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现场!FAST总工程师姜鹏讲述“中国天眼”的故事

2023-03-07 17:13:18 - 中国报道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开局之年,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也将开启履职尽责的新征程,来自天南海北、身处各行各业的他们如何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备受关注。

《中国报道》新媒体平台特开设“两会聚焦”专栏,采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业界专家学者,全方位解读两会热点话题。

3月7日下午,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如约而至。六位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先后亮相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国报道》记者现场听取了诸位代表的发言。

两会聚焦|现场!FAST总工程师姜鹏讲述“中国天眼”的故事

“回望过去,我仍然清晰记得初次见到FAST概念时,它对我深深的吸引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天眼总工程师姜鹏向在场记者讲述了自己与FAST十几年的缘分。

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被称为“中国天眼”,能够在无线电波段搜索来自百亿光年之外的微弱信号。“初次见到这个望远镜概念是在2009年,那是我博士毕业的前夕,我正处在人生选择的十字路口,FAST的一则招聘信息让我瞬间有了努力的方向。”

对姜鹏来说,FAST望远镜几乎满足了他对一个传奇工程所有的期待和设想——最大的工程体量、超高的精度要求、极其特殊的工作方式,这些构成了工业领域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

毫不犹豫地投递了简历之后,姜鹏顺利成为团队中的一员。此后他便一头扎进贵州的大山深处,开启了与FAST相伴的14年人生。

“FAST”翻译为中文是“快”的意思,但整个望远镜的建设和调试历程却充满坎坷。姜鹏向在场记者回忆说,团队在2010年经历了一场近乎灾难性的技术风险,即“索网疲劳问题”。由于FAST特殊的工作方式,500米跨度索网经常要在球面和抛物面之间频繁变化,导致拉索要长期承受高达500兆帕的疲劳应力,是传统规范规定的2.5倍以上,也是全世界范围内从未被实现过的钢索疲劳性能。

“当时,台址开挖工程已经开始,而上部结构因为索网疲劳问题迟迟不能定型,工程实施迫在眉睫。于是艰苦的研制工作开始了,团队几乎针对所有关键性的制作工艺进行改进,前前后后失败近百次,经常全国各地昼夜不停地进行各种实验和测试,历时两年终于研制出适用于FAST成品索结构,为望远镜的按时落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姜鹏回忆道。

两会聚焦|现场!FAST总工程师姜鹏讲述“中国天眼”的故事

姜鹏说,望远镜转入调试阶段后,他开始接替南仁东担任项目总工程师。在他看来,这又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FAST全新的设计理念注定了团队不可能有任何成功的经验可供参考,他们必须建立适用于FAST特殊工作方式的测量控制方法体系。为此,姜鹏连续3个春节带领团队奋战在项目现场。“要知道即便一架传统的望远镜调试周期在国际上都很少低于4年,而我们仅用时2年左右就完成这架极其复杂的系统的调试任务。”

FAST投入运行后,又遭遇全球性新冠疫情,但在3年疫情期间,姜鹏带领团队保证了望远镜的高效、稳定运行。“代表通道”上,姜鹏带来一则好消息:截至目前,FAST发现的脉冲新星数量已经超过740颗,是同一时期国际上所有其它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总数的3倍以上,产生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成果。

姜鹏动情地说,回望过去,自己很幸运遇到了能沉浸其中并为其倾注所有的传奇工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和团队20年的努力下,FAST这一看似天马行空的设想落地为国之重器。“我们目光之所及是星辰大海,但我们走过的每一步路都是脚踏实地。”对于中国天眼背后的精神,姜鹏这样总结道。

“如果把视线方向调向未来,我们要保持足够的清醒,扎扎实实解决关键问题,不断提升望远镜的性能,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背景下保持FAST来之不易的领先优势。”姜鹏说。

国报道》记者陈珂

责编:张利娟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