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塔光影》的《条形码迷宫》

2024-06-07 07:01:26 - 媒体滚动

转自:嘉兴日报

《东塔光影》的《条形码迷宫》

《东塔光影》的《条形码迷宫》

《东塔光影》的《条形码迷宫》

本期经眼期刊:2024年第3期的《收获》《芙蓉》;2024年第5期的《书城》《山花》《诗刊》《人民文学》《北京文学》《上海文学》《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在时而燥热时而清凉的夏日,我的阅读又是从熟悉的女作家开始。张哲的短篇新作《葡萄园》(《人民文学》)从“我”的视角写一个名为陈无疾的人并不长久的一生。这个土里土气家庭负累重的外地男人是“我”的表姐夫。他当过兵,他努力种葡萄努力酿酒,努力奔着成功而去,他也确实成功了——“成功”到“全家早已习惯了陈无疾的成功,并受其荫蔽,从中获益”,哪怕他妻子的亲戚们对他一直抱有偏见。他病逝后,家人们才觉得他真正属于这个家。“陈无疾究竟是以人格还是因为成功,融进了家族,我不清楚,但我想,应该是前者。能以人格来说服一家人,并能融进一家人,本身就纯粹朴素,现在想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卢文丽的中篇新作《大学里的小邮局》(《北京文学》)里充满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故事以“我”在H大学里的小邮局的工作、经历为线索,通过“我”的视角,描绘了小邮局里的众生相,有兢兢业业的所长、神经兮兮的哲学系伊教授、中文系的诗人杨桃、校刊副主编许春花,拿了“我”多找的钱而跑掉的“刺猬头”,这些人之间的羁绊、与“我”的关联以及埋下的一条关于“我”的爱情、人生理想的心灵之线。主人公们为了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而与世俗对抗,最终与自我和解。

杨少衡中篇新作《左手》(《小说选刊》)描写在“北一水库导流洞”隧道即将贯通之际,主人公万秉章却接连遭遇几件大事:隧道塌方工人受困,县委副书记邵乾涉嫌贪腐,父亲急病离世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网络舆论风波。选刊责编欧逸舟老师认为,小说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逐步揭露事件的全貌,以万秉章遭遇的种种困境,展示了他在个人情感与社会期待之间的冲突与抉择,在多重压力下表现出了基层干部所应具备的决策力和责任心。

而程皎旸的中篇小说《条形码迷宫》(《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则描写女主人公在香港读完研究生后,选择留在那里实现自己的香港梦。某日,她发现自己手背因瘙痒而起的抓痕,慢慢变成一个条形码。大都市中无所不在的物质刺激,人们内心难以泯灭的物质欲望,最终将自己包装成商品,打上条形码,待价而沽。还有,索耳的中篇新作《九月颱》(《收获》)以一位自小瘸腿、心绪敏感的南洋华裔商人章芳伯为主角,围绕槟岛一座城市写了上世纪二十到四十年代间的风土人物和历史变迁,作者关注南来文人、老倌、苦力、船民、女性、海盗和出世者等边缘化身份,带领读者看华人如何在异乡再造出一个繁华之城。

李修文在其短篇新作《木棉或鲇鱼》(《小说选刊》《小说月报》)里延续一贯的抒情本色,从波澜不惊的日常书写某处漩涡,梦境或阴影,让市井烟火漫卷成盛放的精神之花。小说有内在的生成力量,绵密从容地铺排,交织成奇异瑰丽的世界。而徐则臣的短篇新作《紫晶洞》(《北京文学》)强调,纯净水晶内留存的一滴经过千万年的水,让“他”发愿与伟大的时间为伍。生命中遭逢的“钱多斯时刻”却让“他”理想轰然破灭……徐则臣这一“在海外奇遇中国”的新故事,以精简笔墨洞悉人性明暗,时空、生死等多重主题交织一处,赋予短篇小说更为丰富的内蕴。

但及的短篇新作《东塔光影》(《山花》)写东塔路拆迁,大刘成了钉子户。他参加了前女友吴子莲的一个摄影展,被硫酸毁容的吴子莲拥抱生活,给了大刘灵魂的震撼。

如果您喜欢非虚构,不妨首选钟桂松的《丰子恺在春晖中学》(《书城》),让文字带你去上虞白马湖畔走一遭。还有徐刚的《守望山川》(《人民文学),它以福建的绿色发展为故事主线,所提炼出的“山川就是历史”,触及中国式生态文学的人文与自然融通的精神特质,学识与见证都那么结结实实,充满自豪、自信的中国力量。而张慧瑜的报告文学《以文学之名:新工人文学小组十年记》(《北京文学》)将笔触对准北京郊区不起眼的皮村,一群普通的劳动者打工之余在此写作。十年过去了,皮村涌现出范雨素等众多新工人作家。本文作者张慧瑜是新工人作家们的志愿辅导老师,回顾了他参与文学小组的点点滴滴,为大众理解劳动者的文学提供新的材料和视角。

■郭梅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