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99.9% 攀枝花西区“三说会堂”让“难事不出区”丨调查研究蜀地行

2023-11-07 14:09:14 - 封面新闻

11月3日,在攀枝花市西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暨人民调解中心,不时有市民前来寻求法律援助或咨询劳动人事争议仲裁。

有解决不了或难以调解的问题怎么办?“遇到比较复杂难以解决的纠纷,我们就会启动‘三说会堂’机制。”西区区委政法委副书记李永丹告诉记者,为妥善化解社会矛盾,破解市域社会治理难题,西区以第二批主题教育为抓手,探索出“群众说事、干部说理、法官说法”的“三说会堂”多元解纷新模式,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街道)、难事不出区、矛盾不上交”。

目前,西区依靠“三说会堂”机制,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提高至99.9%,群众越级访的批次、人次同比分别下降53.52%、82.66%,法院案件受理量同比下降27.63%。

近千村民遭遇集体停电“一中心”提供全流程服务

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99.9% 攀枝花西区“三说会堂”让“难事不出区”丨调查研究蜀地行

格里坪村组织运用“三说会堂”模式调解矛盾纠纷。

今年9月15日上午9点,攀枝花市西区格里坪镇格里坪村五组、六组突然停电了,受影响村民近千人。

原来,因历史原因,格里坪村二、四、五、六组村民的生活用电,由当地企业金沙江木材水运局提供,后因企业经营问题,难以继续为村民供电,经协商协调后,二、四组村民的用电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五、六组的问题则遗留了下来。

停电后,村民立即向村委会副主任谢方奎进行了反映,谢方奎的另一个身份,是村里的人民调解员。“现在大家有了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都会第一时间直接找我。”谢方奎说。

西区统筹整合资源,建成了多点延伸、覆盖全域的1个“三说会堂”区级中心、5个重点领域分中心、6个镇(街道)调解站、26个村(社区)调解室,在全市率先建成“九中心合一”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实现“多中心”转变为“一中心”,采取“常驻+轮驻+随叫随驻”方式,全方位向群众提供“受、导、访、调、仲、诉、援”全流程“一条龙”服务。

“像谢方奎这样的人民调解员,就是将服务下沉的结果。”李永丹介绍,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三说会堂”。除了“线下说”,西区还依托网上信箱、市民热线、“西区社区通”、网格微信群、“随手调”等线上平台,让群众还能“线上说”。2022年,西区镇(街道)及以下化解的矛盾纠纷数量占年度纠纷受理总量的94.9%,比2018年提高了28.5%,总警情数同比下降22.5%。

“干部说理+法官说法”司法确认首次引入信访案件化解

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99.9% 攀枝花西区“三说会堂”让“难事不出区”丨调查研究蜀地行

机关干部、村组干部召开“三说会堂”大会调解纠纷。

得知停电的消息后,谢方奎第一时间将信息上报给格里坪镇司法所所长王庭予,“三说会堂”正式启动。

“为了改变过去调解人员结构单一、部门单打的局面,西区积极引导干部、两代表一委员、法律顾问、乡贤达人等各方面力量参与矛盾纠纷调解。”李永丹说,“法官说法”并非特指法官,而是泛指法律工作者,搭配在法律、经济、医疗、婚恋、劳动、住建等方面懂政策、有威望、擅调解的行家里手,遴选入库调解专家234名,“实现专业调解专人做。”

针对格里坪村停电事件,西区组织村聘法律顾问、法庭、司法所和派出所等单位,将企业代表和村民代表聚在一起,在兼顾实际情况和法律支撑的基础上,于9月17日协调出了一份初步解决方案,9月18日,对五组、六组村民恢复了供电。

10月23日,村民代表与企业正式签订“用电遗留问题解决协议”,长达数十年的格里坪村村民用电问题正式被画上句号。

针对可能出现反复调解或调解难执行的案件,西区还以“诉非衔接”实体化、实效化为导向,驻点联系法官全程介入调解过程,审查调解协议,在多方“零距离”纠纷化解基础上,对符合司法确认的调解案件,提供“一站式”司法确认便民服务,赋予人民调解协议法律强制执行力,李永丹表示,“这也是首次将司法确认引入信访案件化解。”

数据显示,2022年,西区法院案件起诉率同比下降31.2%,案件调撤率提高15.94%,全区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9.9%,群众满意度上升7.1%。“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普法,推动‘信访’向‘信法’的转变。”李永丹介绍,近年来,西区强化“普治并举”,深入实施“八五”普法,深化拓展“法律七进”,充分发挥法官、检察官、民警等政法干警,司法助理员、律师、法律明白人等法律工作者案子见得多、案件办得多的优势,活用身边鲜活案例“以案说法”,对纠纷当事人及参与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解惑,让法治观念入心入脑。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周翼

攀枝花市西区区委政法委供图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