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报“对话”国宝】快看!这幅古画里的天津太亲切了!

2024-06-07 20:21:14 - 每日新报

【新报“对话”国宝】快看!这幅古画里的天津太亲切了!

白河流水日汤汤,

 直到天津接海洋。

归有光《初发白河·其一》

【新报“对话”国宝】快看!这幅古画里的天津太亲切了!

天津三岔河口航拍/孙少华

中国大运河天津段,像一条绵延的丝带,串起中国南北1794公里的河流山川,更像一本流动的大书,记录了天津的兴起与繁荣,书写了这个城市的百年故事。

在天津博物馆,一幅长逾7米的国宝在静静堆叠历史的厚度。

【新报“对话”国宝】快看!这幅古画里的天津太亲切了!

【新报“对话”国宝】快看!这幅古画里的天津太亲切了!

【新报“对话”国宝】快看!这幅古画里的天津太亲切了!

【新报“对话”国宝】快看!这幅古画里的天津太亲切了!

清乾隆《漕运图卷》

作为天博的镇馆之宝之一,清乾隆《漕运图卷》细细描绘了中国大运河的全貌,展现出一千多公里的繁华漕运,筑造起一段盛大的历史路线。

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新报在天津博物馆的支持协助下走近国宝,带领读者沿着大运河流淌的轨迹,踏入千年运河记忆,欣赏京杭大运河之美,感受它连接的过去与未来。

【新报“对话”国宝】快看!这幅古画里的天津太亲切了!

“从这幅清乾隆《漕运图卷》,观众能看到清代大运河贯穿南北的漕运景象。”

天博工作人员介绍:清代漕粮主要依靠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运输,漕运被视为经济命脉。康熙、乾隆就曾御驾南巡察看工程进展——

“当时为了方便他们详细了解大运河水利工程状况,画师要绘制舆图呈送御览,这幅漕运长卷,因此应运而生。” 

三维运河 

一场北京到杭州的旅程

去年底至今年3月,天博“沽帆影远——天津运河文化展”曾经将这幅清乾隆《漕运图卷》公开展出。

策展人安秋州表示,“该图采用了平立面结合的鸟瞰式形象画法,将运河沿途的城市、山脉、河流、湖泊、闸坝、桥梁、村庄等地理景致精美地呈现在图上,连不同的水流都以多种颜色做区分,这种作画方式在漕运图中较为罕见。”

【新报“对话”国宝】快看!这幅古画里的天津太亲切了!

清乾隆《漕运图卷》中“江苏省城”部分

此外,画卷上的山川部分采用了石青、石绿等鲜艳的矿物质颜料绘制,在当时这些颜料都是很昂贵的,因此推断这幅画作应是供皇室参阅的舆图。

画中运河的两端——杭州和北京被描绘得更为宏大。北京城的外城墙巍峨耸立,紫禁城红墙黄瓦,并藏于祥云之内,充分展现了都城的神秘和威严。

而对于杭州城的描绘,画匠则更侧重于西湖胜景——湖心亭、断桥、三潭印月、保俶塔等名胜都清晰可见。

【新报“对话”国宝】快看!这幅古画里的天津太亲切了!

清乾隆《漕运图卷》中的杭州和西湖

画卷生动的技法还体现在城墙的纹理、树木的层次上,甚至帆船上的褶皱都清晰可见,方便观者能全方位感受“三维运河”。

细节爆炸 

天津府至杨村八十八里

专家介绍,这幅《漕运图卷》除了精湛的绘画技艺,因在当时具备实用功能,流传保存至今,其研究价值更显珍贵。

画上,在运河两岸的村庄和城镇的中间有大量小楷文字,这些文字写明了城镇之间的里程数,因此可以通过这些判断两个城镇中间具体的航行时间,对于了解当时的城镇距离,以及航道信息均有着极高的实用价值和研究价值。

在此前的展览中,不少观众都表示被这幅壮阔秀丽的《漕运图卷》吸引。细细观看其中“天津府至杨村八十八里”等文字描述和绘图,倍感亲切,对天津大运河文化也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新报“对话”国宝】快看!这幅古画里的天津太亲切了!

“图卷”中的天津府

【新报“对话”国宝】快看!这幅古画里的天津太亲切了!

“图卷”中的静海县

由于清乾隆《漕运图卷》真实反映了乾隆早期的河渠水利工程、漕运水道流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信息量之大,让专家们对于它的研究一直都未间断。

虽然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部分地区的运河支流已经不再起到漕运作用,但这幅《漕运图卷》对于找寻历史上的运河遗迹,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堪称一幅“细节爆炸”的国宝。

一纸长图一条文脉

清乾隆《漕运图卷》,这张二百多年前的皇室舆图,除了肉眼可见的河川城镇,还蕴藏着千里江山中的文化密码。

《漕运图卷》中的天津段,明确描绘了南运河与北运河的交汇处——天津三岔河口,这是元代海漕转运节点的重要历史见证,也是天津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新报“对话”国宝】快看!这幅古画里的天津太亲切了!

