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金融服务的“协同闭环链条”是如何炼成的?

2023-08-07 10:35:34 - 市场资讯

不止于金融。

作者|胜马财经李察

编辑|欧阳文

胜马财经观察发现,近些年,银行网点的服务有了显著提升,操作上有智能一体机,不管是常规的存取汇还是办理医保卡、社保卡等,从进门到办结都有客户经理全程解惑。更重要的是,各家银行为了刷好感,还会开展贴心的便民服务,比如供市民歇脚、喝水、充电、打印等服务。

银行扩展服务内容,一方面是践行行业宗旨,更重要的是让客户感受到自家服务更加周到、便捷,在银行同质化竞争的今天,可以说哪家银行能够包揽客户的大小需求,哪家银行就能够抓住客户的心。

换言之,未来哪家银行拥有多牌照服务能力,拥有全渠道服务资源的协同配合,哪家银行就抓住了持续发展的核心。

而在国内众多银行中,中信银行在更加全面解决客户需求这条路上,走在了最前列——2010年,中信集团设立了业务协同部,推动集团内部协同。而2022年中信金控牌照的落地,则将“融融协同”推向了新的高度,多家业内头部的公司联动带来的优势互补,为中信银行的发展带来有力支撑。

胜马财经了解到,中信公司涉及几乎所有金融业务领域,并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共享优势,通过与中信公司内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公司实现资源共享,业务互补和交叉销售,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元化、高附加值的服务。

可以这么说,不管你是个人还是企业,做个体生意还是公司上市,只要你有金融业务的需要,那么中信银行提供的服务基本可以实现全过程完美的“闭环”。中信银行的金融服务全景是如何打造的,这种协同闭环生态圈又是如何构建的呢?

中信银行:金融服务的“协同闭环链条”是如何炼成的?

中信银行:金融服务的“协同闭环链条”是如何炼成的?

从首创到“首创”

中信银行的故事始于1987年,如今已过36载。首都二环的建国门外,紧邻长安街延长线的北侧,一座因为深棕色的外观被称为“巧克力大厦”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大楼,见证了那个时代。

中信银行:金融服务的“协同闭环链条”是如何炼成的?

1984年,中信公司成立,这是中信集团的前身之一。当时,中信公司是中国最早的海外投资银行,具有境外投资和融资业务的能力。1987年4月,经批准,该银行以“中信实业银行”之名作为独立法人正式成立。

1998年,中信银行进行了股份制改造,成为全国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2005年,中信银行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商业银行之一。到了2007年,中信银行收购世纪信托,开始涉足信托业务,进一步拓宽金融服务领域。

2012年,中信银行成为国内首家获得新设省级分行批准的商业银行,继续加速分行网点的扩张。到了2016年中信银行设立科技创新部门,并开始加强科技与人工智能在银行业务中的应用。这也标志着中信银行科技赋能的新一轮发展正式开启。

中信银行在首都创立,在其发展过程中展现出“首创”的精神,该行是中国第一家设立全国性银行卡中心的商业银行;也率先引入了“城市客户经理”制度,通过为客户指派专属的城市客户经理来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这一举措增强了客户关系管理,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中信银行还首创充值卡业务,成为国内率先推出预付卡业务的银行之一。通过推出充值卡产品,中信银行在支付领域取得了突破,为客户提供了便捷的支付工具。

中信银行还是国内首家在自主研发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上推出线上理财产品的银行。通过互联网平台,中信银行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理财服务。

这些首创举动充分展现了中信银行在创新和发展方面的领先地位。中信银行通过引入新的服务模式、推出新的金融产品,满足了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加强了与客户的紧密互动,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中信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扩大业务范围,开展多元化金融服务,深化金融创新,逐步提升自身的实力和影响力。目前,中信银行已成为中国领先的商业银行之一,在零售银行、企业银行、资本市场和国际业务等领域均具备强大的经营实力和专业能力。

中信银行:金融服务的“协同闭环链条”是如何炼成的?

协同效应

让金融服务更“立体”

银行的业务往往涵盖多个领域,例如零售银行、企业银行、资本市场、国际业务等,每个领域有不同的牌照和专业要求。

这些领域的业务涉及不同的金融产品、服务和监管要求,银行根据自身定位和发展战略,会选择获得相应的牌照并培养相应的专业团队,以实现在各个领域的全面覆盖和专业提供服务。

但是对于中信银行来说,这种综合性金融服务能力相比同业,有了更多的“血脉”加持。

“中信”这两个字的分量其实不用多说——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信信托、中信保诚人寿、华夏基金、中信期货等集团子公司,在他们各自领域的行业内,都是头部机构。

中信集团同样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之一,除了综合金融服务,集团业务还涵盖先进智造、先进材料、新消费和新型城镇化,组成五大业务板块,并在多个与中国经济密切相关的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中信银行在2022年年报中开门见山表示,“协同是中信集团最大的优势,也是中信银行最大的‘靠山’。2022年7月,中信金控正式成立,驱动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引擎’已全方位运转,协同融合聚力也拥有了更坚实的抓手。作为中信集团协同的主平台,中信银行一直发挥着协同工作‘火车头’的作用。”

中信银行:金融服务的“协同闭环链条”是如何炼成的?

