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来也不会好过现在:成年人的哲学指南》读书笔记

2023-10-07 10:29:10 - 新浪财经头条

来源:张明宏观金融研究

《重来也不会好过现在:成年人的哲学指南》读书笔记

《重来也不会好过现在:成年人的哲学指南》,塞蒂亚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1、令我陷入危机的是中年的存在主义问题。这些问题关乎失去和悔恨、成功和失败、你理想的人生和你拥有的人生,关乎人的有死性(mortality)和有限性,以及奋力追逐各种计划的空虚感。最根本的是,这些问题关乎人生的时间结构和占据这个结构的各种生命活动。

2、巴特勒相信利己主义,或者说是对个人幸福的执着追求,将干扰甚至妨碍幸福的实现。他认为幸福的关键条件是关心自己以外的事物。当你这样关心其他事物时,它不仅仅是你的一种自利手段,它本身就能让你感到幸福。所以这就是幸福的源泉,尽管它可能很脆弱。因此,预防中年危机第一定律就是,你必须关心自己之外的事物。

3、工具价值是指一件事作为达成目的的手段而具有的价值。终极价值则是一件事自身具有的价值,这种价值可以让它成为目的,而不仅仅是手段,它拥有非工具价值。

4、只有当人生自身变得重要,不需要依靠对他人的影响时,利他主义才有意义。

5、典型的中年危机不会转向对理性或价值的普遍怀疑主义,也不会转向危及正常生活的哲学式怀疑。

6、预防中年危机第二定律:在你的工作、人际关系和闲暇时光中,具有存在主义价值的活动应当占有一席之地。

7、你有理由去改变自己的人生——挫败的工作、失败的婚姻、糟糕的身体状况——但是改变具有的吸引力本身可能就有欺骗性。因为拥有选择具有价值,你将怀念拥有它们的滋味,这是支持怀旧的一个理由。但这一价值很容易被高估。就算可以选择的是单独来看你不会喜欢的结果,但选择权本身可以弥补它们的不足——有这样的想法就太愚蠢了。

8、当我嫉妒17岁的自己时,我所真正嫉妒的并非未来丰富的可能性,而是那时的无知无畏:17岁的我还不用被迫做出选择并得知自己将失去什么。

9、我们可以提出两条主要准则:一是你无法免遭错失的困扰,除非你的世界或你对这个世界的回应极度贫乏;二是选择权的价值非常有限,不值得为它抛弃你现有的生活。

10、不为错误、不幸和失败而悔恨的一个途径是事情的后续发展得比预想的好,但是就算后续没有更好,悔恨也不是必须的。

11、康德:有价格的东西就可以用其他等价物替代。相反,当某种事物超出了所有的价格,以至于没有任何等价物,它就具有尊严。

12、爱至少具有两面:一面是关心他人过得怎样,希望把最好的东西给他;另一面是觉察到值得保护的价值,热忱回应人类生命的尊严。

13、这就是叔本华的谬误所在。即使我们注定要追逐终结性的结局,就算它们是我们欲望的目标,它们也不是仅存的紧要之事,还有其他活动能给我们的人生赋予意义。办法是在非终结性活动中找到足够多的价值。这些活动没有结局或界限,它们的实现就寓于这些活动发生的那一刻。要从中汲取人生意义,就是要活在当下,把自己从种种计划的暴政之下拯救出来。

14、要获得人生意义,光是专注当下、专注你参与的非终结性活动,还远远不够。重要的是你正在做的事情是什么,而不只是你当下正在做它。

15、带着正念生活,就是要感知到非终结性活动的价值,它不会因结局而枯竭,也不为未来而准备。它就在此地、在当下实现。它能消解你的中年危机,你的重复感、徒劳感、错位感和自我挫败感,只要你能活在当下的光芒中。

16、第一章提出了两条阻止中年危机发生的原则。第一,你绝不能过度专注自我,执迷于追逐幸福将反过来干扰我们获得幸福;第二,你应当在自己的生命中为存在主义价值及缓和性价值留出空间。有些活动不是响应那些最好本不该存在的需求,而是正向地让生活更好,应该为这样的活动留出空间。例如与朋友们玩耍,或者探究艺术和科学。

17、第二章给出了三点忠告。第一,当失落感在中年前后真实出现时,问问自己那些其他备选可能是什么。错失是价值多元性的产物:除非这个世界或你对这个世界的回应极度贫乏,你才能免于失落;第二,别高估选择权的价值。选择权确实重要,但不足以抵偿单独考虑时你不喜欢的结果;第三,你可以嫉妒更年轻的自己,但请从错失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别忘了它的代价。不知道自己不会做什么,包含了同样不知道自己将要做什么,这样的身份认同丧失会令人晕头转向。

18、第三章指出,你有办法与自己、与过去的种种失败达成和解。首先,新生命就在眼前。要不是你犯了这些错误,你爱的人可能都不会存在,你有理由为这些错误的发生感到高兴;其次,要考虑风险厌恶。当你想要重新来过,要记住事物发展趋势繁多,变幻莫测,远非你已知的历史。冒险一试现实之外的选择是否值得?再次,人会依恋细节。你人生中那些重要事物复杂精巧的质地。当你得出抽象的结论,认为事情本可能更好时,也请一并考虑到细节的丰富性。

19、第四章探索了人生的有限性。首先是时间中性的态度:对于过去的所得和未来的所得应当一视同仁。如果你接受这一观点,死亡剥夺掉的东西就不比你未出生时没有赶上的东西更珍贵。其次,期望永生实际上是在期望一种超出人类可能性范围的好处,你不该为没有这种力量也难过。再次,是你的自我的依恋:承认一种价值并让它存续下去的愿望。

20、第五章指出,中年最捉摸不透的挑战并非应付过去或者未来,而是当下的空虚,它包括这样的感觉:满足被推迟或遗漏,孜孜不倦的努力是一种毁灭。计划是终结性的,它们的最终目标是完成了的状态。成功地处理它们意味着完成它们,也意味着把意义从你的生活中清除掉。解决方案是更多更充分地投入到非终结性活动中。这个方法足以调整你的生活态度和偏好,让你不仅珍视结果,也能看到工作过程中的价值。

21、我们需要摆脱终结性的思维方式,培养更为非终结性的倾向。我要学着如何活在当下。这样的观点可以用于纯个人的目的,但正如它能够用来填补日常生活的空虚,它也能用来对抗乌托邦计划里的无谓带来的焦虑。它是能量、聚焦、完满的源泉,让我们能为值得奋斗之事而奋斗,让我们认识到并珍视我们当下正在奋斗这一事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