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也需上绿色保险?新型电力系统保险需要科学依据

2024-07-07 14:04:00 - 21世纪经济报道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卢陶然、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北京报道

 清洁电力系统保险有了科学依据。

今年4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推动绿色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通过保险机制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风险解决方案”。

在7月4日举行的新型电力系统风险特征及保险创新共研项目成果发布会上,原中国保监会党委副书记、副主席周延礼表示,当前,保险业正聚焦“双碳”背景下的绿色保险服务,支持能源结构转型,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保险业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创新发展不仅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更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贡献了重要力量。

电网也需上绿色保险?新型电力系统保险需要科学依据

会上发布了行业首份《新型电力系统保险创新规划与顶层设计》报告。这是保险公司与高校首次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出的保险创新体系规划设计建议。

新型电力系统保险费率仍在研究阶段

在新型电力系统风险特征及保险创新共研项目成果发布会期间,鼎和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很难给出新型电力系统保险的预期发展规模,但这个保险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需求有待进一步挖掘。

“这如果保险公司长期用低费率的方式占领市场、追求高增长,这不利于整个行业高质量发展。”该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新型电力系统保险的费率方面还处于研究阶段,没有明确的规定,“各家单位还在定费率,并且需要再保险单位的支持。”

该负责人表示,新型电力系统向全社会提供供电服务,涉及千家万户并且牵扯到第三方,若有条件,新型电力系统保险应该成为全新的险种。例如,可将电化学储能等安全风险等级较高、对社会公众利益影响较大的险种纳入强制保险范畴。

该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以光伏为例,光伏发电需要储能进行配套支持,如果储能系统损坏,电网运行方式已经估算的光伏出力会受到影响,电力系统的瞬时平衡被打破,其他方就会有一定的负荷损失成本,“而这部分成本电力系统很难承担。”

保险业风险减量亟待建立标准规范

周延礼在演讲中表示,保险业参与绿色金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他解释称,保险业在绿色金融服务发挥保障作用,是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建立精细化的风险模型,可实时监测和分析新型电力系统的运行数据。同时,通过风险减量的智能工具,实现对新型电力系统全生命周期的全面风险管理。在面对自然灾害等巨灾风险时,智能工具可以提供从预警到应急响应再到灾后恢复的全流程风险管理服务。

他表示,保险业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风险保障,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不二选择。一是要强化顶层设计,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补贴等方式,直接支持新型电力系统保险产品的研发和推广,降低企业参与绿色金融的门槛;二是要促进产融结合,打通跨行业合作信息壁垒,促进保险公司、电力系统运营商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提高风险管理效率和准确性。三是要健全标准体系,提升风险减量能力。监管机构、行业协会和保险公司应共同制定并推广统一的风险减量标准和指南,明确不同风险类型和减量工具的应用规范,全面覆盖保险业务各个阶段。

当前,风险减量措施在保险行业中尚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导致各保险公司在风险减量服务上的方法和策略不一,风险管理缺乏一致性和可比性。

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风险问题显著

何为新型电力系统?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副教授钟海旺表示,新型电力系统具备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四大基本特征。面向“双碳”目标的新型电力系统,其结构形态将由“源、网、荷、储”四要素拓展为“源、网、荷、储、碳、数”六要素。

钟海旺进一步解释称,首先,与传统化石燃料发电方式相比,新型电力系统有着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接入;第二,直流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高比例电力电子装置接入电力系统。由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装置接入的电网——“双高电系统”也是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特征;第三,新型储能技术正高速发展,终端有越来越多的分布式发电,用户侧产生的能量可以反送电;第四,数字化电网正高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电力市场、碳市场也在逐渐完善。

与传统电力系统相比,新型电力系统有怎样的风险?

钟海旺认为,首先,新型电力系统的交直流混联大电网结构越发复杂,分布式电源增多,系统非线性增加,运行机理更加复杂,易发生宽频振荡等风险;第二,从数字化程度高的角度看,新型电力系统与外部系统耦合程度加深,网络边界不断扩大,网络攻击、数字化故障也会增多;第三,由于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的接入,系统受自然灾害影响更加明显,非常规风险概率增加,系统供需不确定性风险增加;第四,“双高”特性越发凸显,转动惯量降低,系统抗扰动能力下降,发生连锁故障风险概率增加。

当前,以高比例新能源并网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在“源、网、荷、储”各环节安全风险问题显著。因此,对新型电力系统的风险评估至关重要,新型电力系统保险能够为电力系统提供风险处置的新思路、新途径。

“对于发电集团、供电公司和电力用户,从物理的角度解决风险问题需要投资新设备和研究新机理。如果能把部分风险进行转移,借助保险机构实现风险减量和处置,便能够实现更安全、更高效的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钟海旺表示。

新型电力系统保险发展空间较大

在本次论坛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研究员、中国保险与养老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魏晨阳则在新型电力系统的电源侧、电网侧等方面的保障需求做了说明。

在电源侧,根据不同能源类别的风险保障需求,产品设计分为太阳能保险、风电保险、水电保险、核电保险以及其他清洁能源保险。“保障需求总结归纳为三个维度:各类发电装备在产品质量、功率和贸易信用方面的保障,发电设备在生产、建设、运营阶段的保障以及电力系统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保障。”

在电网侧,其保障需求则主要涉及智能电网和微电网等在生产运输、工程建设、运营维护、供电服务等阶段的保险,以及为电网系统工程项目相关作业人员提供意外伤害和短期健康保险。

魏晨阳认为,未来会有更多保险机构参与到新型电力系统保险中。目前的市场规模还不大,“基于整个市场发展的速度来看,我们预期未来随着新的场景、新的风险界定能力不断提高,新型电力系统保险的发展空间非常大。”

魏晨阳对于推动新型电力系统保险发展提出了九个建议:第一,强化顶层设计,营造建造发展环境;第二,促进产融结合,推动行业稳健发展;第三,开拓业务蓝海,探寻企业发展新路;第四,提高行业协同,构建稳健保险市场;第五,健全标准体系,提升风险减量能力;第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渗透能力;第七,加强风险管理,提升主动预防能力;第八,强化数智建设,提升客户服务质量;第九,关注新兴业态,构建多元产品矩阵。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