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百年史话㉝ | 从战俘到“日本革命青年的模范”

2023-04-07 21:29:32 - 中国青年杂志

编者按:

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1922年,在中国共产党直接关怀和领导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宣告成立。一百多年来,一代代团员青年凝聚在党的理想信念旗帜下,在团组织的团结带领下,历经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作为共青团中央机关刊——《中国青年》杂志忠实记录下这一百多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共青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在青年前列,组织引导一代又一代青年坚定信念、紧跟党走,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贡献力量。

《中国青年》创办于1923年10月20日,是国内现存的历史最悠久的红色主流期刊。《中国青年》百年办刊史,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青年运动的一个清晰缩影,是百年党史 “青年篇章”的重要记录,是共青团事业蓬勃发展的光辉记忆。

百年《中国青年》,是一部厚重的历史,是一方精神的高地,是一面思想的旗帜,是一部青春的史诗,是一只奋进的号角。它是观照百年青年运动的思想之镜,也是记录中国青年扬帆远航的成长笔记。它锐利,为时代潮汐写下芸芸注脚、变化轨迹;它熙暖,指引一代代青年风帆与共、勇往直前。

中国青年杂志全媒体推出的专栏“《中国青年》百年史话”,旨在通过对历史的追溯,引领广大青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新时代《中国青年》赤忱如昨,思辨如故,热血不凉。让我们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崇尚先锋、学习先锋、争当先锋,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俯仰鼓帆,贡献青春力量!

欢迎您在微信上留言或把您的读后感发至邮箱:chinayouth2020@126.com

《中国青年》百年史话㉝ | 从战俘到“日本革命青年的模范”

“《中国青年》百年史话”㉝

从战俘到“日本革命青年的模范”

@文/李良明

《中国青年》百年史话㉝ | 从战俘到“日本革命青年的模范”

1939年9月16日出版的《中国青年》第一卷第九期,刊登了日本青年春田好夫著、张致中译的《参加革命后的感想》。编者为该文写了一段360多字的编者按:

春田同志是一个非常泼辣而热情的日本青年,现年二十三岁,在中等学校读过书,因家境困难,未能毕业,即回乡务农。日寇发动侵华战争后,被征入伍,那时他心里还充满着什么“大和魂”、“安定东亚新秩序”一类的思想。本年初,在山西辽县战斗之役里被我八路军俘虏,经过不到半年的教育,他已经了解到了日本对华战争的本质,了解到日本军阀财阀的可恶,热愿参加八路军共同作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反对罪恶的日本社会制度的斗争。月前由前方来到延安,在敌军工作队里担任教官,工作热心而又积极,堪称日本革命青年的模范,在国际青年节的时候,春田同志除了在延安青年举行的纪念大会及座谈会上讲演以外,还给八路军将士写了这篇《参加革命的感想》,十足表现了日本青年和日本一般民众爱好和平与自由的观念,也充分说明了中日青年革命团结的必要。本刊特为披露以飨读者。

这引起了笔者的极大兴趣。是什么原因使春田由战俘变为“日本革命青年的模范”的呢?于是笔者查阅了中国共产党有关历史文献。

原来,宽待俘虏,将普通日本士兵与日本军国主义者区别开来,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政策。

早在1936年,毛泽东就对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说: 

我们将欢迎并优待被我们俘获的和解除武装的日本官兵。我们不会杀他们。我们将对兄弟一般的对待他们。我们对于日本无产阶级的士兵并无冲突,我们要用一切方法使他们站起来,反对他们本国的法西斯压迫者。我们的口号是:“联合起来反对共同的压迫者法西斯头子!反法西斯的日本士兵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的目标是不矛盾的。” 

1937年10月,毛泽东在《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中指出:

八路军更有一种极其重要和极其显著的东西。这就是它的政治工作。八路军的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有三个……第三,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的原则。我们的胜利不但是依靠我军的作战,而且依靠敌军的瓦解。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的办法虽然目前收效尚未显著,但在将来必定会有成效的。

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朱德、彭德怀就曾联名签署了八路军关于对日俘虏的政策,其中规定:

一、对于被我俘虏之日军,不许杀掉,并须优待之。二、对于自动过来者,务须确保其生命之安全。三、在火线上负伤者,应依阶级友爱医治之。四、愿归故乡者,应给路费。

根据毛泽东和朱德的指示精神,1937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了《中国共产党告日本海陆空军士兵宣言》,将日本士兵与发动战争的日本军阀区别开来,明确指出:

日本资本家、地主、军阀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把日本的工人、农民,大批地强迫送到中国的战场上来,当炮灰而牺牲了。每天在中国的战场上,成千上万的日本士兵被牺牲了。你们离开你们的家乡,离开你们的父母妻子,你们战死在中国的沙场上,尸首也无人收敛,这是多么悲惨的事情呵……在前线上与你们打仗的中国士兵,也是工农出身的。

为着保护中国的土地,为着保护自己的家乡,为着反对日本军阀的侵略,中国的军队不得不进行神圣的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但是中国军队绝不是反对日本的工农,他只反对日本的军阀。因此日本士兵应与中国的士兵联合起来反对共同的敌人日本军阀。

《中国共产党告日本海陆空军士兵宣言》并庄严公开承诺:

中国军队决不虐杀一个日本士兵,只要日本士兵解除武装,马上就给这种日本士兵以优待,如果他愿意回去,就送他回去,如果他愿意在中国军队内做事,就给他事情做。

山西辽县(现为左权县),位于晋中地区东南部,雄居太行山脉西侧,区位独特,居险扼要,依托吕梁山脉,向东可威胁同蒲铁路大同至太原、西北可威胁汾石公路,向西可威胁黄河沿岸。因此,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总部和一一五师机关等就驻扎在这里。

