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多家国有地方金控平台!他们是如何布局的?

2023-09-07 20:55:45 - 供应链金融SCF_770

金控平台概述

01

金控平台分类

按照股东背景,金融控股公司大概可以分为央企金控公司、地方金控平台、民营金控公司和互联网金控公司。央企金控公司依托大型银行、四大AMC、大型产业央企等,金融牌照较为全面,如中信集团、光大集团和平安集团。地方金控平台由地方政府牵头,旨在整合地区内金融资源,助力区域产业发展,目前多数省份都成立了省级金控平台,也有部分市级和少数县级金控平台。民企类金控公司通常为大型民营企业布局金融领域,代表有泛海控股、复星集团、海航集团等。而互联网金控公司则是凭借互联网头部公司布局金融领域,以腾讯和阿里为代表。

地方金控平台

地方金控平台具有较强的系统重要性,近年来地方金控平台发展迅速。在经济结构调整、国企改革、金融监管创新等因素驱动下,近几年金控平台发展较为迅速,其中地方金控平台的发展尤其明显。地方金控平台承担了整合区域金融资源、协调产业转型和助力经济发展的职能,具有较强的区域重要性,因此既掌握了区域内的主要金融资源,相较城投有更强的盈利能力,又有紧密的政企关系,相较普通地方国企有更多的政府信用加持。

一般将地方金控平台定义为,实控人为地方政府,通过持有地方金融机构的股权获取收益,而平台本身不直接从事经营活动,旨在整合地方金融资源、协调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金融控股类公司。各地金控平台的定位存在差异,一般讨论的地方金控平台包括同时控股产业和金融子公司,而其金融板块在业务结构中较为重要的控股型公司。地方金控平台通常具有1)层级高、数量少,区域内系统重要性较强,外部支持力度较大2)持有较为优质的资产,盈利能力和资产变现能力较好3)掌握区域内重要的金融资源,融资渠道较为通畅等优势。而由于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金融资源、管理水平等存在差异,导致其所设立的或控制的金控平台定位和信用状况亦存在差异。

地方金控平台关注要点

02

由于金融行业往往对资金需求巨大,地方金控平台尤其如此。获取资金的途径无非是母公司注资或者从外部融资,就外部融资而言,除在早期已经完成上市的部分金控平台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以外,鉴于地方金控平台的特殊地位,吸收其他外部股东的情况也较为少见,因此一般采用的是债权融资。数据所限,下面我们主要从发债融资的角度对地方金控平台的关注要点进行分析,这些要点也是金控平台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着重发展与提升的关键所在。

平台定位

平台定位是地方金控平台展业的基础和方向,包括行政级别,以及是否有产业类业务,区域内金控平台的数量及分工等。地方金控平台是由地方政府主导,统筹地方金融资源、助力地方产业发展的控股类国有企业,经营活动具有很强的政策导向,因此地方政府对于金控平台的定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开展业务的方向、范围以及获取资源的能力。通常来讲,省级金控平台较市级金控平台在资产质量、营收规模、获取牌照及市场认可度等方面更有优势。另外,需要关注区域内金控平台的数量,以及各自的分工定位。

同时从事产业类和金融类业务的控股类平台,业务结构更为多元,通常定位为产融结合,而各自业务板块又相对独立,需要具体分析不同板块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外部支持力度等。如江苏国信集团采用能源、金融和新兴产业投资等多元化业务并行的战略,如天津泰达投控聚焦城市综合开发、金融、高端制造三大主业;部分金控平台属于大型省级平台的金控子公司,如浙江东方金融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浙江省国际贸易集团的上市金控子公司,云南能投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为云南能投集团下属金融投资管理平台,以“产融结合、以融助产”的战略发展目标,契合国家政策及云南特色产业方向,实现集团内部业务协同。

各省的省级和各市的市级地方金控平台基本只有1-2家,省级仅安徽、四川、广东、山东、浙江和河南省有两家省级地方金控平台,市级仅广州、厦门、苏州、深圳、无锡,区域内定位均有所差异。以省级为例,安徽省,安徽省国有资本运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业务涉及金融证券、商贸物流、江汽业务、类金融、建筑设计等,而安徽国元金融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则是较为纯粹的综合性金融控股集团;广东省,广东省粤科金融集团有限公司为广东省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主平台,广东省财政专项资金的主要受托管理机构,以创投业务和基金业务为核心业务,而广东粤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为地方金融投资控股平台,涵盖信托、担保、不良资产管理、融资租赁、股权投资、实业经营等业务板块;四川省,四川能投金鼎产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四川能投实施“能源产融投资”战略的重要载体,而四川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省属国有金融控股平台,未来公司将构建以银行为核心,信托、证券、保险、产业基金等为支撑的金融机构体系;山东省,山东省财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要包括基金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业务、股权投资管理、融资租赁和供应链服务五个方面,而山东省鲁信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要涉及天然气供应、不良资产管理、信托业务、创投业务等;浙江省,浙江东方金融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浙江省国际贸易集团的上市金控子公司,金融、类金融、投资业务与传统商贸共同发展,而浙江省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定位于浙江省政府金融投资管理平台,业务涉及证券、期货、银行、担保、保险、信托、金租等。河南省,河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河南省省属大型国有综合性投资公司,业务范围主要涉及电力、造纸、基础设施、金融等,而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是农业政策性投融资机构,覆盖股权投资、基金投资与管理、财险、担保、小额贷款、融资租赁、保理等涉农金融领域。

