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软陶的姑娘

2023-11-07 05:35:38 - 北京日报

做软陶的姑娘

本报记者陈强

老北京天桥地区,赵锥子胡同里,有一尊彩色的半人高兔儿爷塑像,总能给往来行人带去惊喜。兔儿爷身后闹中取静的四合院,是赵春香微妙艺术馆。“90后”杨思求是主理人。

青砖、灰瓦、实木,榆树、向日葵、兰花,软陶、兔儿爷……房子是传统的砖木结构,没有雕梁画栋的繁复装饰,透着古朴;一株株植物,为小院增添无限生机,看着就舒服;窗台、展柜、桌子上,各种“Q版”兔儿爷,趣味十足。方寸天地间,发源于西方的软陶与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巧妙结合。

艺术家、市民、游客,参观、拍照、参与美育课程……这处小而美的文化空间开放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

梳着清爽利落的短发,穿着一身藏蓝色中式服装,不施粉黛的杨思求坐在实木长桌前。她拿出一块软陶,先放在手心里暖一会儿,然后反复揉搓、对折成条。这个过程叫“炼土”,能充分释放软陶的延展性,“炼”好了,即便拉成很细的长条也不会轻易断掉。

屋里屋外静得出奇,连猫咪的喘息声都能听见。这正是软陶制作的魅力。“妈妈生病时,我成了一个特别纠结、特别敏感的人。软陶艺术给了妈妈和我很大的力量。”杨思求说,做软陶需要制作者高度专注,与自己的内心对话,生活里的那些心结可以逐渐化解,起到疗愈的作用。这正是杨思求想带给体验者的。

杨思求与软陶结缘,是受妈妈赵春香影响。赵春香是“中国软陶美育第一人”,2013年就在胡同里创办了艺术馆。2019年,妈妈重病,在香港上学、毕业后在那里开办了艺术馆的杨思求回到北京,接管了赵春香微妙艺术馆。

艺术馆的墙上,印着赵春香的一句话:“我与世界的关系,我们用艺术解读。”杨思求也一直在思考,“大城市,生活节奏快,人和人很容易疏远。改变不了大环境,我就营造一个松弛的小天地。”

杨思求把馆址从人声鼎沸的南锣鼓巷迁到了赵锥子胡同。天桥曾是老北京艺人的聚集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浓的烟火气。“胡同是一个生活素材非常丰富、人和人之间联系特别紧密的场景。”从香港的闹市回到安静的北京胡同里,杨思求发现,这里的市井气、人情味太足了,邻居大爷种葡萄、种黄瓜、做鱼,都拿来分享,艺术馆举办软陶体验、音乐会、艺术鉴赏,也会请邻居们参加……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其乐融融。

“胡同里的人情味,院落里这些建筑和人文要素,跟软陶艺术结合起来,显得特别美妙。”杨思求说。自己在胡同里,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也希望走进艺术馆的人,能在接触软陶艺术的过程中体验到“松弛感”,疗愈“精神内耗”。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