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后困难、同质化严重,在景区拍写真值不值?江苏消保委回应
景区游客照并不算一个新鲜事物,许多人的家里都有一张在故宫穿着龙袍、格格装的老照片。
随着消费品质化、手机单反化、社交朋友圈化的时代跃进,在风景秀丽的边陲小城或是文化积淀的千年古都,景区写真也在悄然更新迭代。
在旅途中,换个身份过把瘾,成为了当代年轻人的“好梦一日游”。这类角色扮演类的景区游客照,效率高、成本低,却能迅速拉近游人与风景的距离,转发朋友圈后便可轻易收获平日里缺失的关注和点赞,已经成为年轻人走出现实、购买快乐的一种形式。
小门店问题多
景区公主不好当
这类开在景区的小门面,品控水平捉襟见肘,不可避免地暴露出各种问题。
1、售后困难
这类店铺仅换装、造型的价格从99到399不等,如果加上摄影、修片等服务的价格更高,可达千元。囿于游客只会短暂停留,即使对照片不满意,也很难要求重拍。如果修片未达理想效果,几次沟通后,商家可能直接失联。消费者跨地域维权投诉,非常困难。
2、卫生安全
上个月,一位身穿民族服饰的女孩回家翻看照片时,发现有一只蟑螂从自己的脖子上爬过,引发热议。有评论称:景区的衣服“从来不洗”,“知道的都不会去穿”。
另外,这类店铺多是使用发胶黏贴脸上的装饰亮片,发胶并不是用于脸部的化妆品,其成分是否适用于脸部皮肤使人生疑。
3、同质化严重
除了千人一面、定点拍照,这些店铺的经营项目甚至已经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不再以当地的民俗文化为限,演变成“不管是哪个民族,只要是公主就好”。
不仅有人在东北的林海雪原拍摄藏族写真,在丽江古城也已经“上新”朝鲜族和西域服装,即使是在苏杭的小桥流水人家,也能看见热辣的哈尼族宝贝。
由于这种全国大荟萃,商家并不熟悉这些外来“网红”款。网络上也经常见到,游客写真中对民族服饰、宗教法器的错误穿着、使用。
江苏省消保委认为:景区写真的初衷是让游客沉浸式地体验当地文化,这些精美的照片集景观、民俗、风情于一体,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当地的旅游宣传画报。
事实上,部分凭借景区写真火起来的城市,由于先天不足或者景点老旧,其传统旅游项目已经缺乏对游客的吸引力,正是搭乘着人文旅游的东风,才再度成为“网红”。拍一套旅游写真,甚至成为当地行程中的重要一站。如果景区店铺割裂了地域与写真的强关联,自愿去个性化,无异于自毁长城。
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年,景区生意绝不是一锤子买卖。社交平台上的“种草”“避雷”,正在塑造一家家店铺的口碑。部分店铺还抱着“一次性生意”的观念,对游客肆意加价、怂恿加片,却不提供等值的服务。长此以往,不仅会摧毁一个店铺、一种旅游项目,甚至会毁掉一座城市的口碑。“淄博烧烤”是一个众口铄金的典型案例,也足以引起旅游行业对口碑力量的高度重视。
要把这门生意做好,需要服务标准、标准化合同来维持市场的有序竞争,服装卫生、化妆品安全、合同规范、收费都需仔细考量。标准化、精细化、品质化,才能让这股“景区公主”的潮流一直汹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