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休后上六天班疯不疯?研究显示:每周上班时间超过55h与14种健康问题的风险增加有关,而上班时适时“摸鱼”有助于大脑恢复

2024-05-07 19:58:49 - 市场资讯

转自:生物谷

打工人打工魂,在这个高速运转的世界,加班几乎成了大部分职场人的“默认设置”。特别是小长假之后的调休六天上班,积攒的工作量更是“雪上加霜”。

根据以往的研究报道,与每周工作35-40小时的标准工作时间相比,每周工作超过55小时会增加人体中风、冠心病,抑郁症和糖尿病的风险[1-3]。但也有研究指出,长时间工作与癌症等疾病之间没有联系[4]。

那较长的工作时间背后是否隐藏着健康代价?别担心,本文将带你一探究竟,揭示长时间工作的危害,以及如何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巧妙地给你的大脑“充电”,让加班不再成为健康的“隐形杀手”。

来自芬兰职业卫生研究所、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等的研究人员在《柳叶刀-区域健康(欧洲)》(TheLancetRegionalHealth–Europe)上发表了题为“Longworkinghoursandriskof50healthconditionsandmortalityoutcomes:amulticohortstudyinfourEuropeancountri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为一项涉及四个欧洲国家的多队列研究,深入探讨了长时间工作与50种健康状况和死亡率风险的联系。

调休后上六天班疯不疯?研究显示:每周上班时间超过55h与14种健康问题的风险增加有关,而上班时适时“摸鱼”有助于大脑恢复

为了更全面地评估长时间工作作为健康不良的风险因素,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四个欧洲国家:芬兰(n=59599)、瑞典、丹麦和英国(n=44262),总计405,981名成年人,涵盖了广泛的年龄、性别和社会经济背景,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广泛适用性。

研究使用问卷调查和医疗记录跟踪参与者的工作时长,并通过长达数年(2009年-2020年)的随访收集他们的健康数据。研究团队根据参与者的工作时间将其分为不同的组别:a.<35h/周(代表非全时工人);b.35-40h/周(代表标准工时的全时工人参考群体);c.41-48h/周(代表超过标准时间但仍符合欧洲联盟工作时间的人群);d.49-54h/周;e.≥55h/周(代表长时间工作人群)。

研究人员分别分析了不同工作时间与心血管疾病、癌症、精神健康问题等多种健康状况和早死风险的关联。

研究结果显示:长时间工作与14种健康问题的风险增加有关,具体包括心血管死亡、需住院治疗的感染、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前期疾病(虽然两者之间的关联较弱,但研究结果仍显示长时间工作与糖尿病发生风险增加相关,其可能是由于长时间工作与内分泌疾病的风险提升有关联)、肌肉骨骼疾病(包括但不限于腰背痛、椎间盘和骶髂关节问题)、睡眠障碍、神经系统疾病。

调休后上六天班疯不疯?研究显示:每周上班时间超过55h与14种健康问题的风险增加有关,而上班时适时“摸鱼”有助于大脑恢复

有趣的是,尽管上述健康风险与长时间工作有关联,但分析结果显示,在整个工作年龄阶段(直到65岁),长时间工作与总体死亡率并无显著关联。

研究人员指出,这些不利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过长工作时间导致的身体与心理压力累积,以及可能的睡眠质量下降和生活工作平衡失调。此外,研究强调,虽然长时间工作可能不会显著影响全因死亡率,但它对特定健康领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因此,打工仔们急需重新审视工作模式与健康管理之间的平衡!

除了对身体健康的潜在长期不利影响,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长时间工作之后就和参加了一场很长时间的考试一样,容易大脑一片空白+目光呆滞,通常反应都会慢半拍。

来自法国脑科学研究所(ICM)的研究团队通过磁共振波谱技术(MRS)探讨了长时间的认知工作会如何影响个体的决策控制力,并揭示了这一现象背后的神经代谢机制。

调休后上六天班疯不疯?研究显示:每周上班时间超过55h与14种健康问题的风险增加有关,而上班时适时“摸鱼”有助于大脑恢复

研究发现,进行一整天的高强度认知工作会导致大脑侧前额叶皮质区域谷氨酸的积累。谷氨酸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与兴奋性和突触传递有关,其过度积累表明大脑在应对持续的认知负荷时的代谢压力增加。

随着谷氨酸水平的升高,个体在做出经济决策时表现出的控制力减弱。这意味着,当人们经历了长时间的认知劳动后,他们更可能做出需要较少努力但即时回报的行为(例如刷刷手机摸摸鱼),而不是那些需要更多思考和长远规划的选择。

综上,这提示我们,为了更好地工作,保持高效和理智的决策能力,我们应该在长时间的认知劳动后给予大脑足够的恢复时间,比如通过短暂的休息或进行放松活动,帮助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恢复大脑的正常功能状态。

现在,是时候给自己制定一个全新的“加班生存指南”!

参考文献:

[1]TrudelX,BrissonC,TalbotD,Gilbert-OuimetM,MilotA.Longworkinghoursandriskofrecurrentcoronaryevents.JAmCollCardiol2021;77:1616–25.

[2]LiJ,BrissonC,ClaysE,etal.WHO/ILOwork-relatedburdenofdiseaseandinjury:protocolforsystematicreviewsofexposuretolongworkinghoursandoftheeffectofexposuretolongworkinghoursonischaemicheartdisease.EnvironInt2018;119:558–69.

[3]VirtanenM,JokelaM,MadsenIEH,etal.Longworkinghoursanddepressivesymptoms: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ofpublishedstudiesandunpublishedindividualparticipantdata.ScandJWorkEnvironHealth2018;44:239–50.

[4]RiveraAS,AkanbiM,O'DwyerLC,McHughM.Shiftworkandlongworkhoursandtheirassociationwithchronichealthconditions:asystematicreviewofsystematicreviewswithmeta-analyses.PLoSOne2020;15:e0231037.

[5]ErvastiJ,PenttiJ,NybergST,etal.Longworkinghoursandriskof50healthconditionsandmortalityoutcomes:amulticohortstudyinfourEuropeancountries. LancetRegHealthEur.2021;11:100212.Published2021Sep6.doi:10.1016/j.lanepe.2021.100212

[6]WiehlerA,BranzoliF,AdanyeguhI,MochelF,PessiglioneM.Aneuro-metabolicaccountofwhydaylongcognitiveworkaltersthecontrolofeconomicdecisions. CurrBiol.2022;32(16):3564-3575.e5.doi:10.1016/j.cub.2022.07.010

撰稿 | lcc

编辑| lcc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