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金漆家具“天地材工良”

2024-05-07 10:49:44 - 福建日报

福建金漆家具“天地材工良”

南山增寿

福建金漆家具“天地材工良”

榴开百子

福建金漆家具与潮汕铁笔金漆、山西拨金漆画共同构筑了中国金漆艺术的三大流派,以其种类繁多、装饰手法丰富而著称,具有富丽精湛、金碧辉煌、喜庆吉祥的艺术效果。其最早见于元代,至明代逐渐成熟,在清光绪年间达到鼎盛。清末民初时期,福建成为全国漆器生产的重要基地,金漆家具作为嫁妆在闽东北地区广为流行。

《周礼·冬官篇·考工记》谓: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方可为良。闽东北清末民初金漆画正符合“考工记”所谓的“天地材工良”——

“天”指适宜的气候条件,福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多样而湿润,为金漆画的制作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工匠们通常选择在温度25°C至30°C、湿度75%至80%的室内环境中进行底漆的涂抹,这样的条件有利于漆膜的均匀形成和干燥。

“地”指福建植物种类达5000种以上,其中用材树种400余种,保证了金漆画采用本地优质杉木制作胎底的条件。

“材”涉及金漆画的制作材料,主要包括大漆、朱漆、金粉和银粉等。福建金漆家具使用的漆,来源于秋季成熟的漆树,其天然液汁质地如白乳汁,涂抹后干燥不裂。朱漆的制作则通过在漆中加入猪血,经过精心调和,形成红色或深红色的漆料,不仅用于婚嫁家具,还因其耐磨防潮的特性而备受青睐。至于金漆画中的“金”,使用的是经过精细打磨的黄金和白银,经过至少20次的打磨成粉末状后,与银粉按比例混合,以适应色彩的冷暖和明度变化,最终绘制于漆板上,赋予金漆画独特的光泽与质感。

“工”指金漆画晕金、吹金、印金等特殊古法工艺,要求匠人对各个步骤的“度”有着十分精准的把握。完成一件中型箱式家具金漆画的制作与绘制,需要两个匠人共3个月的时长,其中制作最关键的是髹漆和上金两个步骤。

髹漆作为基础工序,其首要任务是确保漆面的精致与纯净。传统髹漆先将天然大漆层层过滤、提炼,以滤除杂质,确保漆液的细腻质地。随后,工匠们通过一系列细致的打磨、补灰和上漆工序,使得漆层均匀地覆盖在家具表面,赋予其光滑而细腻的触感。经过髹漆处理的家具,其表面不仅坚固耐磨,还能抵御热量和潮湿,即便频繁清洗也不易褪色,确保了金漆画的色泽长久保持如新。

上金是对漆器家具的成品进行精细修饰,是对匠人微操作经验要求最高的一个环节。工匠需凭借多年的实践感知大漆的干燥程度,在漆面半干未干之际,金粉才能完美附着,若大漆过湿,金粉会失去光泽;若大漆过干,金粉则难以附着,容易脱落。

上金的形式以晕金、吹金、印金为主。晕金类似于中国画中的晕染手法,能带来最为丰富的表现效果,特别适合塑造人物形象的立体感。吹金工艺则涉及使用特殊工具轻轻吹拂胎底上的金粉,这一过程通常只进行一次,适用于创造云朵、山石、地面等元素的立体空间感。而印金方法采用印花模板直接印上金粉,适用于绘制亭台楼阁等建筑图案,大幅提高了工匠的工作效率。

在福建的传统家风教育中,强调夫妻关系的和谐与后代繁衍的寓意占据着重要地位。这一点在金漆家具的装饰雕刻上得到了生动体现。家具上常见的石榴、柿子、牡丹、百合等图案,往往以并蒂双生的形式出现,寓意着生活中万事如意的美好愿景。特别是石榴与牡丹的结合,以其“千房同膜,千子如一”的丰富内涵,象征着财富与子嗣的丰盈。

明末清初的李渔游历福建时,不仅记录了福州漆业盛况,还记下了“从未见创法立规有如今之奇巧者,请衍此法,以广其传”。清康熙到乾隆年间,不断有琉球学者来闽深造,学习贴金、粉朱和镀五色法。

至近代,福建漆艺之精亦备受推崇,诸如漳州描金漆杯,用竹丝编成,又有茶盘俱耐用;龙岩州漆藤枕,两端描金龙凤人物花卉等形,工致绝伦。此外,“漆”的读音与闽方言“七”同音,民间习俗中“七”是大数,多作吉利之数。

(作者单位:福建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