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研人员找到229颗早型速逃星

2024-07-07 21:24:01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科技网

科技日报记者赵汉斌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获悉,该台研究人员近期找到了229颗早型速逃星,并对这些恒星的物理性质作了深入分析。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天体物理学报增刊》。

早型速逃星主要由O型和B型恒星组成。这些恒星中,有近三成以超过每秒30至40千米的速度在银河系中运动。在双星超新星爆炸或星团多体系统相互作用中,当质量更大的这类恒星在经历非对称核坍缩超新星爆炸时,其伴星可能被甩出,从而形成速逃星。速逃星对人们理解银河系结构、超新星爆炸模型、特殊双星系统、双星演化等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速逃星也可能在密集星团中,通过多体系统间的相互作用被抛射出来,这对人们理解星团的动力学过程十分重要。

我国科研人员找到229颗早型速逃星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郭彦君博士与合作者通过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DR8所释放的4432颗大质量早型恒星样本及其视向速度,结合相关天体测量数据,作了空间动力学特征的研究,并找出229颗早型速逃星。这是目前已知基于盖亚探测数据的速逃星研究数量最大样本。

此项研究发现,该样本中大部分速逃星具有较小的投影自转速度和空间速度,但几乎没有同时具有较大的投影自转速度和空间速度的速逃星。这一特征可能与速逃星的形成途径密切相关。研究人员进一步探究了速逃星样本在银河系中的空间位置分布,发现大多数速逃星可能位于银河系薄盘内。

通过对该样本中具有多次视向速度测量值的速逃星进行轨道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了两颗可能是速逃星双星的样本,其轨道周期分别为40天和61天。这一发现,为研究速逃星的起源提供了更具统计意义的参考样本,也为速逃星双星的理论起源提供了限制条件。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