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烈士安眠,是告慰,更是尊崇与传承

2024-09-26 21:28:12 - 媒体滚动

转自:钧正平

青山埋忠骨,山河念英魂。9月25日上午,经党中央批准,黄公略烈士安葬仪式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东固革命烈士陵园举行。

安葬仪式前,天空飘着一阵细雨,仿佛诉说着对烈士的思念与不舍。前往陵园的路上,站满了闻讯赶来相送的群众,一声声“烈士走好”令人动容。生前屡建功勋、跨越93年寻找,烈士黄公略终于披上新中国国旗。

让烈士安眠,是告慰,更是尊崇与传承

黄公略烈士是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1931年9月15日,黄公略率部转移路经江西吉安东固六渡坳,突遭敌机袭击,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3岁。黄公略牺牲后,为了避免墓地遭到敌人破坏,党和红军将其秘密安葬。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寻找黄公略墓地的行动就一直没有中断过。

寻找烈士墓地的难度大不大?战火的洗礼与岁月的推移就像一层层雾霭,让大量烈士信息“看得见却摸不着”,寻找烈士墓地,就是一关接一关地破解“密码”。退役军人事务部发布的文章《官方公布!秘密安葬的黄公略烈士遗骸是怎样发现的?》中,详细记载了寻找烈士墓地的复杂过程。2022年8月,在不断努力下,终于在吉安市青原区东固畲族乡的六渡村找到了黄公略烈士的墓地,经权威机构检测比对和专家集体论证,确定为黄公略烈士遗骸。

让烈士安眠,是告慰,更是尊崇与传承

有人问,几十年锲而不舍地寻找烈士遗骸,党中央批准以如此高规格安葬烈士,究竟是为了什么?

一位现场报道的记者在朋友圈写下这么一段话,“从吉安城区到东固乡,到处都能见到红五星,路灯上,田地边,民宅旁……94年前,也是这样一个秋天(10月4日),32岁的红三军军长黄公略带着队伍进了城,吉安的老百姓第一次见到那颗‘红五星’。今天,当搭载着黄军长遗骸的车辆路过吉安街头,他应该能看到这一路红星闪耀。”

当听到烈士墓前烈属的哭声,当看到沿路相送群众敬仰的目光,当感受到更多人沉痛的哀悼,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为了告慰英雄的付出,为了那忠贞的信仰之光不灭,为了一个民族不朽的精神之炬不熄。

让烈士安眠,是告慰,更是尊崇与传承

让忠魂归根,是对烈士亲属的慰藉,也是对烈士的深切缅怀,更是对后来者的激励。正如毛泽东同志在为黄公略烈士撰写的挽联中所言:“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也如黄公略烈士遗骸安葬时祭文所写:“我辈后人,当怀士气;遗志有继,踔厉前行。外御其侮,内修景行;同心同袍,矢志复兴。”

忠魂归陵园,浩气存天地。93年前,黄公略英年早陨,那时革命尚未胜利。如今的中国,已是他期盼的模样。

让烈士安眠,是告慰,更是尊崇与传承

就在黄公略烈士安葬仪式举行的同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向太平洋相关公海海域,成功发射1发携载训练模拟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导弹准确落入预定海域。有一条网民的留言获得了大量的点赞:“在这个提振民族志气的时刻,让我们不要忘了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贡献的元勋,不要忘了每一个为国牺牲奉献的英烈。”

让烈士安眠,是告慰,更是尊崇与传承

在英烈们为之奋斗牺牲的祖国大地上,一茬茬后来者走过前人走过的路,接过前人手中的枪,守着前人站过的岗……对英烈最好的纪念,就是弘扬他们的崇高精神和慷慨正气,并将之转化为奋斗前行的动力。这是一个民族对忠魂最深沉的告慰,也是一个国家对历史的珍重。

也唯有继承英烈意志,接续奋斗,才能无愧于那些牺牲与奉献、无愧于历史。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