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焕芳:仲裁人才培养要以实践为导向

2024-09-26 17:04:15 -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朱彩云)环境、社会和治理等新兴领域纠纷风险的增加,对仲裁员的职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9月25日,在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举行的《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年度报告(2023-2024)》暨《贸仲仲裁裁决域外承认与执行案例选编》新闻发布会上,年度报告课题组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杜焕芳教授介绍了我国仲裁人才培养的情况。

杜焕芳:仲裁人才培养要以实践为导向

他说,目前我国整体上已形成仲裁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和具体的培养模式。具体来看,司法部、教育部、中国贸促会等已出台相关文件,指导实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国际仲裁)研究生培养项目。“甚至明年开始,可能部分高校会招收国际仲裁方向的法律专业博士生。”在杜焕芳看来,加大涉外仲裁人才培养力度是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这不光是人才培养,还将推动我国在国际商事仲裁领域形成自己的公共产品。

“从现有的培养模式看,效果较好的往往是由法学院与仲裁机构共同合作培养。”杜焕芳认为,仲裁人才培养最主要的是坚持以实践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他以贸仲的实践为例说,贸仲已和30多个高校签署全面的仲裁人才培养的合作协议,“大量推行以模拟法庭、模拟仲裁庭等教学方式来实战式地培养仲裁人才。”

眼下,第22届“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仍在举办。杜焕芳了解到,过去21届比赛里有超过1万名学生参与,他们来自近300所国内外法学院校,有很多已成为中国甚至国际仲裁人才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国际投资模拟仲裁大赛也已开展5年,在国际投资仲裁出现新变化的当下,这些高密度的知识学习、高强度的课外训练和高频次的专业实践构成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释放出我国实战型仲裁人才培养的优势。”杜焕芳说。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