1937年11月9日(农历十月初七)太原失守后,日本侵略军将山西作为华北作战的重点,国民党军队撤出山西和华北大部分地区,偌大的华北地区,只剩下八路军这支抗日部队。这支英勇的部队自抗战以来,实力不断增强,而且不断袭扰日军补给站、屯兵据点,破坏敌交通线,打破了日军企图“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迷梦。因此,侵华日军于11月下旬开始,向八路军一一五师刚建立不久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大举进攻。

春田好夫在文章中说,他是在1939年1月28日的一次战斗中被俘的。他写道:

枪声停止,给八路军俘虏了。意识到我只有一个人是日本兵,便不知不觉地浑身颤抖,感觉起难以形容的恐怖。而一向片刻也不离开脑海的,出国时以老泪来送行的父母的面影在我的面前摇晃着,更加使我悲伤我的不幸了。

为什么呢?因为我从来听说的都是:若给中国军队俘获便立即遭受极残酷的杀害。因为当时不知道,就那样不得不相信了它。

但是,使春田好夫没有想到的是,八路军坚决执行优待俘虏的政策,不仅没杀害他,而且还十分尊重他,在生活上照顾他,八路军吃土豆、粗粮,却让他吃白面,并从政治上教育他,向他发放传单,宣传八路军优待战俘的政策。正如春田好夫所说:

然而八路军同志对我的态度,其实却充满了厚意,这是出乎意料之外,首先使我吃了一惊。而且给我看传单,传单上说绝对不杀俘虏。根据那个(句)话,勉强有几分放心,可是还未能说十分相信,(仍然)苦闷、不安。其后天天接触八路军同志们,(他们)那样充满亲爱的,亲属也赶不上的友情,看惯了八路军将士们阶级上也没有何等差别的愉快的生活,那样的不安,那样过度的猜疑心像天天撕碎纸片似的,变作没有了。

八路军同志还向他进行阶级教育,指出日本的工人和农民,与中国的工人和农民,同是受资本家、地主压迫、剥削的。日本军阀是我们的共同敌人。日本的工人和农民,应该与中国的工人、农民团结起来,一同反对日本军阀的侵华战争。这些话,直触春田好夫的心灵,使他回想起自己的悲惨生活:

渐渐地变而为对于帝国主义军阀的憎恶。我想事实与欺骗是天与地之差。日本军阀假借为祖国福利之名想杀死我,使我受苦。战争前整日在田间流汗劳动的我,虽如何地想努力挽回家运,可是生活之苦还是一年年地在增强,现在想起来,宁可说是当然之事。不管每年收成与否,地主还是强要一定的地租,说交税是国民的义务!我不堪压迫,有时虽想到都会去图生活的安定,可是在那里,资本家跳梁跋扈,仅以每天一元工资而使用过度的劳动。

于是,春田好夫思想开始有了转变,继而对日本军阀的本质有了一定认识:

日本军阀所说的皇国民的幸福与光荣,我一直没有得到。所得的,只是作为被压迫者的生活之苦。在这次战争里,日本很多青年们为日本军阀的什么为日本的发展啦,什么为幸福啦所欺骗而来中国,我也是其中一个。在这个世界上,我虽是顶不幸的人,可是成为八路军的俘虏,其实,就是在日本人中优先地得着自由与幸福的。我们断然没有日本军阀所说的保卫与建立真正的自由的幸福的祖国的义务,因为那就是保卫榨取人民的压迫人民的人民之敌人的日本法西斯军阀的义务,我们非彻底打倒不可。

经过半年学习和改造,春田好夫从实践中终于认识到八路军是真正的以德报怨的仁义之师,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人道,决定参加八路军。他说:

到正义的中国来,才知道了真正的人道。为了今后正确地在那个道上前进,我决心参加了八路军,为东洋的真正的自由幸福积极的努力,向打倒日本法西斯军阀迈进。

同时,春田好夫还表示,要与八路军将士一起,共同争取亚洲的和平与世界的和平,并高呼“被压迫的民众解放万岁!”

1940年7月7日,也就是中国全面抗战三周年,在八路军的支持下,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延安支部成立。这个组织就是日军战俘森健、春田好夫、高山进、市川春夫、小野静男等人发起组织的,并发表了《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延安支部成立宣言》,创办了《士兵之友》杂志。

从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起了百团大战。八路军参战兵团在3个半月中进行作战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俘获日军281人,日军投降47人。

这年的春天,驻共产国际的日本共产党人冈野进来到延安。他提议,在延安建立一所专门改造日军战俘的学校。中共中央和八路军采纳了他的意见。

基于战俘大多数出生于日本工人、农民贫困家庭,毛泽东亲自将这所学校定名为“日本工农学校”。

1941年5月15日,日本工农学校举行开学典礼。冈野进此时改用别名林哲,出任该校校长。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政治部敌工科长赵安愽任副校长。学校的校训是:“和平、正义、友爱、勤劳、实践。”

同年5月16日延安出版的《解放日报》对这一重大新闻作了报道:

15日下午6时,在八路军大礼堂,朱总司令、各界代表及学校全体学员参加了开学典礼。主席台上悬挂着在华日人反战同盟盟旗、日本工农学校校旗,以及毛主席的题词:“中国人民同日本人民是一致的,只有一个敌人,就是日本帝国主义。”

朱总司令在开幕典礼上发表讲话,他希望不久的将来,日本工农学校学生能回国组织日本的“八路军”,来与中国的八路军携手,共同为争取中日人民解放事业而奋斗。随后,全体学员上台宣誓,还表演了文艺节目。至夜12时,大会在欢洽的空气中宣布结束。

春田好夫和森健等都成为这所学校的教师,为改造、教育日本战俘作出了贡献。

“《中国青年》百年史话”专栏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