金融牌照

金融牌照很大程度决定了资产质量和信用水平,地方金控平台持有的金融牌照是观察其平台定位、资源倾斜及信用资质的重要指标。通常银行、信托、保险和证券的牌照含金量较高,地方AMC在区域的系统重要性较强,类金融牌照的政策引导性较强,业务风险相对较大。地方金控平台本身基本不直接从事经营活动,主要通过持股子公司获取投资收益,因此子公司的经营情况和资产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金控平台的信用水平。

从全国省级和市级金控平台持有金融牌照的情况来看,其中银行、信托、保险和证券四大行业的牌照较为稀缺,其底层资产通常也较为优质,但由于四类行业的主体通常资产规模较大,盈利能力较强,且经营较为独立,有时金控平台可能对其的持股比例较低,控制力较弱。AMC牌照在区域内的稀缺性较高,一个省内地方AMC通常只有1-2家,承担着化解区域债务风险的使命,因此控股地方AMC的金控平台的系统重要性也较高,但不同平台不良资产业务的资本规模、处置效率、资产质量、盈利能力等可能存在显著不同。此外,基金、担保、金融租赁、小额贷款等牌照的个体差异较大,此类业务通常体现公司助力区域发展的职能,对区域内重点、特色产业有所倾斜,扶持部分中小微企业,因此底层资产的质量也较为下沉,其风险暴露情况对平台影响较大。

具体来看省级和市级金控平台持有金融牌照的情况,银行牌照的独立性较强,省级平台中仅广东粤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四川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市级平台中仅广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都交子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银行牌照,而其他地方金控平台通常仅参股银行主体。券商、保险、信托牌照也较为稀缺。地方AMC主要由省级金控平台持有,仅5家市级金控平台持有地方AMC。而担保、融资租赁和小额贷款等类金融业务的牌照相对普遍。

融资能力和母公司

地方金控平台的再融资能力,包括股东和政府支持、银行授信情况等。地方金控平台的股东通常是地方国资委、财政厅和人民政府,获取外部支持的能力较强,但由于区域金融资源、平台定位、市场竞争力、再融资能力的差异,资源倾斜方面也会存在差异。银行授信情况体现出金控平台的备用流动性。

选取江苏国信等三个地方金控平台,从定位、持有牌照和经营情况以及财务和融资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江苏国信集团

一、平台定位

江苏国信集团是江苏省最大的政府投资主体和国有资本的重大战略实施平台,是江苏省唯一既具备实业投资功能又具备金融功能的省属企业。目前公司公司已形成以能源基础产业、现代金融产业以及贸易产业为主的多元化发展格局,在推动江苏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稳步发展能源及金融等传统产业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目前,江苏国信集团是江苏省唯一有存续债的省级金控平台。

二、持有牌照和经营情况

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自能源业务(395.56亿元)、贸易业务(204.37亿元)、金融业务(18.96亿元)。公司持有金融牌照包括信托、银行(参股)、证券(参股)、担保、私募基金和保险经纪。

公司能源基础产业是公司最核心的产业,由下属子公司江苏国信(002608.SZ)、江苏省天然气有限公司和江苏新能(603693.SH)经营管理,包括发电业务和天然气业务,公司发电业务以火力发电为主,是江苏省最大的区域电力供应商,2021年3月末公司装机容量1847.3万千瓦,占全省统调装机容量的比例为15.53%,在江苏省排名第二。天然气业务主要从事江苏省天然气管网投资、建设、运营、管理以及天然气输送与购销。截至2022Q1,公司天然气管道总里程增至520公里,已覆盖苏南地区主要市场,占江苏省17%的市场份额。

公司现代金融产业在江苏省内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核心是信托业务、担保业务,主要由江苏省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和江苏省国信信用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运营。江苏省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是江苏省规模最大的信托公司,截至2021年末,总资产278.7亿元,净资产241.8亿元,2021年营业收入为25.2亿元,净利润为20.4亿元。公司担保业务由江苏省国信信用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运营,截至2022Q1担保余额为62.6亿元,未出现过代偿情况,风险控制能力较强。整体来看,公司的金融板块资质较好。

此外公司参股华泰证券、江苏银行、江苏核电等优质公司。截至2022Q1,公司为华泰证券(601688.SH、06886.HK)的A股第一大股东,持股15.13%,并持有江苏银行(600919.SH)10.15%的股权、江苏核电有限公司20%的股权。2021年江苏银行和华泰证券分别为公司贡献投资收益17.35亿元和19.58亿元。

公司贸易板块主体涉及“专网通信”事件,2021年大额计提资产减值损失。贸易产业主要是由下属全资子公司江苏舜天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舜天集团”)进行,主营服装和机械等产品的国内外贸易、船舶制造、房地产开发和租赁、机电产品国际招标业务和汽车租赁等业务。由于卷入隋田力“专网通信”融资性贸易骗局,大量应收款存在无法回收的风险,2021年舜天集团子公司江苏舜天(600287.SH)由于计提坏账准备亏损5.82亿元,同比减少利润7.83亿元。

三、财务情况与融资能力

公司盈利主要来自投资收益,2019-2021投资收益分别为59.5亿元、121.9亿元和5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6.1亿元、61亿元、22亿元,其中资产减值损失对利润的侵蚀较大,同期分别为13亿元、59亿元和26亿元,2020年资产减值主要是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出于谨慎原则,公司对小火电机组和生物质电厂计提减值,而2021年公司继续对淮阴和连云港等规模较小的发电、供热和生物质机组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叠加江苏舜天计提大额坏账准备,因此两年的资产减值损失规模较大。