【新报“对话”国宝】快看!这幅古画里的天津太亲切了!

“图卷”中的三岔河口与如今的三岔河口

天博研究员陈克表示:“漕运的发展形成天津三岔河口‘天下粮艘商舶鱼贯而进,殆无虚日’的景象,并且催生了宝泉集、宫前集(天后宫前)、安西市等十集一市。当时民间还流传着‘天津卫,天天集,今天不齐明天齐’的说法,体现了漕运为天津带来的经济繁荣。”

“天津府”“杨村”等也在图卷上清楚地展现。据介绍,康熙帝南巡时偶尔会驻跸杨村行宫,品尝著名小吃杨村糕干。这种米糕实乃600年前沿运河从浙江绍兴传到天津杨村,是典型的运河文化产物。

“随着大运河的开通,南粮北运,南北美味相兼容,还吸纳了西方多种食俗。”天津民俗文化专家赵永强说,在饮食物料的支撑下,天津拥有了多样化的饮食文化。

【新报“对话”国宝】快看!这幅古画里的天津太亲切了!

从包子、麻花、煎饼馃子、锅巴菜,到贴饽饽熬小鱼、罾蹦鲤鱼、八大碗,这些天津饮食文化都被贴上了浓厚的大运河特色。

当年,为了讨生活循运河而上的艺人们,进入了天津卫的“大码头”,南方的曲艺、戏曲也汇水而生、落地而长,孕育出新的文艺形式,最终在天津传承发展,天津也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戏曲重镇。

陈克如此总结天津的运河文化和天津人的性格——

“五方杂处让天津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从方言、饮食、武术、民间信仰到戏曲、曲艺、年画、手工艺等,处处可见运河文化烙印;而曾经的移民远离了祖籍,则培育了天津人好抱团、好热闹、嘴能说,对人热情、直爽等性格特点。”

千年运河千般宝藏

作为我国古代人民改造大自然的一项奇迹,中国大运河承载了千年文明,也连接起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以及京津两城的百姓生活,沿路的运河文物各有故事,精彩连连。

战国越王者旨於睗剑(杭州)

【新报“对话”国宝】快看!这幅古画里的天津太亲切了!

    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史学家根据剑格两面铸双钩鸟虫书铭文,推测它的主人正是越王勾践的儿子鼫与。此剑虽历2400多年岁月,依然不锈不蚀,锋利异常。为浙江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秘色瓷莲花碗(苏州)

【新报“对话”国宝】快看!这幅古画里的天津太亲切了!

    五代时期的秘色瓷莲花碗通体光洁、清澈碧绿,为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发达纵横的大运河水系,为越窑青瓷传播到全世界起到了极大作用,这种令人叹为观止的工艺品在世界掀起瓷器风潮。

含嘉仓刻铭砖(洛阳)

【新报“对话”国宝】快看!这幅古画里的天津太亲切了!

    含嘉仓是隋唐两代特别是唐代用以储存粮食的大型国家粮仓,也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古代最大的粮仓。大运河是运粮和囤粮的保障,含嘉仓铭砖让现代人“看见”隋唐大运河漕运粮食的繁忙景象。

墓室杂技壁画(沧州)

【新报“对话”国宝】快看!这幅古画里的天津太亲切了!

  吴桥小马厂村出土的南北朝时期墓室壁画上,栩栩如生地描绘出蝎子爬、倒立、马术等杂技表演场景,例证了吴桥富有传奇色彩的千年杂技文化。该壁画现藏于吴桥杂技博物馆。

清明上河图(北京)

【新报“对话”国宝】快看!这幅古画里的天津太亲切了!

    张择端的传世名作《清明上河图》中,生动地描绘了汴河上“舟行栉比、樯橹相连”的繁忙运输景象,也栩栩如生地记录了千余年前运河边的市井生活场景。这幅国宝目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新报“对话”国宝】快看!这幅古画里的天津太亲切了!

【新报“对话”国宝】快看!这幅古画里的天津太亲切了!

《每日新报》6月7日“国宝·运河”专题版面

——结 语——

天津金钢桥旁的大运河文化遗产区界桩,彰显着这段世界文化遗产的特殊价值。桥上北望,三岔河口的水路相汇、引滦入津工程纪念碑和“天津之眼”连接天际,美不胜收,成为外地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的热门打卡地。

家住河边蓬莱新里的李大爷告诉记者,自己在河边溜达了几十年,眼看着海河和运河越来越美,自己打心里感到高兴:

“有时我会沿着南运河走到天子津渡遗址公园。春天里,北运河的桃花堤是咱天津人都要去的踏青地。运河的水越来越清,两岸绿树成荫,公园和地标都是满满的文化味儿。”

【新报“对话”国宝】快看!这幅古画里的天津太亲切了!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