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膨胀575倍!微信安装包为啥越来越大

2024-06-07 13:43:45 - 澎湃新闻

澎湃特约评论员守一

最近,网上一个热搜话题引发了很多讨论。有博主发现,微信在2011年刚发布的时候,安装包只有457KB,而到了13年后的今天,安装包达到了257MB,“膨胀”了约575倍。

虽然相比动辄上百GB的手机内存空间,安装包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如果看到微信在手机上实际所占据的空间,很多人可能会大吃一惊。各种缓存、聊天记录和文件,加起来几十个GB都属常见。如果说微信自身的“膨胀”,用户是无能为力,但是聊天记录等等,用户其实是可以自行删除的。可是,很多人恐怕宁愿换内存更大的手机,也不愿轻易删除微信里的那些对话、图片、视频。

这种“膨胀”不只是体现在微信,曾有机构2017年发布调研报告,当时国内手机平均安装的APP数量已经达到了50个以上,2020年增加到70个,现在恐怕又远不止这个数。看着我们手机屏幕上密密麻麻的APP图标,真的去数一数高频使用的,大概率不会超过十个,有的APP一年可能也就能用个一两次,可是多数人宁愿留着,也不愿意索性删除,等真的需要时再下载。

这可能就是属于现代人的困境,一面感慨如微信这样的APP在极速“膨胀”,一面自己也在容忍甚至助长这样的“膨胀”。就手机空间这件事来说,之所以有这样普遍的困境,很大程度要归功于手机行业的飞速发展。因为大容量的手机价格变得越来越亲民,所以人们就可以对存储在手机里的信息格外包容,甚至明知是“垃圾”也懒得删除。如果我们普遍只能买得起8GB的手机,那么微信和各种APP,只怕迅速就能完成“缩水”。

看起来,“膨胀”是技术进步的结果。手机空间的增加,给了人们更大的选择空间,可是如果我们扪心自问,微信和各种APP“膨胀”之后,我们的“获得感”有没有相应的增加呢?使用256G手机的我们,有没有比使用8GB手机的我们,拥有更高的工作效率、更好的人际关系、更多的幸福感?如果这些手机APP以及功能的增加,并没有转化为我们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提升,那其中是不是存在很多的“伪需求”?

据说,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次走在大街上,看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感慨:这个世界上竟然有那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千百年来,人们乐于传诵这个故事,当然不能简单理解为这是在鼓吹反商业,而是一种提醒或者说自省——要常问问我们自己最核心的需要是什么。不要以为这只是迂腐,其实这种思维,在开发新产品、解决社会问题等方面,也同样适用。如果不能抓住核心需要、关键问题,就很有可能制造冗余,或者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制造一个新问题。

很多时候,多未必就是好。正如微信,这款国民应用自诞生以来,最受赞誉的一点就是它的简单和克制。想想看,如果很多APP自持拥有庞大用户且应用免费,动不动就加个商业推送,动不动就增加一点新功能、新应用,虽然短期可以获得巨大收益,但长期看恐怕早就被用户抛弃了。

这可能也是微信“膨胀”更容易引发争议的原因,相比最初,如今的微信确实也变得更复杂、更“多”了。而这样的“膨胀”是不是必要,不仅是留给微信的技术性难题,更是留给每个现代人的重要生活课题——我们是否也总是在渴求许多并非必要的“获得感”,而且永远不能得到满足?

本期资深编辑周玉华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