此外,公司持有上市公司股权较多,除了能够带来可观的投资收益外,资产变现价值也较高。截至2022Q1,公司持有江苏国信(002608.SZ)73.82%股权,江苏新能(603693.SH)57.27%股权、华泰证券(601688.SH、06886.HK)15.13%股权,江苏银行(600919.SH)10.15%的股权,对应1月13日的市值,持有部分市值分别为165.7亿元、64.0亿元、157.0亿元和113.8亿元,合计500.4亿元。

整体来看,公司近几年盈利情况有所波动,但持有的子公司整体盈利能力较强,且公司持有较多的优质公司股权,上市公司的资产变现价值较高,公司合并层面和母公司层面的债务压力尚可,货币资金对短期债务的覆盖程度较低,但考虑到公司的股东背景、资产质量,公司的再融资能力较强。

成都交子

一、平台定位

公司前身为“成都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15年10月更名为“成都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19年1月更为现名,成都市国资委100%持有公司股权,为公司实控人。公司定位为成都市金融领域最重要的国有资本运营主体,按照成都市人民政府的要求,整合区域内金融资源,促进产业发展。公司业务呈多元化发展趋势,涵盖银行、保险、类金融、不良资产管理、供应链、物业开发经营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

二、持有牌照和经营情况

公司业务结构较为多元,包含金融(银行、保险)、类金融(融资租赁、担保、小额贷款、保理)、不良资产、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保安及押运服务、供应链、金融科技)等板块。持有金融牌照包括银行、保险、融资租赁、担保、小额贷款和AMC。

金融板块主要涉及银行和保险业务,其中银行板块的资产较为优质,为公司金融板块的核心资产。银行业务方面,2021年成都市授权公司对成都银行(601838.SH)履行部分国有资产管理职能,6月公司将成都银行纳入合并报表,新增银行业务板块,截至2022Q1对成都银行持股20%,同时参股成都农商行,持股9.81%。截至2022Q3,成都银行总资产规模9075.4亿元,净资产,存款余额为6415.5亿元,贷款余额4701.4亿元,不良贷款率0.81%,一级核心充足率8.40%,满足监管要求,拨备覆盖率498.18%,拨备充足。2021年公司收到两家银行发放现金股利合计4.4亿元。保险业务方面,2020年末公司将锦泰保险(870026.NQ)纳入合并范围,锦泰保险为中西部首家在“新三板”挂牌的保险公司,目前公司持股24.5%,为控股股东。截至2021年末,锦泰保险总资产为36.3亿元,净资产10.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71.52%,当年实现营业收入24.45亿元,净利润0.31亿元。

类金融板块主要覆盖融资租赁、担保、小额贷款和商业保理板块,该板块主要由全资子公司交子新兴统筹管理。融资租赁经营主体为成都金控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控租赁”),截至2021年末公司持股81.66%。截至2022Q1,金控租赁本金余额为43.16亿元,不良率为1.35%,拨备覆盖率为84.89%。担保业务由成都金控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控担保”)负责,截至2021年末,金控担保注册资本为20亿元。2020年以来担保业务快速增长,截至2021年末,担保余额为20.56亿元,同比上升103.97%,代偿款余额为9.54亿元,2019-2021年公司代偿额分别为3.27亿元、1.03亿元和2.08亿元,公司代偿规模较大。小额贷款业务由二级子公司成都市金控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控小贷”)运营,主要服务成都市内的小微企业,截至2021年末金控小贷注册资本5亿元,公司持股83.6%。截至2022Q1,贷款余额为8.14亿元,不良率为17.34%,资产质量明显承压。此外,商业保理业务运营主体为成都交子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子商保”),2020年1月开始展业,截至2022Q1,期末保理本级余额为17.88亿元,暂未出现不良。

公司不良资产管理业务主要由子公司鼎立公司和益航公司负责运营,其中益航公司持有地方AMC牌照。鼎立公司成立于2005年2月,定位为成都市市级国资国企改革重组平台和不良资产处置平台,是成都市专业处置市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资产管理公司,公司无相关金融牌照,截至2022Q1,公司持股51.03%。截至2021年末,累计收购金额21.08亿元,累计现金回收率为51.80%。益航公司成立于2018年7月,是四川省第二家地方AMC持牌企业,截至2022Q1,公司持股51.03%,近年来不良资产业务规模保持快速增长,2021年金融类不良资产收包规模位居四川省内第二位。截至2021年末,公司累计收购不良资产本息原值合计330.05亿元,收购成本合计254.82亿元,前五大客户不良资产额占当年收购金额的17.98%。截至2021年末,不良资产账面余额123.46亿元,累计资产回收率为47.60%,累计现金回收率为30.38%。

此外,公司还从事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业务,对成都金融总部商务区一二级联动开发,其中金融地产业务有一定资金压力。1)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业务:成都金融总部商务区定位为未来四川省乃至我国西部地区金融业发展核心承载区,成都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交子公园”)为开发建设开区域的牵头企业,主要负责区域内的一级开发业务,业务资金主要来自财政拨款和政府债券资金,确认收入不多。截至2022Q1,在建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额109.93亿元,已投资71.08亿元。2)金融地产业务:成都金控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控置业”)围绕处置原农信社1,161亩抵债土地资产,在成都周边区县金融中心市场进行开发建设,在土地获取上有成本优势。交子公园对金融总部商务区采用一、二级联动开发,定位为产城一体的发展模式,负责金融产业化项目及配套项目的二级开发,发挥产业聚集、招商引资的作用。截至2022Q1,公司在建房地产项目总投资50.13亿元,已投资18.27亿元,未来有较大的资金投入压力。开发完成后,已建成物业销售或出租。

