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教坛与沙海 至诚报国的“沙漠园丁”

2024-08-07 09:22:26 - 新华网

  在北京大学,有这样一位“沙漠园丁”。他聚焦以“肉苁蓉”为代表的天然中草药,带领团队深耕基础研究,钻研应用推广,在无定流沙中砌出了一座脱贫攻坚、造林治沙的大厦,也在天然药物学领域的沃土上孜孜不倦地培育着遍野桃李。他,就是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屠鹏飞。

深耕教学传道授业培芝育兰

  《天然药物前沿概论》是药学院的明星课程。作为课程的主讲教师,屠鹏飞就像一位手艺精湛的“私酿师傅”,将恩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国均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楼之岑的求学往事,青蒿素发明人屠呦呦、美洲大蠊系列新药创制人李树楠等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和创新精神,以及自己数十年潜心西北沙区发展肉苁蓉产业,“坐三天四夜火车硬座跑去新疆调研”的亲身经历,巧妙地融入课程中。理论知识与研究成果背后的艰辛与乐趣,正如香型馥郁而又风味百变的醇蜜,让学生回甘隽永,其乐陶陶。

  课程的结课汇报环节,屠鹏飞创新地采用了撰写“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和模拟答辩的方式,由申请基金的真实环境压力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于专业与规范的主动追求,也让学生真正领悟到了“科研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在夯实学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屠鹏飞每年还会聘请4位校外不同方向的国际前沿学者授课,这些学术“大咖”的加入,不仅为课程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学生真正领略到了“前沿”的魅力。。

与沙结缘科研反哺脱贫攻坚 躬耕教坛与沙海 至诚报国的“沙漠园丁”

  屠鹏飞与沙漠的情缘似乎是天生的。他对沙漠的浓厚兴趣,催生出一个“耕耘沙漠”的大胆计划——在沙漠中人工种植肉苁蓉。

  肉苁蓉,这种被誉为“沙漠人参”的珍贵中药材,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屠鹏飞的目标就是在沙漠中人工“播种”这种植物,建立起一套高产稳产的栽培技术体系。然而,作为一种藏在沙漠梭梭树根部的寄生植物,肉苁蓉的生长方式极为特殊,给人工种植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但是,再多“山重水复”的理由也抵不过向着“柳暗花明”的执着求索,更抵不过孜孜寻求改变和创新的学人心愿。历经不断的探索与实验,肉苁蓉种子“诱导”寄主毛状根的信号物质终于被屠鹏飞团队发现。自此,只需在梭梭树旁挖掘深沟,撒上肉苁蓉种子,或用拖拉机直接将种子深播土中,肉苁蓉的种子就会在地下静待萌发。

  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标准种植规范的建立,肉苁蓉产业逐渐发展壮大。从最初的小规模实践到大规模推广,从承接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重大项目,到为和田地区和阿拉善盟的农牧民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屠鹏飞和他的团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30载斗转星移、6000平方公里的黄沙大漠见证了肉苁蓉产业的崛起。如今,这条年产值高达200亿元的产业链已经带动了沙区20万百姓脱贫致富。2016年,屠鹏飞荣获首届“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2023年,荣获中国中药协会“致敬—中药材产业突出贡献人物”。

潜心制药科研创新全球领先

  随着肉苁蓉资源的日益丰富,屠鹏飞与他所在的天然药物学教师团队不再满足于仅仅研究其供给问题,而是转向了更深入的领域——探索肉苁蓉的药用价值,开启了新的科研征程。

  屠鹏飞带领团队从中药典籍与中药理论出发,深入钻研肉苁蓉发挥疗效的化学物质及其作用机制。基于对肉苁蓉药效物质的研究,将肉苁蓉的有效成分以及肉苁蓉与其他中药的科学配伍,研发出了一系列能够发挥更大效能的创新药物与健康产品。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屠鹏飞带领科研团队,充分利用我国特有的中药资源和丰富的生物资源优势,创建了国际领先的技术体系和平台,从天然活性物质的高效发现到微量活性成分的绿色“智造”,再到天然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的高效揭示,都取得了原创性成果。在执着的求索中,他们创建了“中药化学生物学”学科新方向,揭示了系列中药药效物质作用靶点和分子机制,阐释了中医药理论的生物学本质,推动了中医药研究进入国际前沿。

  屠鹏飞,这位从沙漠走来的“园丁”,他弯下腰,深情地拥抱广袤的原野,探寻着草药的无穷奥秘;他抬起头,细心地修剪新生的桃李,浇灌着抽芽的芝兰。药香盈鼻,属于屠鹏飞和“天药人”团队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文/王思萌)

原标题:躬耕教坛与沙海至诚报国的“沙漠园丁”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