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的磁力

2024-06-07 07:00:20 - 媒体滚动

转自:河北日报

桐庐的磁力

桐庐的磁力

□蒋子龙

在桐庐独绝天下的奇山异水中,有一面“镜子”,历经千百年的狂风暴雨、雾瘴弥漫而一尘不染,依然光华璀璨,能照出人的灵魂。

浙江桐庐,“桐下结庐”,单是这名字,就充满诗意。

陆春祥《水边的修辞》中说,遍尝百草的神农,派遣尽得自己医术妙谛的弟子迷榖,一路向南,到毒虫成群、百姓缺医少药的蛮荒之地去独自闯荡,治病救人。

迷榖行行复行行,一路行一路医。当他觉得,应该找个地方停下来的时候,发现了今天称之为“桐庐”的地方:

“一条清澈的大江,绿波缓缓流动,另一条斜刺里杀出的支流,将一座山紧紧围绕。山不高,却葱郁,东边山坳有一大片平地,桐树茂盛,此山与一望无际的群山逶迤相连。”迷榖就在大江边的桐树下,结了一座茅庐,开始采药、救人、收徒、写作,世称“桐君”。

继《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之后,他也留下了一部堪称中国古代医药学经典的《桐君采药录》。人们感念他,此地遂成为“桐庐郡”。

桐庐便渐渐地无处不“桐君”,山成为“桐君山”,塔成为“桐君塔”,还有桐江、桐洲与桐君堂等。

被桐君相中的地方,自然是人间胜境。此后,又吸引来无数文人雅士。

据皇皇三卷本的《桐庐古诗词大集》记载,自南北朝至明清,有1900多位诗人,为桐庐写下了7400余首诗词。比如,李白、孟浩然、王维、孟郊、白居易、罗隐、范仲淹、苏轼、陆游、杨万里等。仅唐宋,就有500多位著名诗人,留下了1400余首诗词,“几乎涵盖了那个时期,所有重要诗人”。这些诗人都写了怎样的作品,随后再说。先讲他们为什么会竞相赶赴桐庐?

在桐庐独绝天下的奇山异水中,有一面“镜子”,历经千百年的狂风暴雨、雾瘴弥漫而一尘不染,依然光华璀璨,能照出人的灵魂。

正因如此,古往今来,诸多名人站在这面“镜子”前,面对自己的灵魂,或警醒,或懊恼,或惶愧,或愤恨……

这面神奇的镜子,便是严光,严子陵。

他满腹经天纬地之才,以亦师亦友的身份,为刘秀答疑解惑,助他夺回汉室天下。

刘秀成为汉光武皇帝后,想请严光回朝为官,辅佐自己。两人同榻而眠,严光将一双赤脚放到刘秀的肚子上,光武帝却丝毫不怪罪,被传为佳话。然而,严光还是辞谢不敏,刘秀也没有强留。

严光回到桐庐,在富春江边一风景绝佳的高台上垂钓。他这一伸杆,就让所有文人学士无比崇拜:“惟将道业为芳饵,钓得高名直到今。”

他钓鱼,竟然成“道”。直如姜太公用“直钩”,为周朝“钓”了八百年天下。

李白何等狂放,从来不认为自己是“蓬蒿人”,甚至自比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欲上青天揽明月”。他亲赴桐庐,见到严子陵钓台,无法不惭愧:“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身将客星隐,心与浮云闲。长揖万乘君,还归富春山。清风洒六合,邈然不可攀。使我长叹息,冥栖岩石间。”

李太白终究是诚直的大家。

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池州刺史杜牧调任睦州刺史。上任后,他发现桐庐大好,拜谒严子陵祠后,写下了著名的《睦州四韵》:“州在钓台边,溪山实可怜。有家皆掩映,无处不潺湲。好树鸣幽鸟,晴楼入野烟。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

诗中“潺湲”两个字,最早是谢灵运用来形容富春江边严子陵钓台的:“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以后便有多人援用这两字,包括杜牧这样的大家。

范仲淹被贬为睦州知州时,大修严子陵祠,写下流传后世的《严先生祠堂记》。其中有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成为千古传诵的绝唱。

他还一并写了10首歌颂桐庐的诗:“潇洒桐庐郡,春山半是茶。新雷还好事,惊起雨前芽……”

司马光在《子陵钓台》中也曾说:“吾爱严子陵,结庐隐孤亭。滩头钓明月,光武勃龙兴。三诏竟不至,万乘枉驾迎。吁嗟今世人,趋走公卿庭。缔交亦欢悦,意气颇骄矜。其如古贤操,松筠耐雪冰。”

照此援引下去,还有孟浩然、白居易、苏东坡、王安石等众多描绘桐庐的名篇佳作。其中,李清照显得十分特别。她想到,古往今来拜谒严子陵的人络绎不绝,无论是乘大船小船,无论是官员商贾,多是为沽名钓誉而来,实是有愧于先生之德。她偏要乘夜幕悄悄过钓台,不惊扰严先生,于是写下《夜发严滩》:“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愈是晒古人的文字,愈觉富春江边、富春山下是诗词桐庐、文化桐庐。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