公司还涉足保安及押运服务、供应链、金融科技等业务。保安及押运服务在成都市具有垄断地位,在收入结构中占比较高,且较为稳定,2019-2021年贡献收入21.53亿元、21.82亿元、23.51亿元。产品供应链业务为2019年新增,类似贸易业务,需要公司垫资,暂未出现不良。未来有较大的资金投入压力。金融科技板块涉及公共APP服务、金融科技企业孵化服务、数据服务和征信服务等领域,业务主体较多但目前体量较小。

三、财务情况与融资能力

从母公司口径来看,2019-2021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8.64亿元、7.91亿元和4.57亿元,对应当年投资收益分别为17.31亿元、15.86亿元和12.19亿元。截至2022Q3,公司持有成都银行20%的股权,对应1月13日的市值,持有部分市值为165.7亿元,资产变现能力较强。

整体来看,公司作为成都市金融领域最重要的国有资本运营主体,战略地位重要,在股权划转、资金注入、金融牌照获取和政策倾斜方面外部支持较大,同时银行、保险、资产管理等板块的资产较为优质,备用流动性充足,公司再融资能力较强。

山西金控

一、平台定位

山西金控成立于2015年12月,由山西省人民政府授权山西省财政厅作为出资人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金融资本投资平台,山西省财政厅持有公司100.00%的股权,为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公司是为山西省内唯一的国有大型全牌照金融控股平台,成立初衷即为山西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区域地位显著。

二、持有牌照和经营情况

公司是山西省内唯一的全牌照金融控股平台,覆盖证券、保险、信托、银行(参股)、AMC(参股)、担保、金融租赁、私募基金、期货等牌照,拥有众多金融牌照资源。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合计74.18亿元,主要来自证券及期货业务(53.84%)、保险业务(20.14%)、酒店及房地产业务(5.01%)、信托业务(3.86%)、担保业务(2.64%)、金融租赁业务(1.08%)、总部及其他(17.35%)。

金融业务方面,山西证券为公司的核心资产,需关注信托业务的风险敞口。证券业务方面,经营主体山西证券(002500.SZ)为A股上市公司,2021年证监会评级为A类A级,整体竞争力较强。截至2021年末,山西证券资产总额763.02亿元,净资产177.06亿元,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39.94亿元,净利润8.12亿元。此外,山西证券通过子公司开展期货、私募股权投资、另类投资、国际业务等业务。保险业务方面,由子公司中煤保险负责运营,截至2021年末,中煤保险总资产35.39亿元,净资产6.74亿元,公司持有其32.78%的股权,2021年中煤保险实现营业收入19.5亿元,主要是保费收入(93.09%)和投资收益(5.56%),当年净利润仅0.17亿元。信托业务方面,山西信托是山西省唯一一家信托机构,公司持有其90.70%股权,截至2021年末,山西信托资产总资产38.78亿元,净资产18.07亿元,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92亿元。截至2021年末,山西信托信托资产634.25亿元,自营投资资产31.28亿元,自营违约项目21个,期末余额为12.99亿元,已计提减值准备1.94亿元。

类金融业务,存在一定的担保业务代偿与融资租赁的项目逾期。再担保业务方面,山西再担保为促进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而成立的省级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公司持有其98.00%股权,2021年营业收入1.96亿元,同比增长43.07%,净利润0.24亿元。截至2021年末,2021年,山西再担保业务发生额为331.50亿元,代偿金额为1.54亿元,当期担保代偿率为0.83%,截至2021年末,累计担保代偿额为9.23亿元,累计代偿回收3.62亿元,关注代偿及处置情况。金融租赁方面,截至2021年末,山西金租资产总额40.34亿元,所有者权益合计6.71亿元。2021年,山西金租营业收入0.8亿元,亏损1.49亿元。截至2021年末,山西金租租赁资产余额为37.43亿元,业务模式以售后回租模式为主,客户集中度较高,部分项目出现逾期,资产质量承压。

公司还控股山西产权中心、山西股权中心、晋金所、太行基金,整体规模不大,政策引导性质较强。山西产权中心为企业提供各类权益的登记托管、交易、融资和结算等服务,截至2021年末,注册资本为2.79亿元,公司持有其61.03%股份。山西股权中心是山西省中小微企业证券非公开发行、转让及相关活动提供设施与服务的活动场所,截至2021年末,注册资本为1亿元,公司持有其70%股权。晋金所目前主要开展括保理、租赁等金融产品交易,机构挂牌,不良资产挂牌,晋金财富公募基金代销业务和晋金小贷业务等,截至2021年末,注册资本为2亿元,公司持有其97.5%股权。太行基金是山西省省级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管理公司,是山西省省级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管理公司,截至2021年末,注册资本为2亿元,公司持有其100%股权。另外,公司还涉足酒店及房地产开发业务,2021年实现收入3.72亿元。

此外,公司还对联营企业华融晋商持股32.91%,华融晋商为山西省第一家拥有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批量收购处置业务资质的省级资产管理公司,2021年实现净利润3.23亿元。

三、财务情况与融资能力

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71.48亿元,净利润7.63亿元,同比均有所增长,但当年信用减值和资产减值分别计提5.20亿元和2.41亿元,对利润造成较大侵蚀。

