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这位供电人守护助学承诺近30年
N周刊记者胡彧晚报记者辛春喜通讯员吕一凡照片由平湖供电提供
“高一的时候,您便开始帮助我,您对人生的态度积极认真又坦然豁达,对我的人生也有一种光明的引导。10年,感谢您带给我的各种帮助……”日前,收到来自婷婷(化名)的回信,得知婷婷已经成为嘉兴某医院的一名医生,毕炯伟有说不出的高兴。
在国网平湖供电公司,他是出了名的善心肠,除了婷婷,在他的人生履历中,还资助过众多贫困学生,帮助这些孩子完成学业,拥有自己的生活。在他看来,心存善念并付诸行动,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不管读书读到什么时候,我都会资助他们。”因为这句承诺,毕炯伟已经在助学之路上走了近30年,成为信守诺言的典型。
“一时冲动”开启捐助生涯
在毕炯伟的记忆中,1995年绝对是不平凡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他资助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孩子。
那个孩子是山西侯马市的贫困生。当时,因为条件有限,他和这名贫困生一直以书信来往,而每次收到孩子寄来的书信,他心里总是异常激动。同事们每每看到孩子寄来的信件,总会开玩笑说,是他女儿给他寄信来了,让他觉得非常荣耀。
在信件交流中,毕炯伟才知道这是一名只有十来岁的小女孩,名叫翠翠,正读小学三年级,家中的父亲因为车祸去世,生活确实困难,这也坚定了他资助的决心。毕炯伟给小女孩吃了一颗“定心丸”:“不管你读书读到什么时候,我都会资助你的。”
当时的毕炯伟家也只是一般工薪家庭,他却还是毫不犹豫地每两三个月就通过邮局向翠翠寄去300元资助费。当时的300元可不是一笔小数目,相当于他一个月的工资。到邮局寄钱的时候,工作人员还当他疯了,后来得知他是在资助贫困学生时,纷纷对他刮目相看。
毕炯伟资助了翠翠5年,在这5年的时光里,毕炯伟和翠翠通过一次电话。那是在资助一年多之后,翠翠在信件里跟毕炯伟约好,在哪一天的几点她会打电话过来。“当时我还是很激动的,特意提早了一点时间等在电话机前。”在等待过程中,他忐忑不安,一直在想孩子会是什么样的声音,会说些什么。电话铃声响起,当他听到电话那头用并不标准的普通话叫他“叔叔”时,毕炯伟心里激动不已。那天,他俩聊了很多,时至今日,毕炯伟还能清晰记得翠翠那略带稚嫩的声音。
毕炯伟当时还想着,或许在日后,他和这孩子还能见上一面。但这样的一段缘分,竟只有短短的5年,不知对方发生了何种变故,毕炯伟写过去的信每一封都如石沉大海。他试过各种方式去联系这个家庭,可最终还是无功而返,而那一次他们俩的通话,也成了唯一一次。
资助本地孩子成材成器
在平湖,毕炯伟资助过多名学生,其中一名叫婷婷的学生,他一共资助了9年,最让他印象深刻。
与婷婷结缘还要感谢毕炯伟自己的爱好。他是一名足球爱好者,年轻的时候经常和球友踢足球,球友当中有一人是平湖中学的体育老师,而平湖中学又是他的母校,当时他就想通过这名老师,在学校里找一名困难学生成为自己的资助对象。这名老师就将毕炯伟的想法转达给了学校领导,这样的善举自然引起了校方重视。通过认真筛选,最终,当时还在读高二的婷婷,就幸运地和毕炯伟结上了对子。
毕炯伟从校方了解到,婷婷的母亲重病在家,生活无法自理,只靠父亲一人打工赚钱,生活也相当困难。虽然在学校品学兼优,但由于家庭原因,婷婷养成了内向自卑的性格。“第一次跟这个孩子见面的时候,给我感觉怎么那么瘦弱,而且也腼腆,不爱说话。”为了让婷婷能安心完成学业,毕炯伟强烈要求学校对婷婷受到资助的事情严加保密。在以后的时间里,毕炯伟不但在经济上给予资助,还经常打电话给婷婷,甚至和学校老师联系,多方给婷婷以鼓励,使她的性格更加坚强外向一些。一段时间之后,婷婷有了很大变化,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跟他人的交流也多了起来,顺利考上了大学。
