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扎龙舟,缎带裹粽子:端午节令商品,不比价格比创意

2024-06-07 06:09:13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艾草扎龙舟,缎带裹粽子:端午节令商品,不比价格比创意

艾草、菖蒲裹着几株灯笼草,点缀着黄色小花,再搭配上其他几类绿色植物,用草绳系好后以写上书法的宣纸包住,散发出阵阵草香混合着墨香的味道——昨天,市民魏先生在朋友圈晒出自己收到的中秋礼物:“端午的艾草已经是NextLevel了。”

“升级”的不仅是艾草。“现在粽子已经卷成这样了吗”登上小红书热门话题榜,网友们纷纷晒出各色创意粽子,不仅造型五花八门,内馅也别具创意,不少是网友自创,还有与动漫、博物馆联名产品。

魏先生已将艾草花束挂在自家门口:“比起以前流行过的天价粽子、月饼,我更希望节令商品以创意取胜。”

魏先生是“90后”,记忆中每逢端午节长辈都会在菜场购买一大捧艾草挂在门边或把手上。这样的习惯从爷爷奶奶传到父母辈,他在保留这种仪式感之时,也希望融入当下的审美。恰巧他在自己常去的一家生活方式店铺收到一份端午礼物,材料是店铺端午主题装置后余下的花材。“过去很多店铺往往在新年这样的节日会进行主题布置,但如今上海街头,不少店铺会根据节气、传统节日来发挥创意。”

大街小巷的花店和网上心灵手巧的博主们,以端午常见的艾草、菖蒲为素材,围绕“端午”这一主题创作出各种奇妙的节令商品。网上一家位于浙江杭州的花店,光是端午主题的花束就推出了15种类型,有在艾草丛里藏进竹筒,摇动时竹筒敲击发出悦耳声音的“风铃款”;有将艾草和菖蒲塞进竹编小背篓里,再装饰葫芦、香包的小型“车挂款”,还有以蒲扇为支撑的“清凉款”……这些独具创意的端午花束一个多月前开始预订,销量不错。而另一家同样以创意端午花束为主打商品的网店,页面显示近期“上海有超100名用户购买”。

在浦东新区世博源商场外,有人将艾草、香囊等端午节令商品进行“混搭”:竹片与粽叶混合编织成小小的龙舟,舟上承载艾叶菖蒲,下方坠着的香囊仿佛小舟的矛。这样造型独特、方便悬挂的创意产品还有很多不同形象,例如将一张编织的竹篱卷成龙舟,塞满艾草,下方再饰以粽子形状的香包。“端午期间挂在家里,节后竹篱清洗干净还能在炖汤蒸菜时使用。”有购买的市民表示,喜欢这些节令商品中融入“可持续”元素,“买这类商品最怕过完节日就失去价值。”

粽子作为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节令食品,近期频繁冲上淘宝热搜的榜单。过去“买椟还珠”式豪华包装粽子如今在线下超市商场已难觅踪影,用竹筐、编织袋等传统手艺制作成的篮子包装款更受欢迎。“吃完粽子添个菜篮子,实用、环保、回归传统,是传统节日商品该有的样子。”比起过去曾被诟病的鱼翅、鲍鱼、虫草等豪华馅料的高价粽子,如今的消费者更注重营养均衡,“肠胃低负担粽子”一度登上热搜榜首。在社交媒体上,不少博主也纷纷晒出制作低热量粽子的办法,例如以去皮鸡腿肉代替五花肉,用藜麦、燕麦、绿豆等粗粮替代糯米,部分粗粮中还混入洋车前子壳粉以增加黏性。

端午创意节令商品,少不了博物馆出品或跨界。苏州博物馆推出的粽子零钱包,外表模仿粽子的形状,内里装的是苏州特产粽子糖,天猫旗舰店显示已销售超6000件。故宫淘宝除了推出龙舟、粽子与卡通动物形象结合的摆件,还推出端午限定的艾草味龙粽香囊,而另一款布老虎形象的虎佑安康艾草端午香囊摆件已告售罄。抖音文创与贵州省民族博物馆联名推出的端午礼盒中,除粽子等节令物品外,还有一个苗绣元素单肩挎包,提取馆藏传统苗绣元素,由非遗苗绣传承人石传英参与创作,其中200套由她手绣的限量版也已售罄。

这股端午创意风潮也吹进了部分国际品牌。去年端午节期间,曾有网友将不同服饰、化妆品品牌的包装缎带绑在粽子上,原本玩笑式的创意今年竟成了一些品牌销售促销的法宝:他们用品牌的缎带编织成立体粽子的形状并在社交媒体上晒出,免费赠送给消费的顾客,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麦当劳则在6月5日至10日期间消费赠送划龙舟折纸,多个卡通形象坐在涂鸦的龙舟上,折叠后就能变成一只拎袋。“比起过去那些国际品牌在服装上印汉字、生肖的‘中国限定’,越来越多的品牌对中国文化正在再认识。”市民肖女士坦承自己因这些小创意对品牌好感度提升:“最近一些国际品牌在中国办的展览,能看到它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在加深。对于传统我们自己越来越重视、喜欢,它们才会更正视这一切。”

传统节日商品创意开发,会不会影响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在魏先生看来“并不会”。“比如艾草该挂在门边还是门把手上,正挂还是倒挂,我的认知是从爷爷奶奶和父母那里来的。如果他们不挂,我压根就不知道。”但如今在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上,他看到更多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也会搜索背后的含义,“更大的平台、更多的人群在记录、践行和讨论这些事。如果没有创意式开发和传播,没人讨论,那才是可怕的事。”

栏目主编:施晨露题图来源:新华社(资料图片)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