慨。我市许多农业科技工作者扎根乡村,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真正让农民学到了自己想拥有的实用技术,挑上科技增收致富的“金扁担”。

科技孕育的良种播撒进土壤,创新理念的“种子”在头脑中萌发。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不仅要有过硬技术支撑,还需厚植敢于创新、实践运用的思维。近年来,我市不断在农业产业中增加科技创新投入。17家省级创新驿站开展全产业链协同攻关,推介先进实用技术19项,安排试验基地12个,完成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20个,推介农作物主导品种34个。同时,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制定市级农业行业标准25项,基本覆盖主要农产品生产全过程及农业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通过不断探索产学研用新模式,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民可学可用的种植养殖技术,让农业发展和科技进步更好实现良性循环。

耕地有红线,技术无上限。用好科技这把利器,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才能让种地有盼头,农民有奔头,留住浓浓的乡愁。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