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达闼机器人副总裁陈原:人形机器人到了价格下调时点,走向C端还需时间

2024-07-07 16:00:00 -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记者|郭净净

7月5日,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现场,达闼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达闼机器人”)副总裁陈原接受界面新闻专访表示,现在到了双足人形机器人价格应该往下调的时点,目前公司还是面向B端客户,人形机器人走向C端大众客户还需要一些时间。“现在这个时间段,双手轮式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达闼机器人会用带手的机器人(轮式或双足)去快速占领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应用场景。”

达闼机器人多款产品发布及开启预售

官网显示,达闼机器人成立于2015年,是云端机器人创造者、制造商和运营商,该公司可提供包括家庭服务机器人、商用服务机器人、教育机器人等多种类型的智能机器人产品。该公司全球总部位于上海,并在北京、深圳、成都、珠海等地设立分支机构。2020年,达闼在上海建设“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进行机器人整机生产及智能关节的研发和生产智能制造。

达阔机器人目前专利申请量超2000项,已授权专利超过1000项,获科技部批复建设“云端机器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成为国家级第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国家队公司。

天眼查显示,2016年以来,达闼机器人历经六轮融资,获得近50亿元投资额,投资方包括软银愿景基金、珠海格力、启明星辰、深创投、中关村发展集团、金地集团、富士康、上海城投、上海国盛投资集团等投资机构及地方国资。

WAIC现场,“机器人迎宾秀”在世博展览馆中厅上演,18台人形机器人组成“十八金刚”阵列,其中就有达闼机器人的人形双足机器人XR4小紫。

【专访】达闼机器人副总裁陈原:人形机器人到了价格下调时点,走向C端还需时间

该机器人搭载了具身智能大模型RobotGPT。据达闼机器人工作人员介绍,XR4机器人产品采用女性造型,身高1.68米,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全身拥有超过60个智能柔性关节。XR4采用自主研发的智能柔性执行器SCA和独创的串并联混合结构,将通信、计算、传感融为一体,最大峰值输出力矩可达600Nm;直腿拟人行走步态,行走速度为3.5公里/小时;XR4的手臂能够承载10公斤的重物,配置12自由度的灵巧手,可以拿起鸡蛋和纤薄的扑克牌,也可以双手协作完成烤面包片、装盘、熨烫衣服等活动。预计XR4将会在养老健康、立体清洁、轻型制造、商业服务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

据透露,在WAIC大会期间,首批限量100台的XR4开启预售,售价39.9万元起。“现阶段,39.9万这个价格是一个在市场上非常有竞争力的价格,可以面向教育科研甚至是制造等B端市场。”陈原对界面新闻透露,公司目前已经开始和教育科研,汽车制造等B端客户就双足人形机器人开展合作。“随着场景应用逐步深化,随着公司产品功能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机器人产品的价格也将逐步调整。比如这次展台上跳舞的达闼双手轮式机器人Ginger,2019年我们首次发布时的标价也是在四五十万的水平,但五年过去现在这个产品价格已经降到了十几万元的水平。”

【专访】达闼机器人副总裁陈原:人形机器人到了价格下调时点,走向C端还需时间

在此次大会现场,CloudGinger还与虚拟数字人Cloudia进行了虚实联动,共同起舞。在智能数字人领域,达闼机器人旗下Cloudia2Pro云端智能数字人同步发布。MoverMiniINS配电室巡检机器人在本次大会首次公开亮相。此外,达闼机器人还展示了云端移动机器人开发平台MoverMiniB和复合机器人MoverPlus。

双手轮式现阶段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

“目前达闼还是面向B端客户,人形机器人走向C端大众客户还需要一些时间。”陈原对界面新闻表示,人形机器人的场景应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出现在展会、接待、迎宾等场景中,通过简单的互动就可以满足需求了,这个阶段应该叫“能歌善舞”。“但现在其实已经在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就是让机器人‘心灵手巧’,具备更强大的智能,双手能够干活,让机器人能够真正去帮人做一些实际工作。”

陈原进一步指出,目前处于的第二个阶段,主要是进入到一些垂直领域的应用,比如让机器人到工厂或餐饮等劳动力密集型场景,这个阶段对于机器人的手的能力要求很高。然后在垂直领域做好了后,才是第三个阶段,让机器人进入千家万户,“这也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终极阶段,因为能进到家庭的机器人,其价格不能太高、能耗不能太高、体积不能太大,但功能一定要非常完整,而不是像现在进入的工厂的机器人一般会专注在垂直而单一的事情”。

