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龙江镇组织送自来水下村 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用水
受洪涝灾害影响,琼海市龙江镇滨滩、博文、蒙养等多个村的沙井受损,导致当地村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连日来,龙江镇组织各方力量为受灾停水村庄的群众及时送去自来水,全力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用水。
11月6日上午九点,龙江镇政府工作人员联合市消防救援支队队员以及福龙马琼海分公司职工们利用自来水车和消防应急净水车分别来到滨滩和博文村委会为群众送去自来水。当满载临时用水的车辆抵达村里时,村民们纷纷提着大水桶、水箱等容器前来盛水,工作人员打开水阀,用水枪为村民们供水。
为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用水,近日,龙江镇政府还联合市水务局为滨滩、博文、蒙养等三个村委会开挖了三口新基井,可给当地约8300名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带来便利。
据了解,为早日恢复龙江镇受灾村庄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自11月1日以来,龙江镇政府已联合市消防救援支队以及福龙马琼海分公司先后为滨滩、博文、蒙养、中洞等村委会的4800名群众送去自来水,累计送水11车次约105吨。同时,组织镇、村党员干部持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共出动2000余人次,清理各类垃圾1169吨。
海南疾控提醒:台风过后,食用水产品注意这几点
海南省疾控中心发布提醒,台风过后,食用水产品要注意防范食源性疾病。
其中,水产品中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常见致病因子有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等致病菌;诺如病毒、甲肝病毒等病毒;贝类、鱼类等水产品因摄食受污染的藻类而产生的生物毒素;水产品因腐败变质产生的组胺。
那么,如何防范水产品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海南省疾控中心专家提醒,首先,购买水产品时应注意其新鲜程度,避免购买腐烂、发臭、色泽异常等具有不良形状的水产品,同时烹饪前应用干净的水清洗干净;
第二,煮熟煮透、生熟分开。烹饪食物的温度要达到100℃才到起到有效杀菌的效果,同时尽量煮久煮透,此外生熟食品应分开存放,刀具、砧板、碗等厨具也要进行生熟区分,避免交叉污染;
第三,重视熟制海产品的食用期限,尽量做到当顿烹饪当顿食用,如需隔顿食用时,应保证在合格的冷藏条件下存放并尽快食用;
第四,尽量避免生食习惯,有效降低微生物引起疾病的可能。
洪水退去后,需警惕伤口感染风险
近期,海南省多个地区因台风与冷空气的相互作用遭受了严重的洪水灾害。暴雨和洪涝不仅对民众生活造成了重大影响,还为多种病原体的繁殖提供了适宜环境。随着洪水的消退,环境卫生状况恶化,导致各种病原体大量繁殖。在接触洪水或受污染物品时,极易引发伤口感染,加之炎热潮湿的气候条件,感染风险进一步增加。因此,掌握预防伤口感染的知识显得尤为关键。
一、预防伤口感染的措施
保持伤口清洁:洪水过后,应立即用干净的清水和肥皂清洗伤口,去除污物和病原体。如条件不允许,可使用瓶装水或经过消毒的水。
彻底干燥伤口:清洗伤口后,用干净的毛巾或纱布轻轻擦干,确保伤口干燥,以减少病原体滋生的环境。
避免触摸伤口:尽量减少对伤口的触摸,以免将手上的病原体带到伤口上。
使用抗生素药膏:在清洁和干燥伤口后,可涂抹适量的抗生素药膏,以预防感染。
但需注意,药膏并不能替代医生的治疗,若伤口感染严重,应及时就医。
及时包扎:用无菌纱布或干净的布条包扎伤口,以防止外界病原体进一步污染。
包扎时要确保松紧适度,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
定期更换敷料:敷料应保持清洁和干燥,一旦浸湿或污染,应立即更换。
接种破伤风疫苗:洪水过后,若伤口较深或污染较重,建议接种破伤风疫苗,以预防破伤风感染。
二、识别伤口感染的症状
伤口感染的症状可能包括:
红肿:伤口周围皮肤变红,范围扩大。
疼痛:伤口处或周围皮肤感到疼痛,触碰时疼痛加剧。
发热:伤口局部发热,甚至可能伴有全身发热。
渗出液:伤口流出脓液、血液或其他异常液体。
异味:伤口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三、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除了预防伤口感染外,洪水过后还应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洁双手;饮用安全的水,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水源;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及时清理垃圾和积水;使用蚊香、蚊帐等防蚊措施,减少蚊虫叮咬。
四、高风险人群需特别注意
对于患有糖尿病、免疫性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来说,洪水后的伤口感染风险尤为严重。由于这些人群的免疫系统功能较弱,一旦感染,病情可能迅速恶化,甚至面临截肢等严重后果。因此,这部分人群在洪水过后更应积极处理伤口。
五、及时就医
若伤口出现感染症状,如红肿、疼痛、发热、渗出液或异味等,应立即就医。医生会根据伤口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如局部消毒、清创、使用抗生素等。
总之,洪水过后,预防伤口感染是保障健康的重要措施。通过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触摸、使用抗生素药膏、及时包扎和更换敷料以及接种破伤风疫苗等方法,我们可以有效降低伤口感染的风险。同时,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一环。
原标题:龙江镇组织送自来水下村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用水真挚关怀暖民心
责任编辑:王思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