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子的历史风貌

2024-03-07 11:59:25 - 北京日报

大兴地面上的南海子,是明清代重要的皇家苑囿。面积三倍于明清北京城的南海子(南苑),是明清以来北京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南海子得名于明朝永乐年间,史载为与紫禁城北之“海子”(今积水潭)相区别,故称该地为“南海子”。清朝入关之后,始改称为“南苑”。你可曾知道,明清之前的北京,辽、金、元三朝就先后将古燕国这片土地定为“南京”“中都”与“大都”。

南海子的历史风貌,除了大量的民间传说可以旁证其历史的广延性外,《天府广记》《日下旧闻考》乃至《顺天府志》等这些可以进入正史的地方志,都已经记载了南海子中的行宫、庙宇、河流等地理胜景。规模庞大的南海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产链,浮游生物、两栖动物、食单动物、食肉动物一应俱全。南海子担当起皇家苑囿生产、生活所承担的全部功能是地理环境和政治因素决定的。南海子无疑是中国古代皇家苑囿的活化石。

南海子的历史风貌

晚清的时候,有一支核心军队,就是醇亲王奕甫掌管的神机营的基地就设立在南海子,样式雷图档中有同治朝绘制的神机营军队操演图为证,军马也繁养在南苑里。

作为皇家园林的南海子,传承和彰显了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这就是“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中庸》里的这段话,说的是了解自然、认识自然、把握自然,最后有节制地改造并促进自然的演化。

国际网上旅游指南猫途鹰曾经有过一个统计,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在“在中国首都必看、必做的排行榜”上排第199位。该榜单一共收录了1600多处地点,南海子麋鹿苑排名颇高。而在“自然与公园”一类中共收录了275处地点,南海子麋鹿苑位列第47位,在其之前的是长城、颐和园和其他更古老、更知名的公园。

2011年,西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被广泛赞誉为中国以及日本、韩国园林、公园设计的灵感之源,因其“对人与自然的理想化融合”而深受褒扬。

“理想化融合”到底该如何理解呢?我觉得,西湖的融合在很大程度上是人文审美的融合.而非科学或者生态意义的和谐理想。晓风残月,传递着自然仁慈而优雅的力量。“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唐)韦庄《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春水”与“柳条”在男性诗人的笔下好比娇俏少女的柳腰与纤臂。与此同时,西湖还是一个以富含稻田、桑林和鱼塘的繁荣乡村文化为基础的富庶之地,在这里,人们既可进行生产活动,也可享受美好的生活。

我们习惯说“人定胜天”,却很少注意这个习语的完整表达是“人定胜天,天定亦胜人”。“天定”与“人定”的关系并不是简单地以“人定”的那一面为主,而是一种辩证互动的关系。

从清代宫廷档案中可以看出,大约从18世纪中期开始,也就是清代对南苑的开发建设具有一定规模之后,这一带就开始出现比较严重的受灾记录。乾隆二十七年(1762),永定河发生了一次较大的洪水,对南苑一带的常住民,即“海户”构成了很大冲击,上千人的房屋、耕地被淹没,乾隆帝特地允许这些灾民在南苑避水将近半个多月的时间,并发数千金赈贷,还作《海户谣》以纪其事。南苑另一次遭遇较大灾害的时候,是在嘉庆六年(1801),这次大洪水是直隶地区在19世纪上半期遭遇的最大的一次洪水。就南苑一带而言,西红门、大红门、角门等地都是遭灾的重点区域,苑外的马厩、南苑的不少院墙都受到严重冲刷,倒塌情况亦为数不少。很多人受到洪水冲击,不得不依靠官府接济。针对这次灾害而发起的救灾行动结束后,朝廷专门编了一部大部头荒政书,即《钦定辛酉工赈纪事》,详细记载了这次大型洪灾的破坏以及官府救灾放赈的情况。

从同治六年(1867)一直到光绪元年(1875),9年之内连续发生了11次较大的决口,主要决口和漫灌地带,以大兴和房山地区最为集中。

城市的区域性,是侯仁之最早进行探索的。考察城市在区域综合环境系统中的地位,解释城市最基本的生存基础,而水源正是其中的基础条件之一。

“人居环境”理论,是建筑学家吴良铺先生对城市建设理论的总结与提升。

南海子,就是“人居环境”理论的再现。

拒马河与永定河之间,即今天房山区、大兴区西北一带.曾诞生了最早的燕国都城。永定河与温榆河之间的地带,正是北京城坐落的地区。温榆河与潮白河之间的地带.拥有北京最重要的山间降道.古称“军都隆”。

流泉是地表水的一种,在流泉充沛的地带,其地表水流量也十分可观。而北京西山山麓及附近,也就是冲积扇的根部,正是流泉十分充沛的地带。流泉就是泉水溢出地表之后流成的小河,小河到了一个低洼的地方形成湖泊,湖泊满了以后再接着往下流,这样的水系就叫作流泉水系。

“蓟城”是北京城最古老的名字,今天所论北京城有三千年的建城史,八百多年的建都史中,所谓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就是从蓟城开始算起的。最早的蓟城其位置在今北京城区的西南部,原广安门一带。蓟城选址在一条小河的旁边,这条小河就属于莲花池流泉水系。《水经注》称其为蓟城西边的“大湖”,“燕之旧池”是《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对这个湖泊的历史回顾。

明朝永乐年间迁都北京,北京仍为王朝京师,在南郊的发展上,明朝做了基础性的开发。永乐年间,朝廷开始围建南海子,“中有海子三,以禁城北有海子,故别名南海子”。南海子就是后来南苑的前身,其内湖泊也是流泉汇成的。凉水河在宛平县南,由水头庄泉发源,东流入南苑内。清朝建立后,开始大规模治理西郊水系,建造水库,修建皇家园林。所谓水库,即颐和园昆明湖。侯仁之认为,昆明湖是北京历史上第一座真正的水库,对完善西郊流泉的治理与利用发挥了重大作用。

流泉对于北京城市发展直接贡献之大是无可比拟的。今天多见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的提法,其说不无道理。永定河是北京地区最大的一条河流,是水文要素的总代表,特别是在交通渡口的意义上,乃京师之最。

所有的人类活动、人类文化,都是在特定的地理舞台上展开的。南海子湿地是南海子地区所有历史、文化的承载者,而南海子湿地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又跟永定河密切联系在一起。

北京小平原地貌形态的主要的塑造力是永定河,永定河西山段河流挟带的泥沙量非常高,到平原地区之后河水流速降低,河流挟带的泥沙便大量堆积在平原上,形成巨大的冲积扇。

永定河河道逐渐向南摆动的这个变化特点,除受到区域地质构造活动影响之外,还与永定河的河流水沙动力特征有关系。《元史·河渠志》里称永定河为“小黄河”,其实永定河的含沙量比黄河还要高,根据20世纪50年代的观测数据,永定河的最大含沙量是每立方米49千克,黄河的最大含沙量是每立方米39千克,永定河每立方米的含沙量比黄河多了10千克。

南海子的历史风貌

地理环境决定了南海子作为帝王苑囿食材基地的历史必然性,今天大兴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瀛海镇五色韭便是地理地标的有力佐证。

文:任鑫

编辑:郭恒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