截至2022Q3,公司持有山西证券37.77%的股份,对应1月13日的市值,持有部分市值为62.73亿元,能够提供一定流动性。

截至2021年末,公司合并授信总额1001.85亿元,未使用授信余额为803.52亿元,公司间接融资渠道畅通。考虑到公司作为山西省内唯一的国有大型全牌照金融控股平台,区域重要性较强,且山西证券的市场认可度较高,公司整体的再融资能力较强。

其他金控平台

03

中信金控作为首批获得金控牌照的公司,运作模式和未来布局备受关注,下面对其发展历程、探索方向等做初步分析,以此为其他金控公司发展提供借鉴。

中信金控模式分析

一、发展历程

2002年,国务院批准光大集团、中信集团、平安集团作为综合金融控股集团试点机构,三者成为综合经营的探路者和先行军。此后,综合金融集团进入高速成长期,多种形式的金融集团层出不穷,多以金融控股公司的名义开展业务。2017年以来,《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金控准入管理决定》等政策相继出台,金融控股公司进入规范发展期。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央行陆续受理了5家企业设立金融控股公司的申请,分别为中信集团、光大集团、北京金控、万向控股、招融投资

2022年3月17日,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批准中国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筹)和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金融控股公司设立许可。2022年7月15日,中信金控在北京中信大厦举行成立大会。

二、组织架构

中信金控属于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中的央企产业金控,隶属于中信集团。中信集团旗下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各类金融牌照齐全,目前中信集团旗下的多家金融机构股权已经陆续无偿划转到了中信金控,其中包括中信证券、中信银行和中信保诚人寿等。

在组织架构上,中信金控设置董事会、监事会与高级管理层,在管理层下设置综合部、董办(监办)、风险合规部、财务部、财富管理部、中信集团职能部门六大职能部门。

中信金控下辖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信托、中信保诚人寿四大公司。中信银行在境内外下设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信银(香港)投资有限公司、中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信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中信百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阿尔金银行和浙江临安中信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7家附属机构。中信证券下设中信证券(山东)有限责任公司、中信证券华南股份有限公司、金石投资有限公司、中信证券投资有限公司、中信证券国际有限公司、中信期货有限公司、华夏基金7家附属机构。中信信托下设中信聚信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中信信惠国际资本有限公司、中信保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中信信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5家附属机构。中信保诚人寿下设中信保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1家附属机构。

三、业务实践

根据中信集团“十四五”时期总体战略规划和综合金融服务板块的规划,中信集团综合金融服务将实施“一四三六”战略:打造一流金控平台,提升“统一客户服务、强化业务协同、全面风险防控和先进科技赋能”四大功能体系,构建“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和综合融资”三大核心能力,做强银行、证券、信托、保险、资产管理和财务公司六大细分领域。

作为中信集团旗下综合金融服务板块的平台公司,中信金控“以资本管理为纽带、以公司治理为平台、以风险管理为底线、以业务协同为驱动”的总体思路,按照“一个中信、一个客户”原则,加强对所属金融机构的资本、风险、关联交易和业务协同等方面进行管控,提升“全面风险防控、综合金融服务、先进科技赋能、统一客户服务”四大功能体系,构建“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综合融资”三大核心能力,不断提高金融科技实力,为服务实体经济、创造美好生活提供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努力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的金融控股公司。

1.整合获客渠道,建设统一客户服务体系

在“统一客户服务”功能打造方面,中信金控着力于整合已有获客渠道,融合场景流程,提供协同服务,建设统一客户服务体系。

以中信银行为例。中信证券与中信银行在FOF业务领域的协同合作于2020年11月正式启动,中信银行拥有销售渠道与客户优势,但单独无法撬动较多研究资源和服务资源,中信证券拥有从固收、权益,到混合型的全产品线产品,但自身无法获取庞大、优质的客群。中信证券拥有包括FOF团队在内的100多人的投研团队,在该模式中担任“资管平台”的角色:中信银行则拥有大量的优质私人银行客户资源,具备渠道优势,两家通过集团协同的模式,将中信证券FOF管理人的投研力量与中信银行的客户需求相结合,为客户制定资产配置计划。同时,中信银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推动核心客户链式营销,启动“百渠千链”工程,厘清“联动+渠道+链式营销”思路策略,强化渠道建设,搭建3865个批量获客渠道,带动新增对公客户4.60万户,基础户、有效户增量贡献近60%:建立跨分行联合营销机制,支持重点客群拓展和重点业务发展。深入贯彻中信集团协同战略,深耕“大协同”场景生态,与中信证券、金石投资有限公司等中信集团金融子公司深度合作,共同开发新客户超1300户,在中信集团内、市场上不断深化“以协同成就大不同”的中信新主张。

2.依托综合优势,强化业务协同体系

在“综合金融服务”功能打造方面,中信集团致力于以“金融+实业”的综合优势为依托,聚焦资本市场、保险、财富管理、消费金融和不良资产处置等重点市场,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综合金融服务,强化业务协同体系。中信集团是一家业务多元的大型综合企业集团,除了综合金融服务板块,还包括先进智造、先进材料、新消费、新型城镇化等实业板块,在“金融+金融”和“金融+产业”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协同效应。

