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峰:传承城市红色文脉,赋能文化新质生产力

2024-08-07 06:30:40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薛峰:传承城市红色文脉,赋能文化新质生产力

上海拥有深厚的红色历史积淀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特别强调:“要用好一大会址等红色资源,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上海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深挖红色文化、激活红色资源,传承城市红色文脉,从“特”“新”“实”三个方面靶向发力,切实赋能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

一是以“特”为基,锻造新质内容创造力。上海城市红色文脉的起点可以追溯到中国共产党的创建。100多年前,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此后党中央机关长期驻扎上海。上海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许多“第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党成立后的第一个中共中央机关等,不可替代的特色资源众多。上海全市共有不可移动红色资源612处,覆盖全市各个行政区域,红色血脉贯通了城市的物理空间。上海红色资源形态多样,丰富的红色文化艺术作品早已融入上海城市空间和市民日常生活,红色成为上海这座城市的底色,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二是以“新”为要,拓展新型渠道传播力。“红色+科技”,推动红色文脉的现代传承。通过革命文献的脱酸技术、数字化技术等科技手段,为革命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提供重要保障;利用现代技术展现红色文化场景、强化情感体验;创设“数字一大”元宇宙应用场景等虚拟叙事空间,搭载AI智能创作、虚拟直播等形式,让各种红色文化资源“活”起来。“红色+文旅”,开辟红色文化传播的新路径。采用多种方式发展红色旅游,如“百年党史路奋斗新征程”红色巴士、“党的诞生地”主题游船,推动红色文化与文旅深度融合。“红色+教育”,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通过“树德有为雏鹰少年”红色思政服务系列项目、百件革命文物进课堂项目、面向中小学生的“430·四点半课后服务”进馆项目等,点亮红色教育的“长明灯”。科技发展给红色文化插上了互联网翅膀,使其具有穿越时空的强大力量。

三是以“实”为重,提高红色文化影响力。挖掘红色资源,重视时代表达。上海有革命博物馆、纪念馆35家,其中依托革命文物设立的有29家。随着“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的实施,一批如中央特科机关旧址纪念馆等红色场馆新建开放。同时,持续推出一系列精品红色展览,实现红色文化影响深度与广度的全覆盖。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打造传播服务品牌。面向基层党组织,中共一大、二大、四大纪念馆共同打造“初心讲堂”;针对青少年学生,开设“新青年读书荟”、“红喇叭”小小讲解员社团项目。这些品牌项目的建设,让公众接触红色文化的途径更加多元。丰富红色文艺,助力红色文化传承。上海出品的《永不消逝的电波》《千里江山图》《觉醒年代》《英雄儿女》等一系列经典作品,以文艺作品的形式让红色文化焕发生机。红色文艺精品也通过孵化转化,放大矩阵长尾效应,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作者为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本文为作者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研讨会上的发言。)

栏目主编:王珍文字编辑:周丹旎编辑邮箱:shhgcsxh@163.com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