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多乡念好“牛字经”

2024-06-07 03:06:57 - 青海日报

麻多乡念好“牛字经”

本报记者程宦宁

五月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麻多乡,贴伏于地面的高原垫状点地梅已换上新装,一朵朵小花探出了头。

5月20日,巴颜村牧民迎来一个喜讯——一对健康可爱的“双胞胎”牦牛犊降生了!这是今年巴颜村通过牦牛人工授精技术产下的第18、19头牦牛,标志着曲麻莱县牦牛人工授精技术再次取得重大突破。

谈起这对“双胞胎”的到来,巴颜村书记尼玛扎西难掩激动的心情,他说:“在过去,牦牛的繁殖效率一直较低,每头母牦牛每年只能产下一头小牛犊,且受高海拔和极端天气的影响,死亡率和流产率较高,极大地限制了牦牛养殖产业的发展。如今,得益于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小牛犊的存活率大大提高。今天这对‘双胞胎’的到来,使村里的牧民对今后的牦牛繁育养殖更加充满希望。”

时间回到2023年7月,麻多乡巴颜村牧场开展“牦牛人工授精”技术试点工作,人工授精牦牛达到1000多头。“这次试点对巴颜村来说是一次尝试,更是一次机遇。经过村两委商量,从村集体合作社里的1200头牦牛选出100头身体健壮、年龄合适的母牛进行试验,其余的900头则从全村牧民家中筛选。”乡党委书记万铁练说。

面对难得的机会,不少牧民却抱着观望态度,不愿意主动参与。家住巴颜村一社的牧户伊保说:“我们放了一辈子的牛,从来没试过这样的繁育方式,如果失败了,意味着我们家这一年就产不了小牛,对于我们牧民来说就是一年没有了收入,这样的风险我们承担不起。”

“大家放心,这次试点项目是乡上从曲麻莱县农牧和科技局主动争取来的,用的是最好的野牦牛种质资源,后期还有工作人员上门服务,大家要有信心……”面对牧民的质疑,村两委班子非常理解,大家苦口婆心地做工作,越来越多的牧民拿出自家最好的纯色母牦牛,接受牦牛人工授精。

今天20头,明天50头,很快人工授精的1000头牦牛指标全部完成。此后,麻多乡兽医站的工作人员不定期主动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送信心到全乡各个牧场,与牧民群众共同交流探讨良种繁育、疫病预防、冬季补饲等问题,并积极带动当地牧民群众学习相关知识,增强牧民群众的养殖繁育技能。

“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打破了传统的自然交配方式,确保牦牛在最佳时期进行配种,科学的手段极大提高了受孕率和仔畜成活率,而且降低了疫病传播的风险。我们还实施了‘黑色化’‘野血化’工程,进行遗传优化,有计划、有组织地淘汰不符合标准的畜种,从而培育出具有更好生产性能、更强抗病能力、更优食用品质的良种牦牛,并采取‘春牧冬补’的方式,在传统放牧的基础上加强冬季补饲,最大限度保障牦牛健康生长。”麻多乡兽医站站长多杰东智说。

五月以来,随着一头头健康、健壮的纯色小牦牛呱呱落地,牧民终于喜笑颜开。伊保说:“这人工授精生出来的小牦牛真漂亮,卖出去的价格一定好。”

牦牛人工授精技术在巴颜村成功开展,为麻多乡的生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力。说起今后的发展,万铁练信心满满:“我们牵好‘牛鼻子’、念好‘牛字经’、走好‘牛路子’,把发展特色畜牧业作为牧民增收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以‘党建+合作社+牧户’的发展模式,努力把优势放大、把短板补齐、把品质做优、把品牌做响,走好牦牛产业发展之路,带动全乡牧民增收致富。”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