业务协同工作主要体现在融融协同、产融协同与数字化转型工作上。在2020年,中信集团成立集团协同委员会,在37个地区成立协同委区域分会,加强对协同的统筹,使协同成为集团新的价值增长点,更好地满足客户多样化和综合化需求。后续中信集团成立了中信联合舰队,由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信托、信银国际、信银投资、中信金租.中信保诚人寿等中信集团旗下机构共同参与,可以为企业上市提供融资、并购、上市保荐、债券承销等一站式服务对促进融融协同、产融协同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融融协同方面,中信银行联合集团旗下子公司,对企业提供“一点接入、全集团响应”的综合金融服务,比如中信银行以中信证券的已辅导备案、已保荐、已投资企业为重点客群,实施投贷联合战略,提供信用融资、选择权贷款、股权重组融资、股权直投、财务顾问等综合金融服务。2021年,中信银行联合中信集团其他金融子公司共为实体企业提供融资规模达1.56万亿元,2022年前四个月提供融资4313亿元,同比增长13%,同时带动中信银行对公存款入账金额人民币7,540亿元,中信银行资产托管新增人民币2,267亿元,零售业务交叉销售产品规模人民币876亿元。

在产融协同方面,中信财务联手中信银行在市场公允原则下为实业子公司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发挥产融协同优势,杠杆率降至近年来最优水平。再如2021年,中信联合舰队与湖南建工集团战略签约,实现更为紧密的产融结合。其中,中信银行长沙分行将在结算类、融资类、供应链、跨境类、租赁类等五个方面为湖南建工提供银行服务,同时持续跟进集团在国企混改方面的金融需求,中信证券在资本市场、供应链金融、跨境业务、DPP项目融资等多个方面为湖南建工提供全方面的“金融活水”。

在融融协同与产融协同相结合方面,如中信银行顺应企业多元化融资发展趋势,联合中信证券打造债市“中信联合体”“境内+境外”全场景、综合化债券融资安排,发债客户合计覆盖率超过50%。

在数字化转型促进业务协同方面,中信集团内部互联互通的统一协同平台“中信协同+”系统按期上线,中信集团面向C端用户的互联网生态协同平台“中信优享+”系统2021年用户量达1.39亿,为中信银行、中信证券等机构导流用户超1246万,交叉销售超62.77万单。

3.重视风险管理,构建全面风险防控体系

在“全面风险防控”功能打造方面,中信集团聚焦建设集组织架构、管理政策、流程管理、风控技术、风控文化为一体的风控体系,构建全面风险防控体系。

中信集团风险管理的架构包括以公司治理结构为基础的“四个层面”和“三道防线”。“四个层面”即:1)董事会;2)高级管理层和若干委员会;3)中信集团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4)成员单位。“三道防线”即:1)由中信集团的各层级业务经营部门组成的第一道防线;2)以中信集团的各层级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组成的第二道防线;3)由中信集团的各层级内部审计部门或专门审计岗组成的第三道防线。

类似于中信集团风险管理,中信金控按照全面统一、分层分类、专业高效、技术先进原则,从“组织、政策、流程技术、文化”五个维度,打造覆盖各类风险的全员、全面、全程的一流金控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信金控倡导“管好风险就是创造效益”的风险管理理念,以公司治理为基础、以风险偏好为引领,搭建职责清晰的跨法人风险管理治理架构,形成纵向上下衔接、横向互为支撑的三道防线,发挥风险管理协同优势,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金融控股集团的总体风险。

中信金控各金融子公司在集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框架下,建立与自身业务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切实履行作为“第一道防线”的风险管理主体职责,有效管控自身面临的各类风险。

具体到某一金融子公司,如中信证券。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公司董事会、经营管理层以及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对经营中的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洗钱风险、声誉风险、信息技术风险等各类风险,进行准确识别、审慎评估、动态监控、及时应对的全程管理。中信证券全面风险管理遵循全面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重要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具体落实方面,中信证券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包括董事会及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经营管理层及下设的专业委员会,相关内部控制部门与业务部门/业务线。在部门和业务线层面,确立了由业务部门/业务线承担风险管理的首要责任、风险管理部及合规部等内部控制部门对各类风险进行专业化管理、稽核审计部负青事后监督与评价的风险管理三道防线。

4.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建立科技赋能体系

在“先进科技赋能”功能打造方面,中信集团加大金融科技投入,致力于构建一体化金融科技平台,包括打造金融生态场景、建立科技研发基地、建设数据共享中心、共建能力开放平台,建立先进的科技赋能体系。中信金控着力构建先进科技赋能体系、数字化统一客户服务体系、全面风险防控体系、深度业务协同体系和以客户为中心的财富管理平台,打造对内聚合产品与服务、对外连接用户与合作伙伴的数字化综合服务能力,推动数据贯通、资源共享、风险管控和业务协同,构建各方互促共进、互利共赢的数字生态,助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的金融控股公司,为客户提供数字化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目前中信金控旗下子公司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青岛等地均设有研发中心,并成立创新实验室积极探索前沿技术在不同金融场景中的应用,研发产能持续释放。同时中信金控高度重视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和引进金融科技人才,目前已拥有科技人员近6000名,形成了一支专业化、复合型的金融科技人才队伍。自2016年以来,中信金控旗下各子公司累计获得科技类权威奖项60余项,其中,各子公司共计荣获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奖32项。

中信银行加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中信大脑、“效率+”平台、区块链平台等创新成果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区块链平台“雄安模式”在多个项目成功复制推广;持续创新科技一体化协同工作模式,投产管理驾驶舱、一线知识云等一批数字化作业装备;持续推进中台战略,一站式开发作业平台等技术先进性保持同业领先;加强数据治理,推动数据赋能业务、运营、风控等全领域全流程;构建一体化运维、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三大体系,安全保障能力处于行业前列。

