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与美食”:科学家与美食家在思南公馆思维碰撞

2024-09-07 11:02:11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大脑与美食”:科学家与美食家在思南公馆思维碰撞

9月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论坛在首届思南美食嘉年华上举行。华山医院院长、神经外科常务副主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常务理事毛颖,以及一众神经科学家、专科研究员、美食家做客思南文学之家,开启大脑探索系列第一讲——“大脑与美食”主题演讲,用科普形式展开了一场科学家、研究员与美食家的跨界思维碰撞,让参与者耳目一新,获益匪浅。

“大脑与美食”:科学家与美食家在思南公馆思维碰撞

本场主题演讲是同日开启的首届思南美食嘉年华的亮点活动之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博士徐华泰作了题为“外侧下丘中CRH神经元的功能探索——从进食到安全感知”演讲。

“大脑与美食”:科学家与美食家在思南公馆思维碰撞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周雯作了题为“气味里的时空”演讲。现场有听众与周雯互动提问:新冠疫情后,不少人的嗅觉都有所减退,是否有简单的恢复训练方式?

周雯说,如果你闻酱油时,要把酱油的气味与你脑子里对于酱油该有的气味联系起来,经常这样做会有帮助。

“大脑与美食”:科学家与美食家在思南公馆思维碰撞

希尔顿大中华区及蒙古餐饮运营总监邱琼作了题为“寻找妈妈的味道:嗅觉与味觉如何与记忆联动?”演讲。

“大脑与美食”:科学家与美食家在思南公馆思维碰撞

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副院长、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周煜东教授作了题为“吃到停不下来——美食的奖赏效应”演讲,在讲到我国肥胖患病率和负担时指出,至2035年,我国肥胖人口将接近总人口的20%,因超重造成的疾病总负担将超过1万2千亿美元,而近40年来糖尿病患病率急剧增加。从病因看主要是能量摄入大于能量消耗,节食、锻炼是降低肥胖发病率的主要积极措施。周煜东教授认为,能量代谢调控的关键是大脑对摄食动机的调控。

“大脑与美食”:科学家与美食家在思南公馆思维碰撞

言盐西餐厅创始人林震谷作了题为“一个不快乐的厨师能做出美味的食物吗?”演讲。

“大脑与美食”:科学家与美食家在思南公馆思维碰撞

各位嘉宾以美食为载体,探索大脑的奥秘,分享各自对于美食文化的独到见解和创新思维,让聆听者看到科学家与美食家的思维碰撞,打破传统科学研究的界限,带来脑神经科学研究的全新视角与灵感,一同揭开隐藏在日常饮食背后的科学奥秘,探索食物与神经科学之间的紧密联系。

“大脑与美食”论坛是神经科学科普项目“大脑探索系列”活动的首场活动,是科学家、研究员与美食家之间围绕美食对大脑的影响展开的一场跨界交流。本次活动融合主题演讲、烹饪互动、脑机互动等多种形式,打造了一场沉浸式的主题活动。

华山医院院长毛颖在对演讲活动作总结点评时指出,刚才三位老师的演讲,让我想讲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想减肥,有饱腹感,没有进食冲动的时候,实际上你是有抑郁了。将来有可能关注点在于让神经外科医生做神经的调控,而不是吃药,让你实际上减少进食,当然这有一个过程。

毛颖说,关于味觉与记忆,当人吃到一样东西记起以前的事,这是好事情。但医生在临床上会碰到产生错乱、幻觉的病人,把脑子里记得的任何东西拼装成另外一个故事了。这就需要医生来干预、调控。

华山医院院长毛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通过我们的科学家、临床大夫更好的解释大脑的结构、各种疾病状态下大脑功能的改变,如何调控一些病理状态,用通俗的语言讲给老百姓听,比如说大脑与美食的关系,通过这个活动,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大脑的功能,对自己的大脑做一个保护和保健,这就是举办这次活动的一个初衷。

“大脑与美食”:科学家与美食家在思南公馆思维碰撞

“大脑探索系列”由中国神经科学学会与天桥脑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系列活动将深入探索和推广大脑与艺术、大脑与体育、大脑与音乐、大脑与睡眠、大脑与情绪等领域的关联。通过举办讲座、论坛、展览、工作坊和科普活动等形式,将相关领域的专家、研究人员和从业者聚集在一起,促进跨学科合作和知识交流,提高公众对大脑的认识和理解,推动全民脑健康的长远目标的达成。

作为神经科学科普项目“大脑探索系列”活动发起者,华山医院院长毛颖表示,除了本次“大脑与美食”论坛活动外,还将在思南公馆陆续推出“大脑与体育学”等系列活动。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