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区需要帮助时,你的身边有她也有他|基层社工服务故事①

2024-06-07 17:24:12 - 信息时报

社会工作人才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在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增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供精细化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社工是和居民接触最直接、最频繁的人,在社会救助、社会治理、服务“一老一小”群体等多个领域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投身公益服务,致力城乡互助帮扶

(冯绮霞,荔湾区萤火虫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

在社区需要帮助时,你的身边有她也有他|基层社工服务故事①

她常年投身公益事业,将关爱与温暖带进乡村。幸福小屋、长者饭堂、慈善农园……这些年,她策划并参与多个志愿服务项目,在公益路上笃定前行,尽己所能,向社会传递爱心和希望。她是广州市荔湾区萤火虫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冯绮霞。近年,冯绮霞先后获得“广州市最美志愿者”“广州市第五届义工之星”“广东省五星志愿者”“广州好人”等荣誉称号。

怀揣爱心志愿服务形式多样

朴实真诚的冯绮霞常常面带笑容,很有亲和力。提起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的初衷,她表示,“当时就是想利用空闲时间多做些事情,没想到机缘巧合,一直走到了现在。”2009年,冯绮霞加入萤火虫义工团并担任秘书长,积极参与团队建设、管理和志愿活动的组织策划。后来,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人,她先后考取初级社会工作师和中级社会工作师职称,成为一名专业社工。

冯绮霞是萤火虫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立时的组织者之一。作为带头人,她一直奔走在公益事业的道路上。为支持环保,她带领萤火虫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市内各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学校、商场开展社区旧衣回收环保再生公益活动,实践和推进旧衣等废旧纺织类资源环保再生;为帮助山区的困难群众,她连续7年在春节慈善花市发起义卖;为帮助荔湾区辖内的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圆梦微心愿,她通过“党建+志愿”方式链接社会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

从需求出发将关爱送到农村

谈到这些年参与的公益项目,冯绮霞提得最多的是“红种子”项目。201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和志愿者一起到增城区派潭镇七境村开展志愿活动。“当时发现村里很多年轻人外出务工,当地有不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于是萌发在这里定点开展公益项目的想法。”冯绮霞告诉记者,项目自2014年启动,之所以用“红种子”命名,是因为七境村作为东江纵队第三支队三团联络点,是当年中国革命的红色原点村。

“红种子”项目的起点,是一座由东江纵队联络点改建而成的“幸福小屋”。在冯绮霞的组织下,志愿者经常在这里举办活动,暑期还有大学生前来支教。孩子们在“幸福小屋”里看书、玩游戏、交朋友,还可以学习美术、音乐等。除了作为孩子们的成长园地,2017年,“幸福小屋”还增设长者饭堂功能,帮助当地的困难长者和高龄长者解决午饭问题,并一直开展至今。

2014年5月,七境村发生水灾,当地村民遭受经济损失。为帮助灾后重建,萤火虫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向当地33户农民租借30亩土地,建设萤火虫慈善农园。这样一来,不仅出租土地的农户有了稳定收入,被聘请在农园工作的村民也可以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此后长者饭堂所需的蔬果和大米均由慈善农园供应,健康又新鲜,一举多得。

从幸福小屋到长者饭堂再到慈善农园,这些年,萤火虫公益组织通过构建“社工+志愿者”服务模式开展“红种子”项目,通过搭建城市与乡村的交流平台,实现城乡互助帮扶。在冯绮霞的影响下,不少七境村村民主动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冯绮霞表示,希望能把七境村的成功经验推广到更多地方,最大限度发挥机构的社会担当作用。

被感动迎挑战,为失业人员找工作

(林家俊,广州市心明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海珠区“社工+就业服务驿站”项目社工)

在社区需要帮助时,你的身边有她也有他|基层社工服务故事①

迷茫时给予引导,无助时伸出援手,这是社工行业独有的温度。1998年出生的林家俊当社工已有4年。4年来,他始终心怀热忱,扎根社区一线,服务广大就业困难人员和失业人员,帮助他们重拾信心,为他们圆就业梦。

深耕社区实现社工服务价值

“从事社会工作,就是秉承助人自助理念,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别人成为更好的人,助力基层治理。”这是林家俊从事社会工作4年的最大体会。

据了解,目前林家俊负责海珠区“社工+就业服务驿站”项目在海幢街、龙凤街、南华西街、素社街等6个街道的运作。这些街道地处老城区,大龄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较多。为了摸清群众的就业需求,他带领团队开展调查,建立群众就业需求清单、资源清单和服务清单,通过链接爱心企业、机构组织等方式,快速帮助大龄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找到工作。

阿威(化名)是海珠区海幢街道户籍居民,由于职业规划不明确,他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屡次碰壁,自信心大受打击。了解到海幢街道有就业帮扶服务后,阿威来到街道就业服务驿站寻求帮助。在了解阿威的求职意向和工作经历后,林家俊很快就帮他制定了方案。根据阿威的工作经历和学历,林家俊指导他对求职简历进行优化,突出个人优势。在交流过程中,林家俊明显感觉到阿威自信心不足,于是为他安排了几次模拟面试,帮助他分析面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让阿威重拾信心。为了帮助阿威更快就业,林家俊还链接了三家企业和机构,为他争取到面试机会。最终,阿威成功通过面试,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林家俊说,因为经常和各种各样的待就业人群打交道,在他这里,“失业”不是宏观的社会命题,而是可以看得到的困境。“每一位求助者背后都有不同的故事,我需要做的就是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支持,以同理心去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境,为他们量身定制个性化救助方案。”

授人以渔探索帮扶新模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近年来,海幢街积极从技能培训入手,让失业者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多渠道就业创业。作为街道就业服务项目驻点社工,林家俊勇于创新,敢于探索,将培训和就业无缝链接,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快速就业。

“传统的就业培训会选择和培训机构合作,但学员学到技能后还要再找对口的就业单位,耗时比较长。近几年,在海珠区和海幢街的指导下,我们尝试和企业、行业协会进行培训合作,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定制培训内容,学员参加培训后便可直接面试上岗。”林家俊说。

去年5月,在海幢街道的指导下,林家俊带领团队,与广州市直播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合作,开展新媒体运营就业特色实训工作坊,首期招募35名学员进入工作坊学习。经过一个月的培训,学员自发组成直播团队,参加2023年首届直播电商创新创业大赛,有两支队伍分别斩获小组赛的二等奖和三等奖。培训结束后,有14人成功就业,6人成功创业。其中有5名学员组建新媒体运营团队并成立工作室,实现自主运作接单,灵活创收。

此外,去年以来,林家俊一直负责海幢街魔术就业实训小组工作。据介绍,该就业实训小组以“快培训+快就业”模式,通过与魔术公司合作,为有需要的失业人员开展技能培训。培训结束后,达到技能要求的学员可直接进入魔术公司工作。“这些实训非常适合一些大龄失业人员以及想进行灵活就业的人员,这在老城区的需求非常大,目前已经开展两期培训,有12名学员成功就业。”林家俊表示。

成为社工4年,林家俊说他在这份工作里遇到感动、迎接挑战,也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助人自助,成人达己”,他希望这份工作能被更多人看到、认可,让更多人参与到这份事业中来。

统筹:信息时报记者蔡晓素

文、图:信息时报记者 蔡晓素李丹李龙崔小远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