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生命美学的流动之姿

2024-06-07 06:35:51 - 北京日报

蒋凡

唐诗生命美学的流动之姿

《唐诗三百首讲疏》雷恩海著甘肃教育出版社

雷恩海教授是唐诗研究专家,《唐诗三百首讲疏》(以下简称《讲疏》)的出版,可喜可贺。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其艺术之美,令人如饮醇酒甘泉,永葆其青春生命。以此,古往今来的唐诗选本,数以千百而难以枚举。其中,清中叶蘅塘退士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编选《唐诗三百首》,脱颖而出,历久弥新,再三刊印,直至现在,仍具活力,影响很大。今天广大学生和民众对唐诗能有所了解与热爱,相信有不少人是读了该书的缘故。

蘅塘退士《三百首》,是规模并不大的唐诗选本,选此舍彼,要有眼光,本身就是一种批评。选本批评,是我国古代文论中一种重要且特殊的形式,编选者通过编目的抉择舍汰,安排梳理,标其宗旨、文学意趣及思想导向,并以之指导创作和欣赏,企望引领一时的诗风潮流。自许敬宗《翰林学士集》、崔融《珠英集》、殷璠《河岳英灵集》等开始,唐人自选唐诗,风气一开,大批涌现,诸多选家各有自己的诗学主张。如殷璠《河岳英灵集叙》称,所选“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高自风标而绝不滥取。当然,古今选家并非个个高明如殷璠,而是美丑妍媸,各具面貌,不可混一而谈。但若论其编选意向,则标宗旨以煽动潮流,心思大致相似。蘅塘退士《三百首》之选,则不同一般而另树风标。

在众多唐诗选本中,《三百首》并非一代精粹,而以学术质量取胜。其所以广泛流传而争先不让,还在于它另辟蹊径,以教育启蒙为目标,所选诗作,大多畅达自然,朗朗上口,便于口吻讽诵吟唱,因而很快风行于世。据其《自序》所说,眼光下注,目的是为“世俗儿童就学”“取其易于成诵,故流传不度。”“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录为一编,为家塾读本,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启蒙学童,普及唐诗,自然而然地散入千家万户。当时士大夫眼光上注,以村学塾本为低俗而不屑为;蘅塘退士反之,乐此而不疲。这就为世俗民众及童蒙学子,争取了加强文化素养和艺术修炼的机会。通过普及唐诗来提升学生的诗歌审美情趣,是其编选要旨所在。这是一种更合乎基层群童学习实际的诗歌启蒙教育。

与蘅塘退士几乎同时的沈德潜,高官显宦,曾编选《唐诗别裁》,历四十余年后重订出版。书中提倡温柔敦厚“诗教”,以“抉掖雅正”为宗旨,眼光向上,高自标持,此非居庙堂之高而主持坛坫者不能言,不敢言。《唐诗别裁》,规庑甚大,其影响所及,多仕宦学人,而非童蒙村塾。沈氏《唐诗别裁》,用功甚勤而学有专精。但若论其影响传播反不及启蒙教材《三百首》。究其故,蘅塘退士曾任职州县教授,是当时社会基层的教育实践者,其所编选,更符合基层民众的审美教育需要。需要就是力量,就是《三百首》合理存在并广泛流传的理由和根据。从这方面看,雷教授独取蘅塘退士《三百首》作讲疏,以教书育人的心愿,面向莘莘学子,用心良苦。《讲疏》的部分诗章疏讲,曾通过喜马拉雅平台等,以音视频的形式播送,反响热烈。现在又以纸版文字刊行,当更添其魅力影响。

《三百首》原有蘅塘退士自注,但因原刻本亡佚而早已失传。后继注家,如陈婉俊补注、章燮注疏之类,自有价值,但又因时风所染,受科举试帖诗的需要影响,多有时文八股习气,如一解二解、前解后解、起承转合等套路,注解有固定模式而乏生趣。这与今天学生需求,明显有时代隔阂。有鉴于此,雷教授《讲疏》,踵武前贤而加突破,无庙堂高头讲章严肃训诲的刻板,有合乎当前学生需求而娓娓道来的亲切生动情景,别开生面。

雷君《讲疏》,高屋建瓴,着眼于唐诗生命美学的流动之姿,重在复活唐诗生命,目的是讲活唐人,深入诗人的内在精神世界,恢复唐人唐诗的青春活力。雷君笔下,唐人唐诗不仅有鲜活个性,同时又见唐人的气象与气魄,这就复活了读者心中的大写唐人。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狂放中见其理想辉光;杜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阁夜》),沉郁中见英雄悲壮;李贺“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致酒行》),“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梦天》),悲怆中见光明;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哀婉中自有真挚追求。这是何等的心胸与气概!唐人高歌,响彻九霄,声遏行云,无论是艺术追求,还是精神风貌,鲜活如画,动人心魄!这就是不可复制而活在人们心中的唐人唐诗,岂是他人可以机械模仿!

《讲疏》重在古今生动对话,讲活唐人唐诗,厥功甚伟而任重道远。雷君疏讲,不仅涉及唐诗内容、情志与思想,同时重视唐诗艺术的逻辑意脉。作者将唐人唐诗的具体生活、文化精神,以及时代风貌,加以生动揭示。唐诗是唐代生活的晴雨表,由之可以观世事、明风俗、知时代,更可进一步知人论世,汲取经验教训,具有一定的现代借鉴意义。作者还就诗人之所及,介绍了唐朝的礼仪政制及风土民俗,无论是时间流动的历史画面,还是具体的生存空间,都能加以形象描述而历历在目。其严谨的学术性,寄寓于生动风趣的叙写之中。其所疏讲,有时往往就具体典实,融入一个历史小故事,言之有据,生动形象,不仅具有知识性、感知性,同时又见趣味性、形象性。这就为《讲疏》增添了魅力和可读性,更有利于学术的普及与推广。

(作者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