“我们认为,在现在这个时间段,双手轮式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陈原对界面新闻透露,后续可能更多推进双手轮式机器人进工厂,“因为与双足机器人相比,双手机器人产品的成本更合理,在某些场景下,其与双足机器人的使用性能可以基本一致”。

在陈原看来,达闼机器人的竞争优势之一,便是机器人的商业化应用经验丰富,知道客户需要什么东西。“一家公司必须要知道你的产品是卖出来给谁用的,以及这个机器人商业变现模式是否成立。从达闼来说,我们现阶段会把双手轮式机器人和双手双足机器人同时推向客户,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构建最适合的实际场景应用。”

陈原对界面新闻进一步表示,达闼机器人希望用性价比更高的轮式的双手的机器人去快速占领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因为只要有手能干活,就可以满足很多实际应用要求。“做人形机器人的厂商不能只专注于双足这一点,而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机器人能干活的能力更多来自于手而不是脚。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有手能够干活的机器人,如果它有一双能够灵活迈过障碍的脚,当然好;但如果手的问题没解决,机器人的脚走得再快也没有实际的商业价值。”

“希望人形机器人行业构建一个开放的生态”

要让机器人具备真正能干活的双手,需要的不只是机器人手部的机械设计,更需要的是一个端到端的具身智能解决方案。

界面新闻了解到,达闼机器人具有行业领先的云端机器人全栈技术解决方案,提出“云端机器人”(“云脑+安全网+机器人”)架构并实现云端机器人的商业化。该公司还研发了集通信、计算、传感于一体的机器人智能柔性关节SCA,解决了机器人硬件在标准化、集成化及产业化方面的局限,降低了机器人准入门槛、加速产业生态形成。达闼云端机器人产品与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公共卫生、智慧农业、智慧医养、公共安全、智慧教育、智慧城市、商业零售等领域。

2023年7月,达闼机器人基于多年自然语言处理、机器视觉等技术的积累和垂直领域业务经验,发布了首个机器人领域的多模态人工智能大模型——RobotGPT。据了解,RobotGPT是为实现机器人在复杂应用场景下的多模态行为而提供的交互生成型AI(GenerativeAI)大模型;它与机器人的具身智能相结合,实现机器人理解人类语言,自动分解、规划和执行任务,进行实时交互,完成复杂的场景应用,推动具身智能的自主进化。

【专访】达闼机器人副总裁陈原:人形机器人到了价格下调时点,走向C端还需时间

“具备身体的智能和不具备身体的智能,所面向的大模型应用场景有很大的差别。”陈原对界面新闻指出,达闼的大模型产品主要针对机器人领域,其设计和通用大模型不一样,更多考虑将交流的、语音的、文字的、图像的、视频的等所有的模态信息融合在一起,为机器人提供分析,推理,决策的能力。一般来说,通用大模型厂商很难去真正理解机器人生态上更具体的一些垂直需求,所以这就需要机器人大模型厂商在机器人相关的数据收集,训练,推理上做很多工作。

除了机器人的云端大脑之外,达闼机器人在终端场景应用上布局也颇有成效。不过,陈原却对界面新闻表示,公司一开始做机器人本体也是“逼不得已”的选择。“达闼其实从2015年成立开始就是一个人工智能公司,希望做一个给机器人用的云大脑让大家都来去使用它,但到2018年,我们发现市面上这些机器人应用都不能够满足公司的应用需求。”陈原说。

据陈原回忆,早期公司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给服务机器人用的关节,因为当时市面上的关节都是给工业机器人用的,一个关节价格都是以万为单位,做一个机械臂就要十几万,于是达闼选择进入机器人硬件设计制造,并从服务机器人关节开始进行创新。“目前达闼做的关节价格以千为单位,做一个机械臂的成本可以控制一两万。”

“现阶段,整个服务机器人的产业链仍不算完整。虽然达闼目前是业界少有打通了端到端机器人全栈技术的公司,但是我们仍然希望构建的是一个开放的生态。”陈原对界面新闻表示,即便现在达闼有能力自己去造关节、造手、造整机,但依然会去考虑和第三方厂商合作。“更多第三方厂商的出现,意味着人形机器人行业生态的逐步成熟。这个产业一定会逐渐形成一个很完整的生态链。”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