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教授黄朴民解读《孙子兵法》:要学习其中的宏观战略
电视剧《狂飙》热播,带火了一部两千年前的兵书——《孙子兵法》。
为从更加客观和全面的角度去认识这部著作,近期,中华书局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常务理事黄朴民进行分享,在线上直播中,黄朴民分享了他多年来阅读和研究孙子兵法的心得体会,向读者介绍了《孙子兵法》的“读法”。
黄朴民首先廓清了《孙子兵法》的基本情况,梳理其来龙去脉,并比较了不同来源的三种版本体系之间的差别。在版本流传上,《孙子兵法》流传下来的主要分为三大系统,分别为竹简本、武经本、十一家注本。
作为一部声名显赫、流传千年的著作,历代《孙子兵法》的注者甚多,从曹操开始,到唐朝的杜牧,再到宋朝的梅尧臣,都曾为其作注。《十一家注孙子》初刻于南宋绍兴年间,现存的诸宋本当刊刻于乾道年间,“十一家注”如其名字所显示的,汇集了曹操、杜牧、李筌、王皙、梅尧臣、贾林、张预等十一位名家的注释。
值得注意的是,《孙子兵法》全文共计只有六千字左右,这给注解者们带来极大的难度,也带来极大的自由。后世的注解者们多从自己的时代与文化背景出发来释读这部作品。
以梅尧臣(1002—1060年)为例,他所处的时代是北宋王朝昭显衰颓之势的时代:宋王朝积贫积弱和连绵战事所引发的矛盾和危机不断凸显,在地方任职的梅尧臣也更多地了解下层人民的真实境遇。
梅尧臣对于人民的同情反映在了《孙子兵法》的注解当中。梅尧臣在《孙子兵法》注中就明确指出,要想战争能够胜利就必须爱惜民力,取得人民的支持:“主有道,则政教行;人心同则危戾去”;在计篇的注解中,尧臣指出:“兵必参天道,顺气候,以时制之。所谓制也,《司马法》曰‘冬夏不兴师,所以兼爱民也’”。
在最近的网络环境中,“读《孙子兵法》品启强人生”成为网络热梗,由此可见,《孙子兵法》并不仅仅作为一部兵书而流传,读者更看重《孙子兵法》中的智慧在指导日常生活与人际交往中的价值。
“读《孙子兵法》品启强人生”成为网络热梗。
黄朴民分享,在浩如烟海的经典中,“最核心的四本书分别是《论语》《道德经》《周易》和《孙子兵法》。它们就像是支撑起中华文化殿堂的四根柱子。”
对于《孙子兵法》的地位,黄朴民用四个“最”来概括:这是一部现存最早、最好、最广、最活的兵书。
在创作时间和内容质量上,《孙子兵法》最早形成了完整的兵学体系,而其语言文字之优美,也可与《论语》《道德经》等经典著作相提并论。黄朴民认为,它是卷帙浩繁的中国历代兵书中登峰造极的代表作,代表了中国兵家文化的最高成就。后来的兵书只能在其框架之内修修补补,难以超越。
在影响的广泛性上,《孙子兵法》早已成为中国与世界军事文化对话交流的资源和平台,是外国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早在唐玄宗时,这部经典已经走出国门,如今已经被翻译成六七十种文字,享誉国际。在运用的灵活性上,《孙子兵法》中蕴含的智慧已经超越军事领域,具有哲学层面的方法论意义,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当今时代,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和军事体系的演变,《孙子兵法》中的一些具体战术,比如观察地形、使用火攻等手段已经过时,但其中涉及的战略道理却是超越时空的。黄朴民介绍,《孙子兵法》中的宏观战略,也是当下我们学习的重点。
黄朴民详细分析了《孙子兵法》中的四种战略运作模式,分别为:
系统整体。各要素之间需要配合协作,发挥最大功效。
前瞻主动。要讲求时效性,不做事后诸葛亮。
多重选择。要想到各种可能性,准备多样预案,列出最坏的情况,争取最好的结果。
可行效率。不可画饼充饥、望梅止渴,而是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
想要读透《孙子兵法》,还需要正确领悟其思维上的特征,才能了解其魅力永存之处。首先是利弊相杂的辩证思维,任何事物都是利与弊的统一体;其次是剑走偏锋的超常思维,学会出奇制胜;再次是守恒创新的平衡思维,创新和传承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传承,创新就会成为无本之木。
黄朴民也点出了阅读《孙子兵法》时容易陷入的几种思维误区。
首先是片面强调谋略,将讲述宏观战略的《孙子兵法》与阴谋诡计等同起来。以这样的价值取向看待《孙子兵法》,就会像高启强一样走上邪路。黄朴民强调,实力为本,谋略为用。巧用谋略,可以打破僵局,四两拨千斤,但只有实力强大,才能牢牢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是将《孙子兵法》用到商场竞争上,将其与商业策略等同起来。黄朴民教授指出,“兵以诈立”,但“商不可诈立”。因为现代商业竞争中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而《孙子兵法》讲述的是对付敌人的手段,如果全盘照搬,滥用诡道,会导致道德底线丧失,社会秩序混乱。
黄朴民也认为,国学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能孤立地阅读《孙子兵法》,而是要与其他经典互动,兼容儒家的伦理规范和道家的开阔眼界,再加上兵家的实战能力,才能培养君子智慧,而非增长小人伎俩。《孙子兵法》不是抱残守缺的国学,而是面向世界的国学。学习《孙子兵法》,也要借鉴世界军事思想的有益成果,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最后,黄朴民用提纲挈领的十六个字总结了《孙子兵法》的四条基本原则,分别是,料事能准,即能够睿智地分析利弊得失,客观评估实力对比,具备战略眼光;遇事能忍,即要选择恰当时机,培养战略定力;出手能狠,即能做到一招制敌,坚定战略魄力;善后能稳,即善于保留胜利成果,积累战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