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参加国庆庆祝游行 我4点钟起床到解放碑等

2023-10-07 01:10:32 - 上游新闻

□张开泽

新中国成立之初,每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当天,从首都北京到各大城市都要举行盛大的群众大游行。那些年,两大节的游行是标志性的庆祝活动,就像现今的央视“春晚”,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节日群众文化。

像我们这样七八十岁年纪的人或亲身参加游行,或目睹盛况,都是历史的见证人。

参加游行的人

凌晨三四点去集结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重庆市逢“五一”“十一”都要举行盛大的群众大游行。参加游行者自觉无上荣光,观看游行的人也乐在其中。节日游行都是上午举行,而后人们再聚集到公园、剧院、广场等地方,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

重庆两大节游行的观礼台设在闹市中心解放碑,这里是游行队伍必须经过的地方,市领导、贵宾和各行各业的代表在观礼台上检阅、观看游行。

参加节日游行的人,凌晨三四点就在指定的地点集结,从邹容路北端临江路即现在的重庆百货临江商场那儿开始,而后沿着临江路,民生路,中山一路、二路、三路,一直排到上清寺。另在南区公园、体育馆等处也有游行队伍集结。每次游行的参与人数有上万人。不时有骑着摩托车、佩戴“联络”“指挥”标志的人来往指挥。

游行必经路线两旁,一大早就挤满了看热闹的市民。

节日游行都是上午10时开始,当高音大喇叭发出“游行开始”,游行队伍中顿时鼓乐齐鸣、欢声雷动。

那时候,节日观看大游行是市民期盼的大事。节日一大早,人们便身着节日盛装走出家门,赶去游行队伍必经街道的路口等着看热闹。遇上下雨天,游行照常举行,观看游行的群众即使没带雨具,冒雨也要坚持观看。为观看游行,市中区(即今渝中区)各街道群众几乎全员出动,用万人空巷来形容也不过分。

无论是“十一”还是“五一”,游行队伍的一般顺序是:抬着国徽,举着红旗的仪仗队走在最前面;随后是穿着白衬衣蓝裤子白球鞋或穿着花毛衣花裙子,手捧花束喊着响亮口号的男女青年方队;接着是抬着各种标语口号或反映工农业生产效益、指标牌子、彰显各行各业工作成绩的巨幅图片或各种模型的机关干部、教师、纺织工人、机械工人、邮电职工、大中学生、钢铁工人、铁路工人、煤矿工人,商业职工、文艺界、农民及街道居民等方队,各个方队都扎有体现各自行业特点的彩车,行进在各自方队的前面。

整个游行

最出彩是文艺大队

记忆中,重庆两大节游行队伍中有几个特别能展现节日气氛,深受群众欢迎的亮点:一是长江航运公司海员方队的铜管乐队;二是穿插在游行队伍中,由产业职工、农民、城市居民表演的龙狮舞、秧歌舞、腰鼓。还有体育大队的艺术体操表演,文艺大队的歌舞、戏剧、彩车。其中以海员大队、体育大队、文艺大队的特色最为突出,让人期待,引人瞩目。

海员大队铜管乐队的乐员身着白色海员制服,戴着白手套,吹奏着擦拭得锃亮的大号、小号、长号、圆号和长短笛,踩着进行曲节奏行进,神气十足。

体育大队的运动健儿身穿各色运动服,甩开双臂,迈着矫健的步伐,高喊着“锻炼身体,建设祖国,锻炼身体,保卫祖国”口号健步行进。体操运动员在行进中表演艺术体操,充满青春活力。

整个游行中最出彩的当是走在游行队伍后面压阵的文艺大队。

歌舞团的舞蹈表演,市杂技团的车技、小丑的幽默表演;川剧团充满乡土特色的川剧锣鼓和变脸表演;越剧团的戏剧彩车、华丽的戏服和女演员俏丽的扮相;京剧团的长靠、短打、翻跟斗和美猴王的嬉戏表演;各剧团的名角,身着色彩缤纷的舞台服装,扮成剧中人物形象走上街头,站立在游行彩车上亮相,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给观看游行的群众带来阵阵惊喜。

参加节日游行的人,个个精神抖擞,精神焕发。观看游行的群众兴趣盎然。每当看到游行队伍中有精彩表演,就热烈地拍巴巴掌,喝彩声、尖叫声此起彼伏,高潮迭起。

游行队伍一般要到下午两三点钟才能走完。文艺大队走最后,便意味着当天的大游行已到尾声。马路两边拉的警戒线随之解禁撤销,成百上千名兴犹未尽的观众涌上马路,成为自发组成的编外方队,紧随在文艺大队的后面,一路追逐至游行终点。这些追随游行队伍的群众中尤以小朋友和青年人居多,小朋友欢天喜地又蹦又跳又唱,人人笑逐颜开。

