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可×孟宪明:打开“闭合的神话”,以新创作打造新IP丨顶端无界

2023-11-07 11:01:59 - 媒体滚动

顶端新闻记者黄亚芳

《山海经》《封神榜》《宝莲灯》……这些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是我们流淌在血脉里、记忆中,独属于中国人的文化印记。

今年,电影《封神第一部》的出圈,再度掀起了“神话热”,而随着近年来现象级大众影视对中国神话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中国的传统神话也开始“回归”我们的生活。

近日,顶端文化无界沙龙特邀文化批评家、神话学家、同济大学教授朱大可,作家、民俗学家、河南省儿童文学学会会长孟宪明做客无界沙龙直播间,以“发现中国神话的新价值”为主题,围绕当下的“神话热”现象,探讨中国传统神话在当代艺术、科幻创作、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新时代表达。

朱大可×孟宪明:打开“闭合的神话”,以新创作打造新IP丨顶端无界

中国文化的“源”,就是中国神话

中国传统神话为何能在当下圈粉无数?

孟宪明是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获得主、“中国好书”获得者,长期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和影视编剧,出版有《中国经典神话》等神话学著作。在他看来,中国神话不是突然火的,多年来他一直在对神话进行研究,发现它的被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我们常常说神话是历史前的历史,是文学前的文学。神话和我们日常生活、终极关怀紧密的连在一起,只要谈到这些问题,就不得不追寻到神话,比方说,我们从何而来?地球从何而来?神话学都有自己的解释。”孟宪明说。

近年来,朱大可也将目光投向了神话学,他所著的《华夏上古神系》和《中国神话密码》填补了国内神话研究的空白,他的新神话“少年饕餮”系列丛书也深受青少年读者喜爱。

“中国文化的源,就是中国神话。”在他看来,人们提到中国传统文化,立刻想到先秦、孔子、老子和墨子等先秦的诸子百家,但这恰恰不是中国文化的源,而是流。

朱大可说:“源和流以前是被混淆的,为什么说神话是民族文化的源?从希腊神话就可以知道,文艺复兴首先复兴的就是希腊神话,而其本质是要复兴希腊文明,希腊文明的所有的核心、精髓都在神话里面。所以我们今天在认知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大家都已经无意识地感知到,神话在文化传承当中所扮演的重大角色。”

我们当下的生活,与几千年前的神话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在顶端无界沙龙上,孟宪明提及了15年前写的一篇论文,论述重阳文化缘起于西峡。

“重阳节有这样四个活动,登高、戴茱萸、喝菊花酒、吃重阳糕,他的目的是禳解灾难,通过历史一次次搬演,到了西汉时期,重阳节有了记载,我们从今天的民俗现象溯源而上,在节日中找到了神话的踪迹,而重阳镇这个名称在典籍里第一次出现,就是位于河南的西峡一代,所以我认为重阳文化的源头就在这里。”孟宪明说。

在他看来,神话的认识和今天生活还能找到很本质上的联系,也就说明神话离我们并不远,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朱大可×孟宪明:打开“闭合的神话”,以新创作打造新IP丨顶端无界

新神话“新”在哪?面对当下打开“闭合的神话”

大禹治水、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这些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无一不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但如果站在科技浪潮的今天,这些故事又该以怎样的方式打开?

在朱大可看来,很多神话故事是闭合的,教条化的传播方式是脱离现实的。“神话故事其实充满着各种想象和生命经验,当神话故事被僵化成一些语词时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我们也无法感知它的深刻内涵,所以神话故事要重新讲。”

朱大可的“少年饕餮”系列丛书,被称为“新神话”写作,究竟“新”哪里?对此,他解释说,新神话就是通过对旧神话素材的改造,重新阐释它的意义,这是一项跨时空的工作。通过让闭合的神话的价值打开,面向我们当下的生活、生命经验开放,把那些被剥离的日常经验,通过我们的想象还原。

同时,朱大可认为,神话的再创造一定要尊重历史背景,从历史故事中去参考借鉴,历史背景与神话有着逻辑上的内在关联。因此,神话不是一个简单的想象过程,是神话和历史、想象和现实多重组合的结果。

孟宪明在创作中,特别注重儿童文学中神性的传达。在他看来,民间故事是大众视点,把民间故事改成一个小说很难,因为小说是个人视点,而神话是民族视点。当把一个神话讲成小说的时候,它就需要大量的创造。

孟宪明认为,神话在今天的再创作需要虔诚的创作态度,尊重神话的研究成果和儿童文学的“神性”。“在我做文学的时候,我常常说人身上有五种性,分别是人性、兽性、魔性、鬼性和神性。儿童文学与生俱来的神性,和神话的元神性有关系。”他说。

在孟宪明多年研究神话的过程中发现,神话距离我们很久远了,它的文本记载很短,但在中原有着很多老百姓的口头传说。在他看来,历史的传承的两个途径是文字和语言,然而语言在某种意义上说比文字还可靠,因为文字往往带有笔者的主观意识,而民间的口语,常常是一代代人无意识的传播,也更为准确。

“神话,其实还一直在老百姓的口头传说中,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它的内容。我做民俗研究非常重视老百姓口头传说,我可以从中挖出来几千年前很重要的东西,就是我们今天的民间生活里还结结实实的存在着,一点没有改变。”孟宪明说。

朱大可×孟宪明:打开“闭合的神话”,以新创作打造新IP丨顶端无界

立足河南这片神话热土,通过新创作打造新IP

中国神话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文化内涵还是价值,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站在当下去发掘的内容。

在朱大可看来,河南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已经在中国开了先河,有着非常亮眼的成就。神话作为河南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衍生品的原创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例如器物、礼品、文具、汉服等等,需要更多年轻的设计人才入驻河南。

此外,朱大可认为,涉及到的新小说、新剧本、新电视剧、新音乐剧等现代文艺的演绎创作、作品形态与神话的结合中,要通过新创作来挖掘价值,将这些作品再变成IP进行全面的孵化,孵化的形态包括动漫、电影等等。

“河南拥有这么多历史文化的瑰宝,尤其是神话,我希望用更大的力度来开发,让它对于我们当下与未来的生活产生影响。文学先介入,由文学把它变成一个IP形态,再做各种形态的衍生品开发,形成树形IP,不断的分叉,打造中原神话IP的无限可能。”朱大可说。

孟宪明特别指出,把神话创作成文学作品是有门槛的,必须对中国神话的基本内容很清楚,作家的创作要有生活积累,神话创作也需要神话知识的积累,而反观中原的作家,很多还未必认识到这点。

“我的学生作家刘晓丽所著的《伏羲太昊》和《轩辕皇帝》,开始着手中原进行新神话题材的创作,就像《少年饕餮》一样,能唤起现在这个年轻人的兴趣,尤其是孩子们。”孟宪明说。

朱所大可表示,所谓新的不是把旧的抛弃,而是换一种表达形态。“杨丽萍当年把彝族的歌舞通过农民纯粹天然的嗓子演绎出来,那些妇女身材矮小,但是声音很有震撼力,通过感官上的表达去传递力量,让观众去接受歌唱里的神话。而关键在于杨丽萍通过声光电的编舞表达,演出完全现代化了,被世界所接受。”

他认为,神话的另一种创新在于将已经冻结的、休眠的东西释放出来,将里面所蕴藏的生命力、神性、人性释放出来,认为这就是新价值,通过这样一种形态,它的价值被焕发了,点燃了我们的情感。

朱大可×孟宪明:打开“闭合的神话”,以新创作打造新IP丨顶端无界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