协同体系意味着中信银行通过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加强内外部合作,实现不同牌照业务之间的信息共享、资源共享、风控和运营优化,从而提高全行业务的整体效率和协同能力。

通过建立协同体系,银行能够更好地整合各个业务板块的优势,打破各业务之间的壁垒,形成更加高效的运作模式。协同体系将促进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的畅通,提升客户体验和满意度。此外,协同体系还可以降低成本,提高风险控制的能力,从而为银行提供更好的竞争力。

胜马财经了解到,通过持续构建协同新生态,拓展协同“朋友圈”,2022年,中信银行首次实现了37家分行业务协同全覆盖,协同联合融资规模突破2万亿大关,零售产品交叉销售规模踏入千亿俱乐部,协同资产托管规模首次跃上2万亿平台。

该行在年报中表示:“无论一个难题还是多元需求,无论一个行业还是千行百业,中信联合舰队的‘飞轮效应’正在不断凸显,为银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金融脱媒、跨界竞争的大背景下,中信银行背靠“中信联合舰队”,“金融全牌照”“产业全覆盖”的优势是最强的竞争方案,加上中信各领域智库专家,能够更大程度发挥集成优势和叠加效应。

如该行所言,未来将让“不止于金融”的服务产生更多新可能。

中信银行:金融服务的“协同闭环链条”是如何炼成的?

中信银行:金融服务的“协同闭环链条”是如何炼成的?

出清历史包袱改换轻装上阵

2022年,中信银行总资产规模超过8.5万亿元;营业收入达2113.92亿元,较上年增长3.34%;净利润达621.03亿元,较上年增长11.61%。

中信银行的资产体量无疑是金融巨无霸,而这种数量级的资金,在数十年运行过程中必然会和整体经济中的主要承载点产生千丝万缕的连接。

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中信银行公司贷款合计2.52万亿元,其中房地产业贷款余额为2771.73亿元,占比为10.98%。截至报告期末,中信银行不良贷款总额为652.1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27%,此外,银行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租赁和服务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其中,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为85.42亿元,占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的13.1%。

中信银行此前在对上交所的问询函的回复中披露,截至2022年末,已发生风险的房地产客户为22家,银行与上述客户开展的业务均为表内业务,合计余额为231.34亿元,其中表内贷款余额219.91亿元,表内非信贷业务余额为11.43亿元。

不过就2022年末的风险指标来看,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余额652.13亿元,不良贷款率1.27%,不良贷款连续两年实现量、率“双降”,拨备覆盖率上升21.12个百分点至201.19%。

中信银行资产质量保持向好态势在今年一季度末得到了延续,截至一季度末,集团不良贷款余额649.10亿元,较上年末减少3.03亿元;不良贷款率1.21%,较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08.87%,较上年末上升7.68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2.54%,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民生证券研报指出,在当前在不良认定标准更加严格背景下,不良新生成率仍呈下降趋势。另外,中信银行在调整信贷结构过程中,较早开始退出房地产领域,且目前不良暴露较充分、敞口下行,整体风险预计可控。

在2022年业绩发布会上,中信银行董事长曾表示,“中信银行的历史包袱已经出清,从此可以轻装上阵。”

胜马财经了解到,2019年开始,中信银行对原来过度投行化、过度追求高收益资产等问题进行纠正。同时对集团客户进行统一授信,纠正了风险独立性不足等问题。此后在2020年到2022年,中信银行经历了一段过渡调理期。重点完善制度、健全体系,建立长效机制。推出独立审批人专职审批人制度,提升审批的专业性和独立性,并进一步强化了集中度的管控,加大了问责力度等。

3月24日,中信银行召开2022年度业绩发布会,时任副董事长、行长方合英表示,中信银行历史包袱已经出清,历史资产质量对未来的财务影响趋于零。

没过多久,4月17日,中信银行公告显示,该行董事会于当日收到董事长朱鹤新的辞呈。因工作安排需要,朱鹤新辞去该行董事长、非执行董事等职务。同时宣布,行长方合英接棒董事长一职。

业内人士曾指出,本次调整系出于中信银行发展需要而进行的主动调整。选举和聘任的新任董事长和行长由现任行长和常务副行长顺序接任,管理班子最大限度保持稳定。候任的方合英董事长与刘成行长已在中信银行总行共事合作5年,新任管理团队磨合成本极小,预计将顺利平稳过渡。

新一任董事长方合英的接替,对中信银行来说是重要标志性事件。2023年是对2022年的告别,也是对前一届管理层的告别,更是对多年来历史包袱的告别。告别过去开启未来,中信银行这条大船驶向远方的过程中也将产生更多新可能。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