说到婷婷报考大学,毕炯伟的骄傲溢于言表。“她的志愿还是我给她选的。”婷婷在毕炯伟的建议下选择了浙江医科大学眼科专业,5年本科毕业后,又在本校硕博连读2年,现在婷婷已经是嘉兴某医院的眼科医生了。“当时我对她说,我是电力行业的,是给千家万户送去光明的,而你是眼科专业的,是给别人带来光明的,我们俩是一样的。”
婷婷虽然是个内向的孩子,给毕炯伟发短信、打电话的时候内容都很简短,但逢年过节都一定会给毕炯伟发祝福短信,关心一下他最近的身体情况。虽然是很简单的几句话,却能让他高兴很久。而婷婷的父亲每年都会在冬至的前一天,亲自骑着车,将一袋糯米、一只土鸡送到毕炯伟单位,以感谢他对自己女儿的帮助。
如今的毕炯伟依旧坚持着自己的目标,正在资助一名已经读大学的学生。他说,这些孩子都有着美好的未来,只是因为家庭原因让自己的世界蒙上阴影,他希望用他的帮助,为这些孩子带去一些阳光和希望,让他们的世界里,多一些别样的色彩。
汇款只为在冬天不让孩子冻脚
有些人的善念似乎与生俱来,毕炯伟就是这样的人。除了资助贫困学生,他在生活中也处处传播着善的信仰。
某年春节,他在央视的某个纪录片节目中看到,一个十来岁的女孩子在睡前给自己六七岁的妹妹洗脚、捂脚。当时可是冬天,但姐妹俩白天只有一双凉鞋可以穿,连双棉鞋都没有。在寒冷的冬天里,两个小女孩冻得瑟瑟发抖。而且不单单是这两个小女孩,片中所拍的学校里,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这样的情况。这个纪录片让他看了非常触动,“我眼泪差点流下来了。”第二天,他就上网去查节目里学校的信息,准备给这些孩子一点帮助。
因为学校太偏,他通过电话、网络找了好久才联系上这所位于贵州毕节的学校。通过学校校长,他了解到了比纪录片里更多的情况,心里更加焦急,决定选择在六一儿童节那天,为这些孩子做点什么。
到了那一年的儿童节,毕炯伟带上自己准备好的3200元钱来到邮政局,通过汇款的方式汇到了学校。汇款成功后,他还特意给校长打了电话,告诉校长他给学校捐助了3200元,其中有200元,希望学校能替他给那一对姐妹买棉鞋,而剩下的3000元,则留给学校里其他有需要的学生。“打完后,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幸福感。”他说。
说起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也是让毕炯伟终身难忘的。那段时间,他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守在电视机前时刻关注新闻,一边看还一边哭。除了积极响应单位的捐款号召外,有一次,他们一家人晚饭后路过东湖边,正好看到那里在进行赈灾义演。见此情景,他马上停车,带着孩子小跑到现场,毫不犹豫地拿出身上的1000元钱,让孩子亲手交到工作人员手里。在现场,他还对孩子进行了教育,让孩子通过切身感受,理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道理,并告诫孩子一定要心存善念,努力行善,长大后勿忘回报社会。
毕炯伟坦言,因为小时候父亲去世,家境困难,他受到过政府和社会的帮助,才能顺利完成学业,并成材成器,所以这股回报社会的信念一直流淌在自己的血液里。
作为平湖市供电公司本部第一支部的党支部书记,毕炯伟在团青工作中也积极培养年轻同事回报社会的意识,以自己的切身体会,来感染每一名年轻人。他说,心存善念并不一定要以物质的付出作为标准,给陌生人一个微笑,给他人力所能及的帮助就是一次行善,只要人人心中都有善,这个世界就会非常美好。
“我还会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只要我资助了,就一定资助到孩子毕业为止。”毕炯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