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中国经济呈现“非典型复苏” 宏观政策需加大逆周期调节

2023-11-07 05:00:00 - 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日,中国三季度经济数据陆续公布,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长4.9%,环比增长1.3%。消费、企业利润、制造业投资等多方面指标也出现好转回升。行进至四季度,随着一揽子稳经济政策进一步落地见效,经济能否延续向好势头备受关注。

三季度经济增长结果如何?经济修复动能是否会走强?地方政府相继接力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来置换隐性债务,多大程度上可以缓释风险,支撑经济进一步回稳?对此,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了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

章俊表示,今年中国经济呈现出以消费和服务业驱动的“非典型复苏”,传统的投资和出口驱动增长模式对经济拉动作用下降。现阶段前三季度经济增长已经达到5.5%,年内完成5%的经济增长目标难度不大。但在后续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需要逆周期政策来配合对冲新旧动能切换过程中的下行风险。

专访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中国经济呈现“非典型复苏” 宏观政策需加大逆周期调节

全年经济增速5%目标有望实现

《21世纪》: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三季度增长4.9%,您认为这符合市场预期吗?中国经济现在到底处于什么阶段?全年实现5%左右的增速目标难度大吗?

章俊:现阶段我国经济仍然在缓慢回升的状态,虽然速度偏缓,但是趋势并没有变化,其中第二产业增速有所回升,服务业上行,政策层对于经济的支持也在三季度增强,带动经济向常态回归。前三季度经济增长已经达到5.5%,年内完成5%的经济增长目标难度不大。

《21世纪》:外贸依存度下降是今年经济的一个重要表现。前三季度中国外贸总值30.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微降0.2%。我们注意到虽然进出口总额在走低,但是货物吞吐量都是有明显增长的。您如何看待中国当前的出口形势?四季度外贸能否重回正增长?

章俊:今年以来外贸情况稍弱,但这不仅是我国的问题。主要环太平洋生产国家出口均下降,这也和欧洲、东南亚等主要出口地经济下行之间的关联较多。而我国货物量出口走高说明我国商品仍然有竞争力。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下行,这为出口商品增加了竞争力。由于去年同期基数相对较低,我国外贸和生产逐步恢复正常,四季度出口有可能转正,但是可能仅有1%左右的增长。

但长远来看,出口形势仍然稍显严峻。首先,全球经济前景仍然充满不确定性。美国在超高利率的环境下经济强势维持的时间存疑,欧洲经济确定下行,其他国家可能跟随,未来我国出口受制于全球经济大环境。其次,我国在全球的出口份额稍有回落,这与以往我国出口份额的持续上行是不同的。最后,我国新出口订单处于偏弱的位置上,好转的程度并不大。明年我国出口仍然是稍显艰难的一年,但是在弱势人民币的基础上,下滑幅度有限。

万亿特别国债效果将在明年显现

《21世纪》:地方债是稳投资的重要引擎,当前不少地方债问题凸显,特殊再融资债作为“一揽子化债方案”中的重要举措,10月以来,全国共有25地已发行或拟发行再融资债券,发行总规模超过1万亿元。您认为特殊再融资债券的大规模发行能起到多大的效果?您认为未来还有哪些手段可以有效化解地方债问题?

章俊:特殊再融资债券自发行以来总规模超过1万亿,预计仍然有5000亿左右。特殊再融资债券主要用于置换隐性债务,本次发行规模更大、节奏更快。特殊再融资债券有利于推动隐性债务化解工作,同时可以解决企业账款拖欠问题,避免企业因应收账款收不回来引发的一系列经济金融风险。本轮特殊再融资债券的发行有力地缓解了市场担忧,避免了城投债券的违约,也同时避免了地方政府的硬着陆从而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地方债问题的化解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不能期待马上得到解决。债务问题的平顺结局都是在发展中解决,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现阶段需要控制支出。而已有的债务只能通过更换债务人、给地方政府增信、加强地方发展、减轻财务负担、控制地方开支等方式解决。

《21世纪》:目前中央财政已经确定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万亿特别国债,这次中央发放特别国债后,也提到现在的财政赤字从3%上升到3.8%,于是社会上又有些观点,认为这是不是中国量化宽松的起点等等,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章俊:我们现阶段要明确一件事情,对于全球主要国家来说,量化宽松已经成为一个较为常用的调整经济的工具。因为全球的经济模式已经产生变化。

我国整体的政府负债率只有77%左右,仍然有增加杠杆的空间。同时3%的赤字率并不是很严格的计算结果,突破了3.0%的赤字率也并不是不遵守财政纪律。财政纪律更严格的应该是财政投入需要严格的审核和事后审计,让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更好地运行下去,让不能产生经济效益但有社会效益的项目接受严格监督。只要财政的支出符合制度,并且财政支出并未引起通胀上行,那么适度的突破赤字率是合理的,也是应该鼓励的。

中国政策层现阶段对于量化宽松仍然有所保留,还不能称为量化宽松。未来是中国经济的转型阶段,配合转型期的困难需要政府的投入增加,可能表现为支出增加等,但对于我国来说,仍然是有节制的。

推出逆周期政策配合新旧动能切换

《21世纪》:三季度经济增长动能提升幅度较大,但市场微观主体与宏观经济的感知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您认为主要是什么原因?您认为四季度乃至明年的经济走势如何?

章俊:首先,微观主体的体感和宏观经济的感知存在一定差异,这是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在逐步发生变化。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之后,中国经济呈现出以消费和服务业驱动的“非典型复苏”,这与以往投资和生产驱动的“典型复苏”有很大不同。复苏集中餐饮、旅游、文化娱乐等消费性服务行业,制造业和劳动生产率较高的生产性服务业相对低迷。这对于一个以投资拉动,房地产行业加杠杆的经济体来说,体感上会显得有点不同。

第二,三季度的经济回升仍然是偏弱的,工业生产更倾向于现有订单的完成,各行业严格控制了采购,使得经济恢复并没有在上下游得到有效的传导。

第三,下游需求恢复速度偏缓,同时出口的增量消失,使得我国生产能力过剩,经济在潜在增速之下运行,所以微观体感仍然不强。

总之,我国四季度和明年的经济仍然会小幅恢复。消费的恢复虽然速度偏缓,但是斜率没有改变。投资受到政府的支持会有所增加,房地产行业可能在明年止跌。

《21世纪》:您最近经常提到要进行“逆周期政策来配合经济转型”,具体有哪些可行措施?后续如何有效地进行预期修复,逐步提振市场信心?

章俊:面对长周期拐点,新旧动能的更替不可能实现无缝衔接,下行风险会显著加大。因此在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需要逆周期政策来配合对冲新旧动能切换过程中的下行风险。传统的投资和出口驱动增长模式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下降,特别是基建和地产周期性波动节奏出现紊乱,政策传导效应明显滞后和减弱。这些现象背后是中国人口周期、地产周期、债务周期,以及外部的全球化周期都出现了趋势性变化,这些长期因素的共振导致短周期规律(例如库存周期)的稳定性下降。

我国长期经济动能切换首先需要金融行业跟随调整,过高的利率无法适应适配发展制造业,需要利率快速下行。其次,政府投资的倾向性要有所调整,高科技制造业需要以人为本,对居民的医疗、养老、教育、社会保障等投入要加大,给予更宽松的环境适配高科技制造业。第三,制造业除了科技发展,更是工艺的长时间磨合,需要建设稳定制造业从业者。这一方面需要提高社会保障,另一方面需要提高工资。第四,政府职能部门要更顺利地转型,同时税务等部门也需要调整配合。

(作者:缴翼飞编辑:周上祺)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