中信证券依托人工智能云平台打造智能投资、智能投顾、智能投研、智能算法等能力,探索算法交易,为机构服务和投研业务赋能;通过大数据应用及智能营销平台、EQD衍生品交易系统、托管估值系统等,为营销和前端业务提供有力支撑;基于MR技术开发投顾、会议、直播等应用,为客户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

5.建设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和综合融资三大核心能力

作为战略支撑点,中信集团依托集团综合化平台,进一步发挥“1+1>2”的协同优势,努力构建“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综合融资”三大核心能力,致力于打造适应新发展格局的核心竞争力,构建起业务护城河。具体措施包括:通过资产配置满足用户全生命周期客户需求,提供端到端的财富顾问式服务;加强集团内银行、基金、信托等各大资管平台协调联动,实现全业务链式服务;以客户需求和应用场景为基础,建成跨越传统信贷市场、债务资本市场和股权资本市场的综合融资提供商。

(1)全面打造财富管理品牌优势

中信集团正以财富管理为驱动构建核心竞争力,争取凭借自身优势在财富管理的蓝海中占据领先地位。中信金控将实施财富管理内部协同与外部生态相结合的“内生·纵横”战略布局。其中“内”是加大内部协同,充分发挥中信集团“金融+实业”的优势;“生”是指要积极布局外部生态,构建“大财富管理价值链”;“纵”是指在聚焦客户需求、优化产品结构、整合高质量渠道、完善经营管理四个维度上持续发力;“横”是指中信金控作为一个平台要扮演好一个组织者的角色,在搭建平台、确定规则、管理准入、创新产品方面做好工作。

在金控设立之前,中信集团在构建统一的财富管理品牌和平台方面已有布局。比如,“中信幸福财富”就是各子公司对外共用的个人客户财富品牌,“一个中信、一个客户”的理念也在不断推进。在金控牌照获批后,中信集团进一步推进中信金控平台的搭建,助力中信金控打好、打赢财富管理之战。从具体措施来看,一条完整的财富管理链条涉及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投资银行,中信金控相继成立了由多家子公司共同参与的财富管理委员会及投行业务、零售体系建设和资产配置三个子委员会。在强化风险隔离的大前提下,中信正在构建一个覆盖财富管理全链条的大平台、大生态。

在平台和机制方面,中信金控设置了财富管理委员会,下设投行业务、零售体系建设和资产配置三个子委员会,并在资产配置子委员会下又设置资产配置工作室、优品工作室来实现其“防范重大风险,把握重大机遇”的核心功能。资立配置工作室负责大类资产的研究,定期给出市场洞察、配置建议、风险提示等,优品工作室则根据这些策略去筛选优质产品,制定营销方案。资产配置子委员会由中信银行、中信证券发起,多家中信子公司共同参与,集合了各个子公司的能力,构建了一个财富管理的“专业大脑”。通过这个多业务、多牌照、多视角的平台,可以从更全面、更综合的维度来甄别风险,也可以更好地挖掘市场机会。从该平台的实际运营方面来看,优品工作室首只遴选的“中信优品”6月上旬正式发布。目前,“中信优品”的备选产品都是来自中信金控子公司已经准入且纳入重点池的产品。只有通过优品工作室的筛选标准、现场评议,且有两家及以上成员机构准入代销之后,产品才能进入“优品池”,并被认定为“中信优品”。具体来看,在产品供给端,由各子公司推荐优质管理人,中信优品工作室定期组织交流会,确定“中信优品”的准入标准、上线管理、后期评价和产品退出标准,共同确定中信优品产品策略。在产品销售端,优品工作室则牵头建立售前、售中、售后全覆盖的销售流程,在充分尊重子公司意愿的基础上,统一进行市场推广,做大产品规模。

(2)全面打造资产管理产品优势

在当前“净值化”时代下,更多的将是产品的比拼,产品比拼背后需要强大的投研与投顾支撑。中信集合中信集团旗下各个金融子公司高水平的研究力量,着力打造专业化投研生态圈,目的在于用专业的力量全面驱动资管产品创新,打造丰富产品货架。中信不仅致力于构建覆盖各类风险偏好的全产品体系,而且更加关注产品供需匹配过程中的“稳态”和“敏态”。一方面尽可能隆低净值波动对客户体验的影响,让财富“稳中求进”;另一方面尽可能打造多元化线上渠道和丰富场景,让产品供给“敏捷精准”。中信联合舰队强大的资产端与中信新零售体系庞大客群的资金端,二者势必会在资产管理业务的协同下达到更好的结合,创造更大的价值。

(3)全面打造综合融资服务优势

中信集团“金融全牌照”和“产业全覆盖”的独特优势,是其做强、做优、做大综合融资服务的强大支撑。中信银行将加快布局资本市场业务,努力整合各种融资渠道和产品,综合运用“商行+投行”、“股权+债权”、“境内+境外”“批发+零售”等模式,实现由传统“信用中介”向聚合型“服务中介”的升级蝶变。同时,中信银行能够借助中信集团在实业领域多年深耕的宝贵经验,借助中信联合舰队的投研力量,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行业洞见,更好地赋能客户发展,实现“利他共赢”,让“不止于金融”的服务不断延伸。

