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有序扩大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

2024-11-07 05:00:00 - 21世纪经济报道

郭迎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

近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在上海召开。我国正在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推动电信、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当前,服务业开放合作正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世界贸易组织(WTO)曾表示,全球经济需要“基于服务贸易”的“再全球化”。WTO统计数据表明,2013~2023年,全球服务出口年均增长4.9%,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超过货物贸易,约为货物出口增速的两倍,贸易总额占比增加到四分之一,服务贸易正成为拉动全球贸易的增长引擎。

推进服务业开放与合作是我国当前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点方向。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55181.4亿元,同比增长14.5%。其中,服务出口22733.4亿元,同比增长15.3%;服务进口32448亿元,同比增长14%;服务贸易逆差9714.6亿元。

我国服务贸易的持续快速增长,既与我国服务业竞争力的提升有关,也得益于我国切实推动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的相关举措。尤其是后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作出重要部署。8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这些系列文件对服务业的有序开放和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等所作出的安排,举措多、力度大,是我国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的具体行动。

我国推动服务业对外开放与合作的政策举措,已经有效提升了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和投资的便利化水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的合作平台做支撑。一方面有自贸试验区的支撑,依托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加大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探索以负面清单对外商投资准入进行开放的新模式;另一方面,有海南自由贸易港对标国际高标准规则,推动服务贸易四种模式全开放,在旅游、医疗、教育、电信等服务业的开放上取得显著成效。二是不断扩围服务业扩大开放的综合试点。目前,我国在科技、电信、文旅、金融等13个行业领域,已累计推出试点举措1300余项,向全国复制推广了9批180多项创新成果。

与国际货物贸易与投资相比,服务贸易与投资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政策环境。如何促进世界各国的服务业开放,实现“基于服务贸易”的“再全球化”目标,是当前经济全球化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就我国而言,在服务业开放与合作上,还面临一定的难点、堵点、痛点,需要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首先,服务贸易的潜力需要进一步挖掘,需要持续扩大服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虽然我国服务贸易额实现了持续且快速增长,但与货物贸易和国际水平依然有不小差距。2023年、2024年上半年和前三季度,我国服务贸易在贸易总额中的占比分别为13.61%、14.54%和14.58%,与四分之一的国际占比水平有较大差距。因此,下一步如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营造扩大服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尤其是在鼓励创新和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上,进一步推动服务业规范有序发展是其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其次,国际高品质服务业供给依然不足。今年8月份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基于问题导向,针对高品质服务供给不足,尤其在教育、医疗等领域,提出了扩大服务业开放的若干举措加以解决。未来需要进一步分步、分类、分区域地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满足居民对国际高端服务消费的需求。

三是服务业开放与合作的协同性还需要加大力度进一步推动。我国服务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引入国际一流服务企业发挥鲇鱼效应,通过市场化机制所引入的高技术、高效率、高品质的服务提供商,能够激发国内服务业的存量。一方面,可以有效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协同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外商投资与国内消费的良性互动。

最后,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与合作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开展服务业的开放与合作,面临着国际上一些服务贸易壁垒难打破难题。面对这种难题,一方面,我国需要基于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要求,监管机构需通过多种开放措施来落实;另一方面,需要继续支持自贸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的综合试点,监管部门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手段,大胆探索扩大服务业开放的新机制、新路径和新模式。

(编辑:陆跃玲)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