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贵州人不知道!开阳经过几次改名,最早的名称跟动物有关!

2023-11-07 10:31:06 - 多彩贵州网

我国历史悠久,

每个地名都有其特殊的意义,

经过千百年的演变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符号!

每个地方不同时期不同的名字,

都承载着其厚重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

在贵州的地名中,

由于方言读音相同或相近,

经过时间长河的淘洗筛选,

出现了许多谐音地名。

原本涵义的地名被遗忘,

被误传的谐音地名,

成为现在通用的地名。

99%贵州人不知道!开阳经过几次改名,最早的名称跟动物有关!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

贵州古人们究竟是怎么给家乡起名的呢?

第三期

开阳

你知道吗?开阳经过几次改名:

“开阳”之前是叫“紫江”,

“紫江”之前是叫“开州”,

那么“开州”之前又叫什么呢?

关于开阳地名的历史成因颇多曲折,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些远去的过往,

共同探求开阳之名的源头。

第一个名字:黑羊箐据《贵阳府志》记载,五代时期,彝族水西安氏的远祖乌蛮攻入矩州(今贵阳城),将如今的开阳地界命名为“黑羊箐”,因为此地盛产黑羊而得名。

第二个名字:开州后来因为“黑羊菁”的名字不够雅致,明朝崇祯四年(1631年),贵州开阳地区由“黑羊菁”改置为“开州”,治所杨黄寨,领乖西蛮夷长官司,隶贵阳军民府。辖地与今开阳县地略同。

第三个名字:开县“开州”之名从此一直沿用,直至民国初期,贵州沿用了清代的县名,并将清代的府、州、厅改为县。在这个过程中,开州被改为了开县。

第四个名字:紫江县然而,由于与直隶、四川两省的“开县”重名,为了避讳,开县以当地的紫江河命名,改为了紫江县。

第五个名字:开阳县民国十九年(1930年),政府借用了“开阳明之学”的美意,将紫江县改为“开阳县”,寓意着此地能够迎来阳光普照、生机勃勃的景象。这种改名既体现了地方特色和历史渊源,也寓意着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其实,

开阳作为古开州的别名,

时间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南明永历年间(1647-1661年),遵义人郭之翰任贵定知县时,途经开州写有《开阳道中》(一作《开州道中》)一诗:

款段行来计几程,开阳古道莫知名。

梦中芳草春何在,陌上垂杨浪有情。

老我二毛千里外,愁他百舌五更声。

即应飞渡茶山去,点点渔舟共笑迎。

根据《开阳县志》记载,开阳县名来自“开阳书院”。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时人吕柱石重建开州书院,并改名为开阳书院,知州胡璧有释曰:“开阳者,意欲开阳明之学也。”,“开阳”之称谓逐渐家喻户晓。

原来,

“开阳”的名字大有来头!

多彩妹来考考你,

看看这些地名你能猜对几个

来吧~挑战一下!

地名植根于人们思想深处文化,

透过地名的演变,

我们可以感受到贵州人民

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地名其命名之初

大多功能是指位而已,

并不考虑其他因素,

随着贵州的发展,

人民生活越来越好,

所以雅化地名是必然的。

你还知道贵州哪些

因方言谐音而变化的地名?

在评论区留言告诉多彩妹吧~

多彩贵州网原创内容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章  瑶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