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亿高校基金会大额捐赠:谁在捐,捐给谁,用在何处?

2022-02-17 18:40:00 -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王峰报道2015年至2020年,国内共计78家高校基金会接受过大额捐赠(项目捐赠总额大于等于1000万人民币),到账总额303.6亿元。

这是2月17日发布的《2021高校基金会大额捐赠观察报告》(下称《报告》)披露的数据。《报告》由明善道(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发起和执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数据来自社会捐赠总额前100名的中国高校基金会年报等公开披露信息。明善道是一家从事企业社会责任和公益领域咨询的专业机构。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来自社会的大额捐赠是支持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也是让财富向善的一个重要载体。”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在2月17日《报告》发布会上说。

《报告》显示,2015-2020年共统计到982笔大额捐赠,涉及733个项目,协议捐赠总额380.8亿元,到账总额303.6亿元,高校大额捐赠中位数为1950万元。

统计到1亿元及以上的捐赠项目111个,占项目总数的15%。高校大额捐赠整体呈上升态势,2020年到账总额突破100亿元创新高,相比2015年增长超4倍,快于社会捐赠整体增速。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新发起的大额捐赠项目有望超过100个,协议捐赠总额将直逼200亿元,达到历史新高。

超八成大额捐赠来自企业和企业家

《报告》显示,81%的大额捐赠项目由企业、企业基金会、企业家,企业家个人基金会,或由以上四者联名捐赠。其中,53%是由民营企业及其基金会捐赠,49%是由来自房地产、金融、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企业或企业家捐赠。

这一特点与中国整体社会捐赠的主体构成、行业分布一致。同时数据显示,来自校友的大额捐赠有188个,占比26%,校友是高校的宝贵财富和最易吸引的大额捐赠人群体之一。

《报告》显示,位列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的高校在78所接收过大额捐赠的高校中占比45%,接收了69%的大额捐赠项目和84%的协议捐赠总额,是大额捐赠青睐的第一梯队。

同时,流向“非双一流”高校的大额捐赠有显著上升,从2015年到账金额可忽略不计,增长到2020年到账金额占比23%。

《报告》显示,72%的捐赠项目披露了用途。报告将捐赠用途分为10大类,其中“院系学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建设”“奖学金”“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为大额捐赠的五大用途。“基础设施建设”类的项目金额中位数最高。

“院系学科建设”自2017年以来超过“基础设施建设”,成为10大类用途中最热门的捐赠方向,该领域里,医学在2015-2020年间共有38个项目涉及。

大额捐赠项目信息披露较为低调

《报告》发现,高校大额捐赠项目管理的公开信息较少,以是否成立专项基金、是否注明留本永续来观察,20%的大额捐赠项目包含留本永续、长期实施的部分,6%的大额捐赠项目成立了专项基金,仅有1.8%的项目既成立了专项基金又是留本永续。

总额1亿元及以上的项目留本永续和设立专项基金的比例高于亿元以下项目,显示目前高校基金会对于长期实施的超大额捐赠项目管理较为重视。具体用途来看,“奖学金”“人才建设”“具体研究”等用途的大额捐赠项目在专项基金和留本永续类中占比突出。

《报告》发现,大额捐赠项目通过年报、学校/基金会网站、专题网页等渠道进行信息披露,12%的项目同时通过上述三个渠道进行信息披露,68%的项目在大学基金会年报中有所披露。设立了专项基金的大额捐赠项目和留本永续项目在年报、专题网页等信息披露维度上均有出色表现。

整体而言,大额捐赠项目在信息披露上较为低调,认定为慈善组织的高校基金会在所有信息披露维度上的表现均优于未认定慈善组织的高校基金会。

(作者:王峰编辑:李博)

今日热搜