游行结束,满城大街小巷都能看见游行队伍解散后扛着彩旗、背着锣鼓的人,个个喜气洋洋。如潮的人群又从大街上涌去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和各大公园参加游园活动,猜灯谜、看表演、品小吃,扭秧歌……

上小学时

被学校选派参加游行

20世纪50年代,我年岁小。重庆解放时仅3岁。儿童时期也跟其他小朋友一样被大游行吸引,那时不像现在有电视直播,重播游行盛况,所以两大节游行非到路边观看不可。年幼时由妈妈领着或哥哥陪伴,带上高板凳去看游行。长大后,便随同街坊邻居的哥哥、姐姐或同学结伴同行。

小学二年级时,我加入了少先队,戴上了红领巾,成为了班干部,每年两大游行我不再当观众,而是光荣地被学校选派参加游行了。

学校少先队组织选拔培养我担任少先队鼓号队的小鼓手,还送我去市少年宫接受鼓手专业培训。从此,我便以少先队鼓号手的身份参加两大节游行。那种神圣、光荣、自豪的心情难以言表。每次接到游行通知,我便心情激动,提前参加市少先队队列操练和鼓号手集训都特别积极认真。

临到游行的前一天晚上总是兴奋不已,生怕睡过了头,在床上辗转难眠。凌晨四五点钟,天才麻麻亮便翻身起床,洗漱完毕便在妈妈的催促下,草草地吃了早饭,穿上白色短袖衬衫、蓝色短裤,系上红领巾,佩戴上少先队中队长臂章,迫不及待地奔向集合地点——解放碑邹容路北端(今临江路465公交车站处)等候游行开始。

我们集结等候游行的地方,每次都是在邻近府文庙夫子池的地方,街中间便是府文庙的魁星楼。节日期间魁星楼下端被大红布包围起来,一来是为了保护文物,二来是用红色增添几分喜庆。

连续几年参加游行,偶尔也会遇上下雨,候场和游行我们都冒着雨水,衣裤、队鼓、白色胶鞋几乎都被淋湿,但队伍中谁都没吭声,更没叫苦,心中默默祈愿,希望老天爷早早收住雨点。

所幸的是,记忆中每逢这样的雨天,几乎总是在游行开始不久雨就停止。紧接着便是云开日出,阳光普照,想来真有点神奇,甚至有点不可思议!难道老天爷也成全我们顺利游行,跟我们同庆同乐!

参加游行光荣而又神圣,有乐也有苦,得早起集合候场,有时还要经历雨打、日晒,长途步行,胸前还要挎上队鼓一路敲打,真是辛苦并快乐着。

青少年时参加节日大游行的那些隆重而欢乐的场景不时在我眼前浮现,作为一种经历、一种美好的记忆,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当年的同事

回忆大游行

尽管如此,像我们这些七八十岁曾参加过或观看过两大节游行的老人对当年的大游行记忆犹新,老伙伴们聚会闲聊时还时时提起当年大游行的盛况,可谓津津乐道,感慨万千。

20世纪70年代初,我曾在市越剧团当过演员,至今和团里的同事保持着联系。每逢五一节、国庆节来临之际,剧团的邢蓓蓓、周光瑞、骆德荣等老演员常常在微信群里聊起那些年市越剧团参加五一节、国庆节大游行的事。

邢蓓蓓说:“那时候各个大节都是我们最忙也最快乐的时候!五一节是铁定要参加全市大游行的。我们参加游行,须在凌晨三点起床,文艺界集中到大众游艺园等候!每次游行,文艺大队最受欢迎,是游行高潮、最精釆的部分,而我们越剧团的花车也是最惊艳的。

“印象最深的有两次,一次在重庆‘五一节’游行,我团彩车是梁祝化蝶,周光瑞、冯媛光饰梁山伯和祝英台,彩车周围用各种鲜花装饰,我们这批青春少女扮成蝴蝶模样围在梁祝二人身边!

“另一次是1963年,我们在成都演出时还参加了四川省的‘五一节’游行!我团是《追鱼》一剧为主题的花车。我们这批同学全扮水族,嫩黄色的灯笼袖上衣,白色长彩裤,上面茜红色小云肩,下穿嫩绿色短裙,腰系茜红色大蝴蝶结,服装漂亮极了。花车用蓝天白云、翻滚的海浪装饰,我团的花车与众不同,大出风头,彩车前后挤满热情的群众。一路跟随直到终点还不肯散去!”

周光瑞回忆说,“记得有一年节日,我们扮作红色娘子军游行,我扮洪常青,胡心福扮瓊花,其余姐妹扮战士,很神气,很出彩!”

一位财贸系统退休的老干部曾跟我聊起两大节日游行盛况仍记忆犹新。他告诉我,财贸系统承担的游行任务繁重。一是节前要抽调职工进行游行演练;二是提前请工匠精心制作国徽、标语牌等;三是节日前夜,三点前必须配合有关部门对解放碑周围及游行沿线的商店全面清场,做好安保工作。

(作者系现代工人报总编室原主任)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