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端午“安”成了关键字

2024-06-07 02:50:14 - 媒体滚动

转自:沈阳晚报

这个端午“安”成了关键字

这个端午“安”成了关键字

这个端午“安”成了关键字

这个端午“安”成了关键字

初夏将至,端午佳节就在不远处。在这特别的日子里,“午·安”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问候,更是我们对您深深的祝愿。

“午·安”就是“端午安康”。希望“平安健康”不仅是端午节的专属祝福,更是每一天的如影随形。

“午·安”就是“端午安然”。今年注定要过一个安然的端午节,三天假期没有了调休的慌张,所以,尽情享受安然的宁静时光吧!

从晨光初照到日暮西沉,发呆或者赏花都是不错的选择。坐在窗前任由思绪飘远,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午·安”就是“端午安静”。今年的端午节假期恰逢高考,学子们十年寒窗就要在这一刻绽放!如果您的出行路线里恰好经过高考考点,请务必不要惊扰孩子们追梦的步伐。

在这个端午节,让我们一起说“午·安”!愿每一位朋友都能在这个假期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快乐。

命名:五月初五的“密码”

端午节,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端”有“初始”的意思,所以“初五”就是“端午”;“午”代表着太阳正位于天空的中央,而“五”则代表着一位数的中点,两者都有“居中”这一含义,所以便用“端午节”命名了五月初五的这一个节日。“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而“端午节”这一叫法的广泛使用则在唐朝之后,在此之前,比较常见的说法是“五月五日”。

据统计,端午节的叫法多达二十多个,如端阳节、龙舟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屈原日、躲午节、天医节等,每一种叫法都有其命名的原因和维度,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这就不得不从端午节的由来与发展说起。

由来:对自然的敬畏,对先贤的缅怀

端午节的来源众说纷纭,其中流传最广的当属“纪念屈原说”。相传,战国时期,屈原实行政治改革的主张未能实现,被削职流放,后楚国面临倾覆,屈原内心十分痛苦,于五月初五投江自尽。楚国百姓闻讯,无不悲痛,纷纷涌向汨罗江边凭吊屈原。他们将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希望江中的生灵能享用这些贡品,不再侵扰屈原的英灵。除此之外,还有“纪念伍子胥说”“纪念孝女曹娥说”等等,它们都是对高尚品德和行为的传颂,客观上起到了发扬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作用。

然而,据考证,端午节的起源更为深远。它源于先民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是由上古时代祭龙传统演变而来的。随着夏至的到来,北方进入炎热的夏季,也是毒虫滋生的时候,因此端午节也就成为了“全民卫生防疫日”,人们挂艾草、喝雄黄酒,以期驱邪避害,祈求健康平安。

端午节从对自然的敬畏而来,经过千百年来的传承与发展,逐渐演变成了我们今天熟知的模样。

魅力:中华文化的一张名片

经过千年的沉淀和历史的演进,端午节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地域的广阔展现出丰富多彩的习俗。采草药、悬挂菖蒲与艾草、赛龙舟、端午浴、拴五色丝线等传统活动在各地都有独特的展现。

粽子是端午节的代表性食品,南北方风味迥异,南方以咸粽为主,北方则偏爱甜粽,沈阳的“白粽”更是别具一格。赛龙舟作为端午节的另一大亮点,在南方地区尤为盛行。每到端午时节,江河湖海上都会上演激烈的龙舟竞赛,鼓声震天,人声鼎沸。而在北方地区,龙舟比赛更注重参与性和娱乐性,主打一个轻松、愉快,节日氛围好!

端午节作为“汉字文化圈”的文化现象,被很多国家接纳并融入各自的文化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庆祝形式。在越南,人们在端午节采药、驱虫、饮雄黄酒,粽子形状多为正方形或长方形;韩国的江陵端午祭则保留了传统的“艾子糕”和菖蒲文化;而在日本,端午节与本土的“五月忌”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这一天还是日本的“男孩节”,有男孩子的家庭会悬挂鲤鱼旗祈求健康;在东南亚地区,新加坡的“花枝粽”、印尼的“咖喱粽”、马来西亚的“娘惹粽”各具特色,令人垂涎。

如果说端午节对亚洲的影响是中国的文化输出,那么在欧美的兴盛就是世界华人的乡愁。俄罗斯、法国、德国等地也有华人社团举办龙舟赛,并展示中国传统技艺,如舞狮、武术等。这不仅让海外华人感受到节日氛围,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习俗:端午节与满绣

随着端午节临近,街头巷尾涌现出不少贩卖五彩绳、小荷包的摊位。尽管机械化的生产让端午节的饰品更加多样化,但是我们仍然应该珍视传统的端午节饰件手工技艺。在沈阳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手工技艺当属满绣。

我们东北佩戴荷包的习俗历史悠久。自唐朝起始,至清代达到了鼎盛时期。荷包的形状经历了从皮口袋到布口袋的演变,同时配以精致小巧的佩饰,独具匠心。荷包上绣制的花、鸟、虫、鱼等吉祥纹饰,不仅展现了满族刺绣的精湛技艺,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在端午节为小孩子佩戴荷包,已经成为一种习俗,寓意着吉祥平安,更体现了长辈对孩子们的保护。端午节就要到了,让我们扎一束艾草、戴一个荷包、品一枚香粽,在锅气腾起的一刻,感受跨越千年而来的古老祝愿。 

文/庞毅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