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传承中华文明风骨与气韵 为新时代的深圳文艺精品赋予新的人文内涵

2023-07-07 08:16:00 - 深圳新闻网

转自:深圳商报

《咏春》传承中华文明风骨与气韵 为新时代的深圳文艺精品赋予新的人文内涵

《咏春》传承中华文明风骨与气韵 为新时代的深圳文艺精品赋予新的人文内涵

深圳新闻网2023年7月7日讯(深圳商报记者祁琦)一部舞剧《咏春》,故事在两个时空流转,中国传统文化的风骨与气韵在两个时空同频共振,让无数观众感受到它的“后劲十足”。7月7日至9日,《咏春》将奔赴全国巡演的第16座城市——沈阳,在盛京大剧院继续讲述深圳与湾区的精神、情感与梦想。

舞剧《咏春》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出品,深圳歌剧舞剧院创排演出,由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广东省文艺精品(文艺人才)专项扶持资金与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共同资助。在《咏春》中,“舞”与“武”的相遇,“咏春拳”与“香云纱”的邂逅,在塑造宗师级大人物的同时也刻画了无数“追光”的小人物,为新时代的深圳文艺精品赋予了新的人文内涵,成为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旗帜。

描绘尚武崇德的人文内核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一直以来,深圳文艺精品创作都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展开,无论是较早的现代粤剧《驼哥的旗》,还是后来的大型合唱交响乐《人文颂》,乃至如今的舞剧《咏春》,无不体现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传承温和谦让、天下大同的中国哲学,抒写了一曲曲历史与人文相互交融的赞歌。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咏春拳的精神在于武和德的双修,从其第一套拳法“小念头”中便得到体现:“小念头不正,终身不正;习武如是,做人如是。”舞剧《咏春》不但形象表达中国武术的精彩绝伦,更生动描绘了尚武崇德的人文内核。剧中,叶问前往香港打拼,开馆授徒,将一套自卫防身之术发展为实战技击之绝,将咏春拳传播世界。“扶弱小以武辅仁”,叶问在一场场比拼中扛起振兴中华的大旗,为“咏春”重塑了精神底色。

咏春拳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中国“武”与“德”的文化符号。舞剧《咏春》编剧、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表示:“咏春拳有一个拳法叫‘搭桥’,是双方搭在一起切磋武艺,只有胜败,没有死活。我们中华武术各大门派在交手的时候都是这样,这包含了中华文明、中华哲学非常深刻的道理,人与人和谐,社会才能和谐,这是东方的智慧和文明给这个纷争的世界的答案。”

小人物折射大主题与大时代

在舞剧《咏春》中,“台前”有以武学宗师叶问为代表的“中国英雄”,他以尚武崇德的精神凝聚人心,弘扬民族自信;“幕后”则是一群以剧组灯光师大春为代表的“追光”小人物,他们托起大时代,最终成长为“平凡英雄”。主创们以琴心剑胆的情怀,让英雄侠客与小人物产生情感连结,在表达武林中人道德价值与伦理诉求的同时,也将无数平凡人带到“台前”,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温度。

导演韩真坦率地说:“这部舞剧更多的是讴歌小人物,每一个正在努力工作着的人。每一个时代都有像叶问这样的宗师级人物,但还有无数小人物去托起一个时代。他们看起来非常微小,但都给时代注入了能量。”韩真表示,我们不见得每个人都能站在光里,但当我们手中有一束光去照亮别人的时候,也许这就是光的意义;我们也可以做自己的英雄,呈现出自己生命里那块最绚烂的地方。这正是《咏春》重要的人文内涵。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深圳文艺创作就把更多的笔墨着力在普通人身上,通过讲述小人物的平凡与伟大,折射大主题与大时代。《咏春》中那群“追光”的小人物,正是深圳拼搏精神的真实写照,也是与这座城市的精神连接。

展示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与自强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到如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深圳的人文精神被不断地赋予时代的新内涵。舞剧《咏春》既是对五千年中华文明“根”和“魂”的守正与创新,也是深圳文艺精品创作在新时代展示出的高度文化自信,以期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在舞剧《咏春》中,叶问的故事让观众看到了传统的民族精神,而“追光者”的故事则让观众感受到了当代的时代精神。

中华文明博采众长、兼容并蓄,以开阔的胸怀包容四海。舞剧《咏春》对咏春拳、螳螂拳、八卦掌、八极拳和太极拳五大门派掌门高燃对决场面的呈现,正是对中华文明生机勃勃、绵延不绝、浩如烟海的表达。一如编剧冯双白在解析“搭桥”包含的中国智慧时所说,“搭桥”是交流而不是断绝,是沟通而不是敌视,是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这便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革新的本质。

自身的创新力,让中华文明成为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形态。深圳这座“创新之城”近期不仅创作出传递新时代民族自信、民族自强思想的重磅大作《咏春》,也推出了探索人类文明新道路的中国首部人工智能题材舞剧《深AI你》,在为观众展示中国舞蹈艺术万千气象的同时,更为深圳文艺精品创作赋予了深刻的精神内涵、审美韵味与人文价值。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