中信金控看未来金控发展方向

作为首家获批的金控公司,2023年初中信金控召开了年度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2022年的发展成效并部署了2023年的工作要求。下面通过中信金控的探索和尝试,探讨未来金控可能的发展动向。

一、产融协同与融融协同化解风险的新模式

根据中信股份财务总监、中信金控副总经理曹国强的工作报告,经过2022年的发展,中信金控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成形见效;同时,中信系金融机构在2022年充分发挥产融并举优势,以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持续探索协同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出了多个产融协同化解风险的创新方案,为维护社会、经济和金融稳定开创了“中信模式”。2023年,中信金控聚焦“见实效”目标,围绕完善管理机制、补足管理短板等三大任务,抓好重点风险攻坚、风险预警灯塔等六大行动,全面提升风险合规管理质效,继续探索产融协同、融融协同化解风险有效路径。

二、协同机制与数字化加强金控平台功能在财富管理的发挥

大财富管理涉及客户各类具体的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综合融资需求,是一条较长的产业链条。这一展业特点与金控公司的协同模式天然契合。然而,以投贷联动为例,由于各子公司发展目标、考核不同,目前银行系金控公司难以形成协同效应,在发展投贷联动方面进展缓慢。中信金控以财富管理委员会为代表的协同机制成为发挥金控平台功能布局财富管理行业的抓手,此外,随着数字化建设的推进,中信金控还将搭建一个统一标准下的数据、技术、服务平台,在健全风险隔离机制、注重客户信息保护的前提下,为各子公司在财富管理业务上的协同构建一套基础设施。中信金控的协同机制与数字化转型或将是未来各金控公司发挥平台功能的重要参考。此外,无论是事关金控公司自身发展的前沿研究,如合格资本工具发行、资本充足率计量、关联交易管理,还是净值化背景下金融产品创新与配置的投资研究,都需要有高水平的研究团队提供智力支持。中信金控的智库平台是协同机制的又一探索,可能成为金控公司统一研究力量、释放金控平台价值的尝试。

三、资本补充机制的破题打开金控行业的资本运作空间

根据《金控办法》,金控公司“应当建立资本补充机制”,可通过发行“合格资本工具”“保持金融控股集团整体资本充足”。这也是《金控办法》赋予金控公司的重要机遇之一。目前,国内金控公司合格资本工具的发行仍处空白,相关法律法规对金控公司可发行的“合格资本工具”也无明确定义。中信金控有望在2023年实质性推动合格资本具的发行,或将为金控公司的资本运作打开空间。

编辑观点

04

金控平台的布局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话题,纵观海内外成熟市场,每个成功的公司都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发展出了一套自己的打法,如:花旗通过综合经营做大了卖方资管和年金管理业务;富国引入交叉销售,但有得有失,关键是考核指标过于严苛导致了道德风险;汇丰通过综合经营其投行和资管业务借助银行渠道优势获得发展;德意志集团产融结合,与产业资本深度融合孵化明星企业;平安集团综合经营战略成效显著。囿于篇幅,我们无法展现更多具体的成功典型、失败经验与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根据已经呈现的内容以及一些较为成熟的案例和做法,可以发现,金控平台做大做强的关键主要是:背靠母公司资金与业务支持、在风险防控基础上强化细分领域核心竞争力与内部合理且有效协同。

与一般认知不同的是,我们并未刻意强调牌照的价值,因为如银信证保等一般意义上的标准金融牌照,其在快速发展的特殊历史时期为前期积累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近似垄断地位募集到了大量低成本资金,并利用市场上资金短缺行情,通过股权或债权投资获取收益,至于后续经营优劣,仍考验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业务的专业度与风险防控水平。经过多年发展,一方面市场上资金已不再短缺,另一方面,很多公司持有的更多为类金融牌照,该类牌照不具有稀缺性和垄断性,如公司自身募资能力有限、风险防控缺位、优质项目不足,牌照本身并不能带来什么额外优势。而随着金融行业监管收紧与内卷加剧,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类金融牌照公司可能更多感受到的是合规压力的加大。

与很多传统行业不同,金融行业是一个非常强调合规与风险防控的行业,尤其是有明确监管的金融公司。合规与风险防控是一个难以展现成果的工作,对持有标准金融牌照公司而言,经过多轮监管处罚等,最终确立了合规风控的理念与流程,但在业务蒸蒸日上或考核压力巨大时,也会试图挣脱风控的桎梏。对类金融牌照公司,风控的价值则更难以体现。只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大棋士通盘无妙手,没有风险底线和合规要求的金融公司可能会有短暂的辉煌,但注定难以摘取长期稳定发展的果实。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青山不比高,比的是绵绵不绝,真正的高手不追求单次暴击,稳健的公司更应着眼于长期的发展。

对地方金控平台而言,除了要在新常态下持续发展,还受到金控办法等新规影响,可能面临更名、转变实控权或转变战略定位等问题。对现在或未来都无法达到新规要求的地方金控平台,要么服从于更高级别的行政规划区域的金融资源整合,纳入更高等级的地方金控资源整合规划中,要么整合区域内已有金融资源,作为金融服务平台助力地方经济增长。无论选择或被迫选择哪种路径,地方金控平台都需功能化、产投化,充分发挥其金融价值、产业价值、科创价值和区域价值。

2023年进入下半程,上半年经济复苏虽不及预期,但市场上的种种悲观更像是情绪的发泄,而不是真实世界运行的规律。钱钟书说,目光放远,万事皆悲;目光放近,则自应乐观,以求振作。

不必患得患失,你我只应风雨兼程。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